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正文

从流通视角看航空物流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四个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2-03-31 11:36:06 中国民航网

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建设包含航空物流业在内的现代流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从行业层面对航空物流“十四五”发展进行系统谋划是推动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畅通双循环新格局的必然选择。

充分认识航空物流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

新发展格局的“内”和“外”强调的是空间重点的转换,其关键在循环。航空物流是实现经济循环中供需对接的重要环节,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础骨架之一,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市场接口,在促进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航空物流是有效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纽带,有利于畅通内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挖掘内需潜力,本质是将国内市场一体化提高到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国内市场一体化以区域间要素流动与商品交易为主要载体,其建设和完善高度依赖流通效率的提升。

航空物流是高效连接跨区域生产和消费最有效的物流方式,是破除区域间物流阻隔、重塑产业空间布局、培育城市竞争优势的有力抓手。大力发展航空物流有利于提升要素和商品流通效率,激发地方经济活力,畅通内循环。

航空物流是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拉动内循环。航空物流是实体经济降本增效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航空物流的速度优势有利于企业内部及企业间快速组织生产,从而促进分工深化,为塑造产业新竞争优势提供助力;另一方面,航空物流的组织形态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强,有利于形成敏捷性供应链,更好适应高端制造、医药冷链、高端消费等实体经济柔性生产组织的要求,为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成本和效率空间。

航空物流是产业和经济安全的基础保障,有利于稳定外循环。航空物流在跨境运输中的时效安全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在稳定供应链、畅通产业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航空货运主要服务高科技产品、机器设备配件组件等货物出口,其供应链的稳定直接关乎国民经济安全和民生福祉。尤其是高科技产品和先进制造业,其产业链条长,生产环节多,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和中间品高度依赖国际航空物流。此外,航空物流的应急功能较强,是关键时期国家战略性物资快捷运送的生命线。

航空物流是国内外市场对接的桥梁,有利于促进双循环。航空物流是发挥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协同运行的可靠保障,是在扩大开放中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交通方式。航空物流是全球“123”快货物流圈的重要支撑,我国航空网络通航国家的贸易量占据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0.2%,涵盖了我国国际贸易的主要伙伴,为我国医药、电子产品、快件、跨境电商、生鲜冷链等各类生产性和消费性货物进出口提供双向物流通道。航空物流高效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有利于扩大物资和商品流通的空间范围,促进国内、国际市场高效协同发展。

深刻把握新发展格局

对航空物流“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要求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发展将呈现四个特征:一是区域发展更加均衡化,区域间循环加强;二是产业发展更加柔性化,产业循环更敏捷;三是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产销循环更注重互动;四是外向经济更加主场化,内外循环更加注重自主和安全。以上宏观层面的转变对航空物流的布局、结构、质量等方面均提出了要求。

提升区域发展服务能力。国内大循环是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循环,离不开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普及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群发展、自贸区战略有利于促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内区域经济布局,将成为促进双循环的新增长极和新动力源。这就要求航空物流围绕区域发展战略优化物流组织模式,完善航线网络布局,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从而降低区域间物流成本,提升城市化和区域发展战略服务能力,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

优化供给能力。新发展格局是以提升国内经济运行内生动力为牵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循环体系。如何更好地满足国内需求是航空物流服务新发展格局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在经济发展新阶段和新技术赋能的加持下,消费需求更加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产业需求更加注重敏捷性、柔韧性、定制化,迫切要求航空物流优化供给能力,更好满足需求、牵引需求、创造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需动态适配。

增强全球通达性。新发展格局是国内国际市场相互促进的经济循环,是主场全球化的循环,是以利用内需为主的更高水平开放中的循环。具体来说,通过国内市场规模优势形成虹吸效应,吸引全球资源集聚,以国内市场发展拉动国际市场复苏,以国际市场发展反哺我国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双循环。更通畅的国际通道、更广泛的国际网络是实现以上循环的必要保障。这就要求航空物流不仅要在国内实现区域高效连通,而且要对外实现全球畅通、内外互联互通。

加强自主可控能力。确保产业链自主可控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只有充分保障产业链安全,才能有效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后疫情时代,经济安全尤其是产业安全受到各国高度重视,全球产业链布局将从效率导向转向兼顾效率和安全,产业链布局将朝着区域化、短链化的趋势发展,我国产业链的发展也将更加注重稳定可靠。这就要求航空物流必须具备自主可控能力,提高系统韧性,增强外部风险抵御能力。

找准“十四五”时期

航空物流服务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

以问题为导向,“十四五”时期航空物流服务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在于总量、质量、空间、战略四个适配。即通过提高供给能力实现总量适配,促进循环规模;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实现质量适配,促进循环质量;通过完善总体布局实现空间适配,提高循环效率;通过有序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战略适配,提高循环效能。

提高供给能力,实现总量适配。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供给。基础设施供给是航空物流供给能力的基础。

《“十四五”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航空物流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对机场布局、网络构建、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等均做了详细的规划,有利于形成提高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满足国内超大规模市场需求。二是优化制度供给。制度供给是航空物流供给能力的政策保障。《规划》瞄准构建创新性强、开放度高、包容性好的现代航空物流治理体系,对规章标准、资源配置、协同创新治理四个维度进行了规划,有利于为航空物流发展创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制度环境,最大限度释放航空物流供给能力。

优化供给水平,实现质量适配。一是强化技术赋能,提供现代化的供给质量。《规划》充分认识创新和新技术在推动物流供给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建设智慧货运,推广应用智能设施、建设安保智能设施,有利于为航空物流提供更高品质、更高效率的服务产品。二是培育新动能和新增长点,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适配。《规划》对提升市场服务能力、延伸拓展服务领域做了单独阐述,提出了推动消费物流扩容提质、鼓励跨境电商物流加快发展、推动冷链物流规模化发展、强化制造业供应链支撑作用、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创新产品体系等措施,有利于增强航空物流对相关产业的有效供给,在促进传统消费的同时培育出新型消费,实现供需有效对接。三是增强行业自身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性,输出安全可靠的服务供给。《规划》从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加快基础设施现代技术装备研发、推动国际航空物流网络自主可控等角度,对提升航空物流自主可控能力做了系统规划,有利于提升航空物流对国家经济安全的保障能力。

完善总体布局,实现空间适配。一是以激发国内市场需求潜力为重点,完善航线网络布局。《规划》精准对接区域发展战略,提出了国内、国际运输网络和通道布局重点,对多式联运、通用航空物流网络进行了规划,有利于形成合理布局和高效运行的物流网络,支撑引领“大循环、双循环”。二是以提高服务我国产业经济格局能力为目标,完善枢纽布局。《规划》提出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优化完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综合性枢纽机场货运设施,稳妥有序推进建设与我国产业经济格局、综合运输体系相适应的航空物流设施体系,有利于提高枢纽格局对经济格局的空间适配。

有序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战略适配。一是扩大市场准入,推进制度开放。《规划》提出积极与主要贸易伙伴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商签货运自由化航权安排,进一步放开部分机场货运第五航权,支持国内自贸试验区建设等措施,有利于国际航空货运通道构建,促进生产要素和商品跨境高效流动,提高服务新格局的能力。二是支持两业融合,加快“走出去”。《规划》提出鼓励国内企业共建海外货站、转运中心、海外仓,支持国内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地面配送企业等加强合作,推动航空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国际发展战略对接等措施,有利于提升航空物流服务对外开放战略的能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作者占芬 单位: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