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正文

以新质生产力之新,推动建筑业供应链之变 ——中铁物贸集物平台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4-05-21 15:36:54 会员部

以新质生产力之新,推动建筑业供应链之变

——中铁物贸集物平台探索与实践

微信图片_20240521153703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到“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新时代发展对建筑业供应链带来巨大的冲击,供应链形态从链条型向网状结构转变,覆盖范围更广阔,导致不确定性和协同成本的走高。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已无法满足建筑产业转型的高要求。时代背景下催生出的新质生产力能为传统产业注入新鲜血液,使其摆脱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和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依靠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使建筑业供应链焕发新的活力。中铁物贸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数字化战略、产业链供应链战略,坚持以新质生产力理论为指引,从技术突破、机制革新和数字研究三个方面展开探索,进一步深化实践建筑业供应链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路径。

一、注入技术创新驱动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升级

新技术牵引新劳动和新结构的形成和配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机制。为塑造好这一核心,中铁物贸适度超前谋划,以新载体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打造建筑业产业互联网生态平台——集物平台,以产业化电商模式统筹运营供应链上的各种资源、要素、服务以及跨组织的协同能力,为用户提供在线交易、物流追踪、仓储监控、结算支付、电子合同、供应链增值、数据资讯、SaaS化服务及OTO服务等为核心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大宗物资与工业品下单、统筹、配送、签收、支付、结算、开票的全流程线上化,可满足建筑业用户全品类物资数字化采购和管理需求。以新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技术层面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实现了“一平台、两中台、三门户”的供应链集成服务生态平台建设,并保留系统间交互接口,支持与内外部企业、社会组织系统集成互联。以数据互联和战略联盟的形式将产业供应链上游资源端和下游客户端绑定在平台之上,以数字的形式实现了资源集成、市场集成、信息集成以及组织集成,使信息优势、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改变了建筑业供应链传统线下作业的劳动模式,通过集成式的理念有效缓解业务脱节、服务脱节、系统脱节以及信息脱节的固有难题。2023年5月上线以来,集物平台已实现与28家大型上游资源厂商、下游用户系统对接,上线企业总数突破2200家,产业生态圈优势逐渐显现。其中三大业务门户物贸在线钢材累计签收量超900万吨,金额突破270亿元;水泥累计签收量约1400万吨,结算金额突破45亿元;集物网累计签收量258.86万吨;鲁班工业品已入驻250余家供应商,累计订单金额1.16亿元。总而言之,只有将技术创新置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位置,才能使资本和劳动的配置效率有所突破,促进各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汇聚。

二、强化机制创新内生力,促进自主创新、自我升级

新制度牵引新技术的涌现和商业化,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源头动力。如果既有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无法满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就需要推动形成新的制度供给。中铁物贸以“业务驱动、突破创新、统筹规划、先立后破”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的推进作用。一是将集物平台的建设列为数平化转型“一把手”工程,自上而下统一战线。二是成立专业化公司——集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大宗物资交易平台业务的运营。三是组织架构重组。打破原有经营机构和管理部门设置方式和体制障碍,采用“职能+矩阵”的工作模式。四是调整人才培育路径。通过多样化招聘渠道、薪酬体系改革等方式,吸引数字化人才。通过制定培训计划、员工轮岗等方式培养内部员工成为具有数字意识和素养的复合人才。五是引入容错试错机制。不同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依托的新技术、产业处于探索和萌发阶段,产业转型和创新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容错试错能充分激发企业自主创新、自我升级的积极性,也能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创新实践。经过突破创新,集物平台已设计并上线终端直采、集物现货、产能预订、商家直营等业务模式,满足大宗物资不同形式的业务形态,提高平台交易规模,逐步发展加工、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资讯等增值服务。创新活力持续迸发需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竞争优势。以集物平台为载体,中铁物贸完善在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供应链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业务布局,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以点带面地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三、发挥数据要素关键力,做好价值创造、智能升级

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特征是能够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新生产要素是评价新质生产力发展绩效的重要维度。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增列为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战略性资源。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要充分发挥,首先离不开数据资产的沉淀。集物平台根据物资特点和业务管理要求构建起一套标准统一的数据产品库,同时建立了与上下游合作方产品库的映射关系,有利于对复杂业务过程中的知识和数据进行沉淀。为避免数据应用处于低价值状态,集物平台的数据资产运用于“生产线”,强调数据流量的转化。一是以数据要素催生供需新生态,集物平台依托数据互联和数字分析实现供需两端的贯通,从而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动的市场环境和用户个性化需求,更好地维护供需两端的精准匹配和动态调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能过剩问题;二是以数据要素强化平台运营能力,通过智能建模和AI赋能,对大宗物资主要品类进行系统性的历史价格走势对比分析和价格预测,对供应链上下游供销、运输等业务管理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可提升供应链决策和管控水平;三是以数据要素提升市场把握能力,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加强宏观市场相关资讯新闻的收集整理,为业务人员敏捷协同以应对内外环境变化。随着平台生态的成长,集物平台将聚集丰富的行业知识与智慧资产,为拓展面向建筑业的智慧服务以及构建建筑行业大模型夯实基础。

四、以新质生产力谋划建筑业供应链发展新蓝图

中铁物贸在深入推进建筑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赛道上,坚持需求引领,贯通软硬结合与服务的链条,助推现代化建筑产业体系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规模化带动效应,依托集物平台以中国中铁物资采购交易和供应链服务为基础,逐步拓展服务范围至建筑业上下游终端客户和产业集群,提供综合型高效率的集成服务。以“价值共创”为原则,利用数字技术的溢出效应和网络协同效应,拓展数字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场景,推进建筑业数字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一方面可为建筑业中小企业数字化专项赋能行动提供支持,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功能完善、服务齐备的数字化平台,帮助其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破解产业领域重复建设、同质发展和资源错配的瓶颈,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体现了全国统一性、整体性又具有区域自主性、差异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格局。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未来建筑业供应链必将呈现出以资源共享、互融互通的数字化平台为载体,以供应链企业、金融机构等实体为依托,多方共同构建,动态、高效、共赢、共享的供应链生态体系,实现跨区域、跨系统和跨流程的实时沟通与协同合作。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