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正文

新基建赋能交通运输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0-10-10 11:04:04 中国交通新闻网

前不久,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这是在交通运输发展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的形势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领域转型升级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交通运输部党组面向“十四五”期乃至于今后更长时期提升全行业发展动能、实现跨界融合创新的重大战略布局。结合对新基建以及与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关系,谈几点粗浅认识。

从更广阔的时空把握交通新基建内涵

众所周知,工业革命周期大约每百年一次。前三次技术革命分别以蒸汽机技术、电力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即将开始的以全智能化、智能转换、生物工程、多维世界、先进材料、无限能源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向我们走来。新基建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奏,在很多方面已经具备了新技术革命发轫的新特征与新形态。

新世纪以来,我国信息化技术蓬勃发展,由此催生和影响了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的转型。2018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首次正式提出“新基建”这一概念。

新基建在我国从酝酿到提出,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经济社会从高速度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低品质、低效率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万物互联、人机交互、端管网云的数字时代已经来临;数据流引领的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物资流成为生产要素流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通道和载体。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专题部署,并出台了《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强调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当前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由于政策债务约束、边际效应锐减、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倒逼着基础设施等领域必须转轨、变轨、并轨。

通常所言,新基建大致包含七个领域: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型能源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具有技术迭代、数字牵引、平台协同、融合赋能等典型特征。新基建区别于“旧”基建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新区域,立足并结合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地区和城市群、都市圈,进行顶层设计、超前谋划,提升其社会经济价值;二是新模式,采取市场经济法则,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和金融工具进行配套支撑。进一步开放市场准入,完善投资主体,对民间资本、外资一视同仁;三是新规则,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改善营商环境,大幅度减税降费,落实竞争中性,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新的激励机制,调动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各方面的积极性。

与“旧”基建相比,新基建的技术迭代更快、协同创新要求更高、资源挖掘程度更深、平台聚合能力更强。从消费互联网到工业互联网、从产业数字化到服务数字化、从生物支付到远程诊断,从过程监控到结果追溯,新基建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形态。

新基建之“新”,不仅仅体现在新技术上,还体现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上。而交通新基建通俗来说,就是信息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和数字化的运输服务体系,也就是智慧交通以及智能建造;要具备网联、运算、融合、安全和可持续的特征;大体上由基础网络、数据、平台、管道以及应用和安全等方面组成。

交通新基建的机遇和挑战

《指导意见》强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促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为导向,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建设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

交通新基建的基本内涵,应该包含三个要素:融合、协同和创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传统意义上的交通运输产业融合创造了条件;协同就是从综合交通实际发展需求出发,推动传统基础设施、载运工具和运输服务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建成更高品质、更安全、更绿色、更经济和更便捷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网;创新就是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的科技研发等级,推进重大交通科技基础设施整体性、系统性、集成性的大规模研究。比如:车路协同、供应链、路网安全等方面,并聚焦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模式,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交通运输全行业、全领域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交通运输是生产要素流动的基本载体,交通新基建将数字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网联化的运输服务体系有机结合,改变了运输的形态和方式,大大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随着新基建的兴起,新交通也越来越成为行业和社会议论的话题。传统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土木结构、物理形态;载运工具是机械装置、传统能源的,管理体系是分散的、独立的;新交通则逐步转化为数字化的装备、网联化的设施、协同化的体系。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普遍应用,原有体系和规则将逐步被改变甚至被颠覆。

在新基建的几大领域当中,一部分本来就是交通的范畴,如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有的跟交通关联度非常高,或者说源于交通的服务需求而产生,比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物联网、5G网络等;有的尽管是泛在技术,但是对于交通运输转型创新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

新基建对传统交通带来的改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提升品质、提升能力、提升等级。因为新基建是对现有的交通设施和装备的数字化改造、是基于未来应用场景的运输服务转型升级,也是运用数字化手段带来的交通运输系统技术链的提升。

新基建重构交通产业新竞争力

按照《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助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行业创新基础设施”的任务要求,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将围绕几个方面展开:一是5G等宽带通信技术在车路协同路侧基站、综合交通枢纽系统的应用;二是北斗卫星通信在遥感测试、应急救援、运输物流等领域的应用;三是既有交通基础设施、装备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高速公路服务区新能源充电桩建设,提升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属性和应急保障能力;四是建立交通大脑。布局建立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不同需求的数据中心、运算中心和人工智能的协同服务体系,并构建交通运输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体系。

我国有世界上最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商船总吨位居世界第一,民用机场等世界第二;我国有新基建最核心抓手的5G,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基站数量,都大大领先发达国家;我国还拥有极其完备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应用场景、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与日益增强的资本对接能力。因此,交通新基建未来可期。

交通新基建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指导意见》明确了责任和分工,交通运输部将加大指导支持力度,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明确实施路径、阶段目标,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和政策体系,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积极性,确保顺利实施。

对交通新基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加快实施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圆满完成《指导意见》提出各项目标任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发挥交通运输行业国家级科研团队和企业主力军作用和主体责任,引导他们将科研力量和资金向新基建领域倾斜,改革绩效考核机制、加大创新成果的激励,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和社会产学研结合、协同攻关;

二是关注国家给予新基建专项的财政、金融、产业等配套政策,及时研究出台交通新的产业政策,确保交通运输领域新基建的落地生根,还要在国家和地方“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给交通新基建留出余地和空间;

三是为民营企业参与交通新基建投资拓展渠道、消除限制,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和平等竞争机会,通过加强产业政策的扶持与引导,建立多主体共同参与、平等对话的窗口;

四是做好科学统筹规划,防止“一拥而上”和重复建设,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旧瓶装新酒”,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总而言之,新基建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改变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和无处不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基建将会带来新交通,因此也是一次交通运输发展的历史机遇与变革。我们要对照《指导意见》的要求,顶层设计、精准施策、创新引领、积极推进,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更强大的动力之源。

(作者系中国公路学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员)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