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企业案例 > 正文

中远海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国际船舶代理集中管控系统(COMPASS)

发布时间:2019-09-23 16:08:58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一、研发公司简介

中远海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原中远网络物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所属的IT旗舰公司,从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国内外交通航运有关供应链和物流解决方案的咨询、规划,软件设计、研发及实施,产品代理及系统集成业务。

我们为交通运输、生产制造、第三方物流、零售、建筑、电子电器、金融、电信等行业提供了大量优秀的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物流信息化和业务团队,拥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前沿的物流模式、雄厚的科研实力,提供专业的物流供应链业务咨询,形成了丰富的物流供应链信息化产品生态链。

在多年的物流信息化实践中,我们以专业、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开拓精神,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物流供应链产品和服务,被誉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工程、物流信息化动态监测定点联系企业、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中远集团物流技术分中心、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会员单位、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会员单位、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

二、案例项目应用背景与目标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更新迭代,整个中国社会都处于互联网转型的浪潮中。港航业虽然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在“IMABCD”,即物联网、移动通讯、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等新兴信息技术不断涌现下,港航信息化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国际船舶代理属于港航产业链上的核心业务环节,面对目前港口市场日益开放,港航企业纷纷进入市场等外部环境激烈竞争,而国际船舶代理业务复杂度越来越高、客户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反观中远海运物流公司国际船舶代理业务依然沿用传统操作模式,管理业务人员创新意识不足,难以应付创新发展新时代需求。本项目借助中远海运集团新业务模式科技创新总体规划,以科技创新为重点,重建国际船舶代理业务新模式体系,发挥自身力量,突破自身瓶颈,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努力增强国际船舶代理市场竞争力。

2.1 应用企业介绍

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由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海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和中海船务代理有限公司重组整合而成,于2016年12月21日正式挂牌运营。2017年9月18日,中国外轮理货总公司整合并入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中远海运物流是居中国市场领先地位的国际化物流企业,在项目物流、工程物流、综合货运、仓储物流、船舶代理、供应链管理、理货检验等业务领域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全程物流解决方案。

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旗下由中国外轮代理有限公司(PENAVICO)和中海船务代理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内外贸船舶代理业务,是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国际船务代理企业;下设80多家口岸外代、300多个业务网点,网络覆盖国内所有开放口岸,并且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设有10余家海外分支机构。公司秉承“以诚为先,谋求共同发展;以人为本,追求完美服务”的经营理念,认真履行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承诺,以更真诚卓越的服务,打造“最好的国际船舶代理人”,与国内外客户携手并肩,共创美好未来。

2.2 案例建设应用背景

中远海运物流作为中国最早、最大的从事船舶代理业务的公司之一,在全国多家对外服务口岸从事世界各国船公司进入中国的船舶代理业务。

中远海运物流国际船舶代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起步较早,最初的国际船舶代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以满足各公司自有的业务操作为主要目的,形成了以各地业务特色为主的独立业务系统约计有20多个,特别是其中较大的几个下属区域公司还在使用基于IBM DB2/400的作业系统,部分公司使用基于SQL Server/PC的作业系统,还有一部分较小的公司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分散、独立的业务系统极大的阻碍了公司全球业务发展的步伐。分散的管理体系和模式难以组成优质资源以发挥中远海运物流全球战略发展目标,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2.2.1系统规划方面:

缺乏统一的IT规划和信息规划,造成企业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无法实现有效利用,信息整合难度提升;

各口岸操作流程和系统应用不同,无法支持系统内的数据交换、共享,存在信息孤岛,消息衔接不畅通;

各口岸系统规划设计相互独立,数据标准不一致。

2.2.2系统功能方面:

应用系统只满足当地口岸业务操作和部分管理需求;

缺少总部/区域管理功能支持,对内无法及时提供可靠的业务决策信息支持,有效控制业务风险;

没有统一的跨区域、跨口岸的对外客户服务,对外无法为客户提供全程的、综合的信息服务,与未来国际船舶代理业务发展规划的有效落实不相匹配。

2.2.3、数据管理方面:

基础代码不统一,造成业务数据统计和分析上存在困难;

系统内数据交互性差,业务数据滞后并且难于整合;

基础数据重复录入,不利于系统数据差错率的降低。

2.2.4、技术应用方面:

不同口岸公司IT部门掌握编程技术、开发模式及系统应用环境各不相同,普遍存在IT部门产出不足;

传统技术架构无法更好的支撑日趋复杂、个性化的业务模式及不断壮大的业务规模,且不具备较快的响应速度;

