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正文

万亿城配的变局者

发布时间:2022-11-04 10:58:23 绿色慧联

社区团购蓬勃发展,让城配行业成为热点,并推动物流车辆需求的持续增长。社区团购创造“线上销售+城市中心仓+小区前置站点”发展配模式的同时,也从商超等传统渠道手中抢下一大块高频次产品的市场。

作为一个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产业,城配物流行业的痛点是什么?在滚滚而来新能源浪潮下,城配物流会呈现出哪些新趋势?在物流工具数字化、智能化变革的大浪潮下,未来整个城配物流市场又将走向何方?

“大市场、小企业”格局下的城配物流痛点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城配市场规模已接近1.5万亿。虽然规模庞大,但是城配行业却呈现出“大市场、小企业”的格局。目前中国大概有180多万家物流服务商,一般是车队或小型城配3PL(第三方物流公司)。整个市场呈现出“散乱小”的状态,少有突破10亿营收天花板,也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城配物流行业门槛低,只要有稳定货源,买几台车拉几个人就算入门了,但企业要持续的做大做强,却要面临很高的发展壁垒”,城配物流专家刘湘辉说。而这种“门槛低、做大难”特点,很大程度是由城配物流本身特性决定的。

从介入场景来看,城配物流企业以服务终端零售居多,本身上游需求就分散。而且城配物流配送品类多样,难有标准化流程来打通不同客户之间的需求。短途高频下虽然配送场景交叉,但是互相独立,一客一议,复制性差。甚至每个城市因为地域政策、地区人口、经济环境、消费习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情况,都会形成不同的城配需求和特征。

这也就导致了城配物流弱规模效应、弱网络效应的特点,企业不会因为扩大规模而拉低边际成本。而在“散乱小”的市场格局下,物流企业始终要面临一系列经营痛点。

“企业散乱小,也就没能力持续提升管理水平。目前城配企业多处于粗放型阶段,运营成本高,利润低,难以走入规模化通道,不能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刘湘辉补充到,“在面对上游货主时也缺少话语权,这也造成了整个城配行业流动性大的特征。企业有订单就做,没订单就转行,也很难解决运力需求的潮汐波动等行业性难题”。

随着新能源物流车的普及,城配物流行业正迎来拐点。

城配市场的新能源拐点

2021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是4.2%,今年1-8月这个数字已经达到7.7%。在城配领域,8月新能源物流车占比已经达到9.3%左右,按照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城市物流配送新能源汽车比例将提高到20%,整个行业正进入倍增式发展的快车道。

“近年来新能源物流车的快速普及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包括双碳目标的落实和区域限行政策的驱动,充电设施的逐步完善等,最根本的还在于新能源物流车本身性能的提升已经能够满足城配的需求”,汽车分析师赵亮说。

“目前主流的新能源物流车满电续航基本都在200公里以上,根据绿色慧联后台数据显示,城配用户一天的里程数基本在150公里左右,其余多数是在装货、卸货、等货”,绿色慧联总经理杨东介绍,“除了重载等少数的场景,新能源物流车已经能满足80%以上的城配物流使用场景”。

除了“够用”外,“省钱”是城配企业近两年积极拥抱新能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以4.2米的城配物流车为例,燃油版的单公里能耗成本在1.1元左右,而新能源版每公里能耗成本约为3毛5,新能源物流车的能耗费用仅为同级别燃油车的1/3左右,这还不算新能源车在售后维保方面的成本优势。

新能源物流车已经走过早期的成本劣势拐点,电池价格下降和技术进步,让新能源物流车相对燃油车的使用成本优势不断增强,城配场景的整体新能源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新能源物流车另一大优势在于其天然的数字属性,和传统燃油车的机械结构为主不同,新能源车的BMS、MCU、VCU、T-BOX和电子电气架构带来的是车辆实时在线的数字化属性。

