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正文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上的别样风景

发布时间:2020-10-20 11:53:09 中国水运网

当前,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将合作机遇不断播撒,为中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提供了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也为深化中国—东盟合作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合作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

作为陆海新通道中的重要一环,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势在必行。10月15日,第十一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暨2020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合作峰会在中国广西南宁举行,以“聚焦国际门户港,共建陆海新通道:泛北合作的新时代”为主题开展深入研讨。

合作共建:

“一条惠及各方的共赢之道”

10月15日,随着东盟(柬埔寨)至中国北部湾港水果快线的成功开通,从柬埔寨果园中采摘的新鲜热带水果,到中国乃至亚欧国家民众的餐桌上,送达时间将缩至4天,这也开辟了中国—东盟新的水果贸易通道。

依托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北部湾的生猛海鲜“跳进”四川麻辣火锅,欧洲的优质乳制品进入中国及东盟家庭均变得触手可及。而这条向南通达新加坡等东盟主要国家,向北与重庆、甘肃、新疆等地相连,向东连接东北亚、北美等区域,向西直通中亚和欧洲的大通道,经过五年的建设,正成为一条贯通南北,舞动东西,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复合型对外开放通道。

中国广阔的西部腹地地处内陆地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不可小觑,但距出海口甚远,无形中制约了这一区域的发展,亟需构建一条新的运输大通道,向海而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2017年8月,陆海新通道的前身——南向通道一经提出,西部各省区市纷纷响应,积极参与。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指明了方向。

如今,陆海新通道的参与省份不断增多、合作领域不断深化。随着海南、广东湛江的加入,陆海新通道的影响范围早已超出了中国西部。作为一个跨区域、跨国界的大工程,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顺利推进,除了每个省区的努力之外,亦离不开跨国间的有效合作。

陆海新通道建设吸引了区域各国的目光。2018年,中国与新加坡共同签署了《关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20年,陆海新通道纳入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及成果文件的重要内容,标志着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迈出坚实的一步,这条快捷通道正在加快用好用足。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是一条惠及各方的共赢之道。在第十一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暨2020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合作峰会上,新加坡太平船务集团执行主席张松声表示,上述通道不仅可以更好地连接东南亚和中国西部地区,进而通往中亚和欧洲等国家,还能够促进沿线各国共享共用更高效、更便捷、更低成本的贸易服务。

波兰驻华大使赛熙军对此表示认同。他说,近年来,途经波兰的中欧班列数量不断增加,2019年,从中国运往欧盟的货物中超过90%是通过波兰与白俄罗斯边境进入欧盟地区。2015年运输集装箱数量为18900个,2020年1-9月已达到118400个。“这些数据表明中欧班列运输走廊潜力巨大,波兰致力成为货物从东亚运往欧洲的重要运输物流枢纽,为亚欧企业提供高质量、安全、成本效益佳的运输解决方案。”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更成了传统贸易通道的优良替代。新加坡总理公署和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陈杰豪指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得益于国际陆海新通道建设,可以使医疗物资和食物在东盟和中国西部之间顺畅流通。

缅甸港口管理局局长尼昂亦称,在关闭各国边境和停止航空运输的情况下,海运业为各种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小文表示,今年以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海铁联运量实现翻番,服务产品、客户数量、接运货类不断丰富,尤其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公司推出的冷链班列产品,满足了不同层级客户需求,市场认可度稳步提升。“我们希望得到国家各部委和各地方的共同支持,把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成背靠中国西南、西北,面向东南亚及世界的顺畅进出、双向互通的‘新通道’。”

凝聚共识:

着墨陆海携手互利赢发展

如果说中国—东盟之间的合作是彩色的,那其中一定少不了一抹与海有关的"蓝"。北部湾畔,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正勾勒出中国—东盟合作的蓝色弧线。2006年应运而生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简称“泛北论坛”),走过14载春秋,已成功举办了10届,成为了泛北合作的重要机制。

"泛北合作最初是为了促进中国南部沿海省份与东盟10国的海上互联互通和贸易合作的次区域合作,而泛北论坛是泛北合作的重要机制。"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魏然介绍,在泛北论坛的推动下,泛北合作绘制了新的路线图,确立了泛北合作的目标、原则、模式及优先领域,发布了一系列声明、倡议、宣言、行动建议及研究成果。泛北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得到新拓展,如,2009年揭牌成立了泛北合作的中方秘书处,2013年成立了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而广西作为泛北论坛的举办地也受益于此,深化了与泛北各国的多层次、多领域合作。

在此基础上,各相关主体间陆续达成了一批包括港口、金融、航运信息、旅游等在内的合作协议,签署了一系列备忘录,在互联互通、港口物流、经贸等领域先行实施一批合作项目。

近年来,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不断完善机制建设、促进投资合作、深化文化交流,推动合作网络渐次铺开,海上互联互通做深做实,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建设成果显著。

