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德尔塔变异毒株在全球的蔓延,特别是一些机场破防之后,航空货运形势出现了运力紧张、运价上涨、保障局限等新的变化。如何在疫情防控升级的情况下,进一步统筹好疫情防控和货运发展成为行业内外分外关注的话题。
病毒变异和防控升级,航空货运行业负重致远
防控责任重大。国际航空货运的运输方式含全货机、“客改货”航班以及客机腹舱。疫情防控的重点不仅包括进出港货物、航空器、保障设备、存储设施等“物”,还包括飞机机组、航空公司代办、联检单位人员、机场保障人员等“人”,工作涉及面广,操作流程复杂,是需要切切实实做到“人物同防”的行业。针对航空货运的防控,民航局出台了“四固定”“两集中”政策,同时要求一线工作人员严格闭环管理,对入境货物进行风险分级管理等。为了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很多机场还采取了在不同区域之间进行物理隔离、增加货物消杀次数、机组与地面工作人员无接触传递物品等措施。管控好疫情是发展的前提,做好疫情防控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航空货运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特别是进口货物以及进出口超常规货物操作时面临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
运价大幅上涨。占国际货运运力约50%的国际客运航班停航直接导致货运运力的大幅短缺。2020年,由于防疫物资的需求大增,全球几乎所有的货机以及很多“客改货”飞机都来中国运输物资。但是现阶段由于疫情防控的升级,部分货机及大部分“客改货”飞机的地面保障出现问题,部分运力被迫退出货运市场,运力和舱位再度出现短缺,进而引起国际航空货运运价出现大幅上涨。疫情前的9月,中国至北美的航空货物运价均在每公斤30多元,今年9月中国至欧洲的运价已经涨到了每公斤近70元,涨幅约130%;中国至北美的运价更是涨到了每公斤近100元,涨幅高达230%。运价的高涨短期看有利于货运主体的盈利,但是长期看会造成供需的不平衡,极容易造成产能过剩,不利于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保障压力重重。为了守护好防疫成果,避免出现口岸破防引起的疫情扩散,民航系统要求国际货运保障人员必须做到“四固定”,涉高风险航班保障的机场必须做到“两集中”,一线工作人员严格闭环管理,对入境货物进行风险分级管理,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分别设置货物装卸、转运、分拣、存储等区域,不同风险等级的操作设备和运输车辆应避免混用等等。这些措施对疫情防控卓有成效,但同时也对机场的地面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是提高机场一线保障人员利用率,增加人手;二是引入更多地面保障设备;三是增加国际普货库房、冷冻冷藏库房、一线工作人员休息区域等硬件设施;四是提高机场装卸周转率,增强整体保障能力。然而,在人员及设施设备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能否与产出实现正比充满了不确定性,短期投入是否符合长期发展需求也是未知。
经济和货运需求增长,航空货运行业机遇良多
经贸持续增长。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世界经济总体上仍处于持续复苏态势。世界货币基金组织2021年7月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全球经济在2021年和2022年将分别增长6.0%和4.9%,其中,中国将分别增长8.1%和5.7%。疫情中的中国经济体现了强大的发展韧性。今年前8个月,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总值达到2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3.7%,比2019年同期增长22.8%,中国外贸已经连续15个月正增长,进一步呈现稳中加固的态势。得益于对疫情的良好管控以及各项稳外贸政策的显效,中国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较强,生产整体稳定的优势在疫情中得到充分体现。中国成为疫情中为数不多的生产企业仍在正常运营的国家,产业链回流明显。同时,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的发展有力推动了疫情中进出口贸易的发展。2021年1月~6月,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8867亿元,同比增长28.6%。
货物种类变化。中国长期以来在全球产业链中参与程度较高,但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相对薄弱。随着中国产业的不断升级,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性开始逐步显现,不但在机电纺织、机械设备、运输设备等传统制造业方面保持优势,还在医药产品、电子通信、新能源汽车、精密仪器等新兴制造业方面厚积薄发。疫情期间,全球多家零售商和品牌商把电子产品、纺织服装等订单转移到中国生产。2021年航空运输的货物种类除电子产品及配件、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家居服装、防疫物资之外,新冠疫苗是运输的重点。根据博鳌亚洲论坛7月29日发布的《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截至当日,中国已对外捐赠疫苗超过2600万剂,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5亿剂疫苗和原液,相当于全球新冠疫苗总产量的1/6。除了疫苗成品的出口,中国还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疫苗的本地生产线,有的已经投产。这5亿多剂疫苗都是从中国相关机场出口运输,目前仍在持续运输中。中国航空货运在助力全球抗疫中发挥了重要的空中桥梁作用。
海运铁路拥堵。海运和铁路在远程航线是航空货运的直接竞争对手。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集装箱港口利用率和操作能力不足的现状凸显,目前全球超过120个集装箱港口集体陷入拥堵。亚洲到美国西部的出口货物需求远高于进口货物,双向运价天价差异,导致集装箱在美国西部港口堆积成山,又导致亚洲集装箱一箱难求。同时,德尔塔病毒摧毁了东南亚多国港口秩序,南非开普敦、德班等主要集装箱港口因遭到网络攻击陷入混乱,中国上海港、舟山港等受台风影响一度关闭等,多种因素促使集装箱运输拥堵不堪。同时,中欧班列过境口岸的拥堵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拥堵从中国境内的口岸,蔓延到中亚地区的口岸,再到波白边境的过境点,中欧班列的线路主干都饱受困扰。集装箱航运与中欧铁路的严重拥堵以及运价差距的大幅缩小促使很多供应商将航空货运作为优选路径。