“新能源化带来的是全新的技术和商业维度,它更像是一个‘智能终端+移动储能+移动空间+载重设备’的综合属性产品逻辑,不单单是一个运载工具”,杨东说。

这种产品基本逻辑的变化给城配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新能源物流车更适合作为一个网络终端节点,并通过车联网、大数据技术不断优化运营策略,提高效率。近十年来电商等不少行业在物流仓储上的创新尝试也说明,数字化是城配行业升级的必然路径。这种数字化变革将随着运载工具的进化,对整个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变革。

“新能源浪潮下,城配行业正在迎来拐点,那些积极拥抱新能源,通过数字化管理工具提升管理效率的城配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中拥有更多先发竞争优势”,刘湘辉判断到。

虽然目前新能源物流车在城配领域的全面普及尚需时日,但新能源车的这些优势正通过运营模式被不断放大。

“从经销商到运营商”

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启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大幕正式拉开,而新能源物流车的起步则要到2014年前后。和新能源物流车相伴而来的,是运营这种新颖的市场推广模式。

“在发展初期,由于消费者对新产品的信任度、充电补能基础设施,国补地补获取等推广难题,集约化的运营模式让新能源物流车很好地走出了第一步”,赵亮回顾到。

2016年开始,新能源物流车市场进入了拐点,车辆品质和性能均大幅升级,技术日臻成熟。这也推动了新能源城配车和运营行业的二次爆发,开始不断有新玩家涌入。此后几年间,行业内出现了多轮优胜劣汰,市场也逐渐摈弃投机和浮躁的心态,回归到重服务的运营行业传统价值上来。

“运营行业的发展也说明,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不只是能源和技术革命,还有产业模式变革”,杨东认为,“主机厂正从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产业链向下延伸,终端也从传统销售为核心的经销模式转变到经销、运营多种模式并存。‘新四化’趋势下,对运营模式的尝试正成为未来汽车整体进入共享时代的一次预演”。

不管是为城配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还是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角度上说,运营模式或许都是一条最佳路径。

“从购买到租赁,运营模式能让物流企业的车辆成本从资产性支出变成采购服务,大幅拉低投入门槛,帮城配企业实现轻量化的新能源转型。当业务变化可以低成本换车,也没有后续资产处置的问题”,刘湘辉解释道,“运营平台还能通过拓展高效的专业化服务,进一步为城配企业赋能”。

比如以前企业除了买车雇司机还要搭建运营队伍,负责车辆调度、司机管理和维修保养等后台工作,但这些都是专业性强的工种,企业付出人力财力同时,单打独斗的方法也不一定是效率上的最优解。

而运营平台就可以利用自身规模优势,总结多方经验,通过提供全面的专业化服务来大幅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让他们聚焦主业同时也能实现降本增效。

用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服务推动城配企业变革

运营行业该如何更好地为企业赋能,推动城配物流的新能源、数字化转型?

绿色慧联就提供了一个范本,作为新能源物流车运营行业的头部平台,目前慧联服务用户超过4000家,涵盖中国烟草、中国邮政、国药集团、京东、顺丰、菜鸟、美团等知名企业。

今年初绿色慧联推出了全新商业产品谱系,包含慧联租车、慧联车服、慧联智控三大板块。通过完整的商业产品布局,绿色慧联完成新能源物流车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的覆盖。

其中慧联租车包含了无忧租、试用租、备用租三个租赁产品:无忧租聚焦城配物流全品类用车需求,提供灵活的新能源物流车租赁服务和替换车、保险等20余项增值服务,城配企业能用更少的成本扩大业务规模;试用租、备用租是针对用户购前试用车和紧急情况下备用车的产品。

慧联车服包含了易损保、轮胎保两大增值产品及慧保值、慧保险两大保障产品,不仅涵盖车辆使用中的车险、替换轮胎等各种刚需用品,同时进一步打消了用户在车辆残值上的顾虑,用规模化集采优势帮城配用户降低成本。

