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正文

提升国际海运通道安全保障能力 ──推动面向全球海上运输网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5-20 15:34:19 交通运输部交通规划院官微

摘 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发展多元化国际运输通道,完善4条海上国际运输通道,保障原油、铁矿石、粮食、液化天然气等国家重点物资国际运输。要加强国际通道安全保障、海上巡航搜救打捞、远洋深海极地救援能力建设。并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陆海空天立体协同的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体系,有效保障总体国家安全。贯彻落实《规划纲要》,须准确把握我国国际海运通道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国际海运通道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重点方向,推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高质量发展。

国际海运通道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01国际海运通道战略地位重要

国际海运通道承担了我国外贸货物运量的90%以上,是保障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其畅通安全与否已成为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问题。《规划纲要》提出的4条海上国际运输通道,涵盖了我国海上东向、南向、西向及北向四个方向的通道。一是经日韩跨太平洋至美洲的东向通道,是我国外贸集装箱运输的主要通道。二是经东南亚至大洋洲的南向通道,是我国外贸铁矿石、煤炭运输的主要通道,承运量占到了约50%。三是经东南亚、南亚跨印度洋至欧洲和非洲的西向通道,是我国能源、集装箱运输的主要通道,途经的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四是跨北冰洋的冰上丝绸之路,是连接我国东北部与西北欧最短的海运通道,战略价值愈发凸显。

02国际海运通道安全局势错综复杂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海运通道面临着海上霸权、海洋权益争端等多种威胁与挑战。西太平洋上呈弧形分布的岛屿及海峡对我国构成“岛链”威胁,存在被封锁切断的危险。我国与多个海上邻国存在海上权益争端,对通道安全构成潜在威胁。西向通道途经海盗高发的亚丁湾、西非海域等“恐怖水域”,构成的威胁仍处严峻态势。因此,加强国际海运通道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提高国际运输应急处突能力,对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及海外利益安全意义重大。

国际海运通道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重点方向

当前,我国对国际海运通道的安全保障服务主要体现在为船舶提供国际公约规定的通信导航和搜寻救助服务,在全球海域感知、深远海搜救、航海保障等方面与海洋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要充分利用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海上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对国际海运通道的安全保障能力。

01加强巡航救助装备建设

国际海运通道海况复杂,应加强适合远海水域的船舶、飞机等装备建设。着重建设吨位大、续航距离远、速度快的高性能巡航救助船,不断提升船舶智能化水平。增加中远程固定翼飞机和无人机的配备,提升有效搜救半径。推进大型航测船、大吨位抢险打捞船、大深度潜水支持船建造,提升航海保障和抢险打捞能力。

02提升船舶信息获取能力

卫星技术是深远海交通安全监管和应急搜救的首要选择。可依托船舶远程识别和跟踪系统(LRIT),按照公约在距离我国1000海里范围内全面获取各类目标的LRIT信息。构建基于卫星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提高船舶连续跟踪与精准感知能力。推广北斗系统全球化应用,充分发挥其定位、导航、授时和短报文功能,实现船舶动态全球自主获取。同时,将LRIT、卫星AIS和北斗系统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形成全球信息获取能力。

03强化全球通信保障能力

我国对国际海运通道的通信覆盖主要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和海岸电台高频电路实现。加强天基通信能力建设,构建自主可控的全球卫星通信系统。推动我国国际海事卫星关口站升级改造,提升甚小口径卫星通信系统(VSAT)交通应急通信服务覆盖范围。开展深远海通信组网能力建设,突破“水下-空中”应急通信信息链构建,实现多种通信方式的组网融合和智能控制。

04布局海外救援保障基地

国际海运通道远离我国大陆,布局建设海外救援保障基地是加强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应依托中资企业全球布局的港口资源,采用国际惯例、中长期协议等多元、灵活的方式,由驻泊点、补给点逐步拓展为应急救助合作中心,建成海上综合保障基地,为我国远洋航行船舶提供保障服务。同时,可为基地所在国家的应急抢险与救援行动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保证其合法性。

05积极深化海上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是维护国际海运通道安全的重要途径,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要求,积极参与全球海上交通安全治理体系,深化与国际运输通道相关国家的交通合作。参照亚丁湾护航模式,加强与重要海运通道所在国家及地区在航海保障、海上搜救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应急救援合作,共同维护海上人命安全。积极参与国际条约的谈判和制定,与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休戚与共、安危共担的命运共同体。

作者|孙金莹 杨立波 刘胜利(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