各类政策支持。航空货运对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这也促使航空货运行业的疫情防控和行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确保航空货运行业能在疫情不断反复的情况下实现稳定发展,民航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均对行业的疫情防控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台了指导意见。9月14日,民航局还推出了促进行业恢复发展的一揽子政策,要求在坚守航空安全底线和筑牢民航疫情防线的基础上,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释放运行保障能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其中,在航空货运方面,提出要放开货机白天时刻限制;鼓励“客改货”;发布了新的国内航线航班评审规则,优化了货运航线航班政策,航空公司申请一次即可获得全部国内货运航线许可,且无班次量限制;颁布实施的新版《民航局运输飞机引进管理办法》为引进飞机尤其是境内货运飞机、国产飞机提供了便捷性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是航空货运在疫情下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观点
科学有效地实现疫情防控
一是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疫情防控对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的重要性,正因有了疫情管控的成果,才有了航空货运行业蓬勃发展的现状;疫情一旦失控,不仅会冲击民航业的发展,更会对国计民生造成严重影响,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航空货运行业链条上的相关方要进一步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重视,把防疫防控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同时要严防麻痹,严防松懈,慎终如始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二是行动上要充分落实民航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对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从“人”和“物”两方面对国际货运航班、“客改货”航班以及客机腹舱货物的操作流程、保障细节进行一一分解,逐个环节地确认疫情防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和解决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因地制宜,疏堵结合。同时,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疫情防控措施。
三是针对现阶段货运保障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例如国际货运航班散舱装货、“客改货”航班客舱装货以及超规货物装卸等面临的防疫保障问题,行业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召开保障交流视频会,让经验充足的保障单位就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分享经验和教训,经研究论证后,出台指导意见。这不仅能够节省地面保障单位摸索的时间,提高保障效率,更有利于行业整体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推进。
四是航空货运行业要进一步提升对疫情防控的治理和管理能力。疫情防控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管理人员的治理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避免出现发现阳性就恐慌和害怕的情绪,对阳性的原因和情境进行客观分析;另一方面,要做到精准防控,科学防控,问题发生后,用最低的成本检测最关键的人群,快速处理,坚决杜绝扩散。
持续稳定地推动货运发展
一是在确保疫情防控和行业安全的基础上,寻求多种方法和途径尽快解决现阶段地面保障过程中出现的管理能力亟须提升,防疫漏洞亟须填补,软硬件短缺亟须补充等问题,探索既能满足防疫需求,又能实现保障机型不减,保障货类不少的目标。危与机时刻并存,疫情防控升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攻克了,机遇抓住了,航空货运也势必会迎来大发展。
二是目前航空货运行业供需严重不平衡,货运运力不足,地面保障能力有待提高,而进入下半年传统货运旺季之后,计划执行的飞机类型繁多,货物种类不胜枚举,运价居高不下,因此,现阶段各地政府给予航空公司及包机人的货运航线航班补贴就显得意义不大。相反,地方政府可以将此项资金预算投入到机场的货运防控工作中,通过补贴机场增加操作人员、设施设备、防疫物资等方式提升地面保障能力,从而推动货运发展。
三是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航空货运行业发展,正确处理应急与常态、近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面对疫情防控升级带来的诸多挑战,要有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针对现阶段出现的诸多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短暂性的困难和常态化面对的问题要进行实质区别,采取不同的对策。根据目前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与其长时间共存很可能成为一种常态,那么,就要用一种中长期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和解决现阶段出现的问题。(中国民航报特约撰稿人 陈洧洧)
最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