慧联智控则致力于通过智慧车联网技术,帮助城配用户实现数智补能、智能管车等服务,推动城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目前拥有慧充电和慧管车两大产品。

慧充电聚焦物流企业充电场景,聚合了国内42万+主流电桩资源。还能提供企业电卡/场站规划/智能桩站识别/一号多登多充等功能,帮助企业实现数智化补能管理。目前慧充电已经成长为物流行业最大的充电平台。

慧管车则是绿色慧联依托多年的运营管理经验,为物流/运营行业开发的车辆数智化管理平台。包含了软件(慧管车WEB+APP)、硬件(慧联BOX)和运营经验(运营SOP)部分,是新能源物流车行业内首个软硬件一体化的管车产品。针对不同场景,慧管车开发出资产管理、组织管理、财务管理等六大功能,帮助城配企业高效的管理车辆和司机,并实现财务线上化。

“‘软硬件一体+运营体系’也让慧管车成为一个懂车、懂运营、懂物流的产品,目前后台累计数据已经超过200T,这是慧联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杨东表示,“接下来我们会把慧管车推广给更多的城配企业和运营商,引领城配行业实现数智化转型”。

对运营商来说,商业产品谱系的意义在于打开了经营空间,推动运营行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对城配行业来说,其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也在推动城配行业加速向新能源、数字化方向升级。

而通过建设全国性的网络布局和共享运力池建设,绿色慧联还能逐步解决运力需求潮汐波动的行业性难题。比如给学校服务的餐配企业,基本上每年6月中旬开始运力需求就会大幅下降,而这时刚好是618电商消费节高峰期,不同行业的运力需求是错开的。通过全国性的共享运力池,就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城配新变局:数智化和自动驾驶

“电动化只是上半场,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才是城配的下半场”,杨东判断,“现在的城配运力是人+车,未来的运力则是车联网+自动驾驶。对城配来说,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技术在未来将给市场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作为推动城市经济活动良性运行的重要支撑,城配物流是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蓄水池与主动脉。城配物流向上衔接产品供应链,向下衔接消费市场,城配及背后的供应链变革,也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企业的变化。

他认为,自动驾驶首先会带来物流产业互联网和端到端的数字化供应链,此外自动驾驶物流车作为一种全新的运力载具,更容易实现配送场景的标准化,这也将改变目前城配遍地小企业的碎片化状态,形成扁平化的新格局。而且24小时在线的高效运力属性将彻底重构整个商品供应链,创造出新的“人、货、场”。

“届时绿色慧联'运营即共享'的商业逻辑会进化,自动驾驶+共享运力池将彻底改变城配行业。未来十年内,整个城配物流还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身处于这场大变革中,绿色慧联将采用渐进式布局的策略,先做规模后做生态。只有做到规模化才能实现运力池的搭建,才能实现运营共享的基本盘,而全国化运营网络是实现规模化的前提。

目前绿色慧联运营车辆2万台,预计到年底将达到3万台,未来几年运营规模还将持续翻倍。同时在全国40多个核心城市设立区域运营中心,业务覆盖超过150城。

除了全新商业产品外,远程星智、远程星享两款新车也是今年绿色慧联运营规模持续扩张的关键要素。“双星”车型不仅续航、品质等基础产品力过硬,配置上也全面向乘用车看齐,舒适度更高。而且还自带智能终端,更符合搭建数字化物流对运输载具的硬件要求。

在提升规模的同时,绿色慧联也在做一些前瞻性的布局。除了深化目前的数字化平台产品外,绿色慧联还将依托远程商用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积累和沉淀,尝试B2B自动驾驶示范运营等项目,在面向未来的新方向上做一些技术和模式的探索。

“绿色慧联的最终目标是要成为一个‘绿色运力共享平台’,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推动行业变革,成为万亿级城配市场的变局者”,杨东说。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