目前合作网络的成员已经发展到39家,覆盖了中国—东盟的主要港口机构;硬件配套不断加强,如在钦州建立起了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相关服务设施;一批与东盟相互投资合作的项目取得突破,如北部湾港分别在马来西亚关丹港、文莱摩拉港成功进行了投资;中国—东盟港口间的航线开通出现了新的态势,广西北部湾港已开通通往东盟国家的直航航线19条,航线覆盖东盟国家的主要港口;依托港口的产业园区合作正在改变区域产业链布局,中马两国开创了“两国双园”国际产业合作的新模式;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建设已初见成效。

此次,论坛与会嘉宾即深入探讨了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新趋势下,合力打造国际门户港,共建陆海新通道,开创泛北合作新时代的路径,为深入推进泛北合作凝聚了新共识,增添了新动能。

“过去十年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今年东盟也成为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这一重要伙伴关系,签署区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陈杰豪通过视频作主旨演讲时说。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雷小华表示,陆海新通道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从海铁联运班列的运行到北部湾港的发展,都表现出非常快的增长速度;此外,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贸易量的增长,港航物流运输需求也会随之增长。这两方面都反映出陆海新通道发展的巨大潜力。

不过,目前陆海新通道的发展还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以及来自中老铁路、中缅经济走廊建成后,中国西部地区货源有部分分流走的挑战。因此,他也建议,陆海新通道的发展应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同时优化营商环境,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一是要优化营商环境,把港航物流的主要费用降下来,做到效率最优,服务最优;二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补足短板项目,三是加强沿线省区的贸易、投资及物流合作。" 雷小华说。

此外,他还表示,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全球化会向区域化转变。此时,中国还提出了"双循环"发展战略,实际上是给东盟国家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因为东盟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合作受阻的情况下,与中国加强交流合作,可以在严峻的环境下继续提升本国的对外贸易和外来投资。而抓住这个中国扩大开放的机遇、融入中国"双循环"的发展格局,最直接的途径就是通过港航物流。

"以港航物流为基本依托,提升双边的贸易规模,促进贸易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以贸易聚产业。届时,陆海新通道才能从物流通道变成一条经济走廊或经济带。"雷小华认为。

抢抓机遇:

打造国际门户港势在必行

金秋十月,广西北部湾畔,一艘艘巨轮不时靠泊,装卸货物的车辆往来穿梭、进出有序,港口区内一派繁忙景象。

“截至今年9月,公司接到的船运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十几个百分点。”上海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总经理魏仁国说。

魏仁国介绍,他们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亚洲区域内航运业务的船务公司,今年在北部湾港的业务受疫情影响比较小。在疫情较为严峻的时期,公司还新开了一条前往东盟国家的航线。

“我们最初在北部湾港只开通了到韩国和日本的航线,随着北部湾港国际门户港建设的不断推进,前往东盟的航线业务占公司业务总量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魏仁国说。

此外,广西北部湾港国际港务集团还扩大了在马来西亚关丹港、文莱摩拉港的投资,并推进与东盟其他国家合作开发建设港口的商谈工作。

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中,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肩负重托。2019年8月发布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了广西北部湾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国际门户港的定位,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的打造势在必行。在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不断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广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依托,对标世界一流港口,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正在加速形成。

近年来,北部湾港吞吐量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82万标箱,同比增长34.6%。与此同时,北部湾港口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2020年7月,钦州港正式通航10万吨级集装箱船;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防城港401号泊位等项目计划年内竣工;钦州港东航道扩建调整工程、钦州港20万吨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防城港30万吨级码头等深水泊位相继开工建设。到2022年,北部湾港将实现通航20万吨级集装箱船、30万吨级散货船。北部湾国际门户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正朝着深化中国—东盟合作的国际大港一步步迈进。

数据显示,今年1—9月广西北部湾港口吞吐量逆势上扬,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0%和35%左右。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另一重要枢纽重庆,截至今年8月,中欧班列(渝新欧)累计开行超过5842班,运输货值超过2350亿元人民币,居全国中欧班列之首;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2238列,目的地覆盖六大洲88个国家213个港口。

共建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打造服务“一带一路”的国际航运物流枢纽,有利于更好服务陆海新通道,助力国际供应链发展。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广西正在连同合作各方充分探讨在国际贸易发展新形势下,国际供应链布局发展的变化趋势,有效发挥陆海新通道的作用,维护和促进地区及区域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开放、安全和稳定。

港口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科技手段的助力,推动北部湾港打造成为“智慧港口”是陆海新通道的关键一环。对此,广西采取了“智慧湾”系统、推广“提前申报”和“两步申报”通关模式改革、推进北部湾港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对标提升等措施,进一步推进通关流程去繁就简,促进企业通关便利化。

魏然介绍,随着全区交通基础设施、跨区域联动、区域通关一体化、降费提效优服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正加速形成,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更加顺畅,陆海两大干线物流快速增长,国际班轮网络不断织密。

(本文综合自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网、中国东盟博览杂志等媒体报道)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