系统不支持灵活组合、灵活配置,不能减少重复开发、有效缩短开发周期,从而降低建设成本。

2.3 项目建设目标

本案例名称是国际船舶代理集中管控系统(COMPASS)(以下简称国际船舶代理系统)。它以中远海运物流信息化总体规划为指导纲领,业务管控需求和业务运作需求为建设依据,搭建了上下贯通、相互协同、资源共享与整合的一体化平台,满足了中远海运物流公司在国际船舶代理信息化战略层面、业务管理层面、业务运作层面、系统建设层面不同的需求。

在信息化战略层面,以中远海运物流信息化总体规划为指导纲领,建设成果满足规划文件中提出的国际船舶代理信息化板块目标和要求,从而支撑公司总体信息化发展战略。

在业务管理层面,系统引入了服务产品理念,提升了国际船舶代理业务管控能力和运作效率,有效支撑了中国外轮代理公司国际船舶代理品牌发展,可为客户提供更方便、快捷、多样化的服务,提升中远海运物流在国际船舶代理业务市场中的服务能力。系统支持集中营销、KPI考核、集中采购等管理功能,并加强总部、区域管理职能,为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强化风险管控。

在业务运作层面,系统梳理出四层服务产品业务架构体系,支撑国际船舶代理班轮和非班轮业务的信息化操作。覆盖范围包括市场销售、船舶计划调度与航次作业管理、进口单证、出口单证、箱管、驻港现场作业、国际中转、商务结算等业务流程,实现国际船舶代理业务流程标准化、操作无纸化、资源数字化、监控可视化、过程智能化。

在系统建设层面,系统采用行业最前沿的微服务技术架构,以快速响应、快速扩展为原则,搭建集约化、标准化国际船舶代理系统,既满足全公司集中管控,又兼容各区域口岸业务发展差异。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基础管理、在线客服平台、移动服务平台、决策分析平台及业务管理内容。

本项目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基本要求,全力实现“全面感知、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面提升”总体目标。

三、解决方案

3.1 问题与挑战

3.1.1 统一业务体系解决业务数据差异,为大数据应用奠基

国际船舶代理系统使用群体非常广,服务于全球数百家船公司,其中班轮船公司100多家、非班轮船公司200多家,业务涉及范围遍布全国各口岸,各地船公司、海关、海事局、码头、堆场等相关政策与业务规则不尽相同,前期各口岸公司国际船舶代理业务流程、操作模式、管理方式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项目组在经过充分现场调研后,将调研数据输入中远海运物流大数据平台,针对国际船舶代理业务特点统计分析形成新的业务模型,将新业务模型征求全国各口岸不同业务模块具体操作人员意见,经过大数据平台反复多次的数据模型清洗和筛选,再经过多轮总部各全国各业务代表认真论证,最终在北京对国际船舶代理班轮、非班轮的整体新业务研发建设需求进行了项目确认。

3.1.2 公司组织结构调整重建

国际船舶代理系统作为集中式大型应用系统,信息化建设将以公司创新发展战略与整体定位为指导,推行内部业务流程与管理的标准化,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因而,对于各口岸公司来说,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实际业务操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均需要重新调整组织结构,组织学习培训新的业务模式、管理标准与规范,加大了管理和业务人员对新业务体系的理解,针对部分传统业务操作的口岸公司,重新做了组织结构调整与重建,确保整体业务一致性和完整性。

3.2重点与难点分析

3.2.1 统一搭建微服务架构

由于早期的国际船舶代理系统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分别以满足口岸公司各自基本业务操作为主要目的,全公司国际船舶代理系统多达20多套,不同类型的作业系统,导致各公司国际船舶代理系统独立、分散。

因而,本项目坚持统筹规划,从国际船舶代理行业发展趋势出发,以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建设成本、减少重复开发为原则,采用行业内最新的微服务技术搭建统一的技术架构,支持模块化、组件化开发,以满足船舶代理业务网点多、口岸差异化大、业务量大、EDI量大、稳定性及时效性要求高等特征下的需求。

3.2.2 统一规划业务流程

国际船舶代理早期主要由不同口岸各自管理,业务模式与海关、码头、堆场等相关方有着紧密联系,存在较大的差异化操作,如不同口岸公司在海关新舱单的使用、航线下舱位关系管理维度、客户发票开具要求、在线支付、单证格式等方面体现出的差异化问题。因而,综合分析各口岸公司国际船舶代理业务,判断并评估影响主流程的关键因素,从总部集中管控的角度出发,对船舶代理业务主流程进行梳理、统一规划,各口岸公司采用同一套业务流程。

3.2.3 梳理服务产品体系

国际船舶代理系统作为一个大型集中式的系统,面对的业务具有业务复杂度高、业务范围广、参与方众多、业务环节长等特征与挑战,难免出现业务操作点、业务管控点、计费的设计遗漏。这就要求基于不同口岸、不同业务板块、不同信息化水平、不同服务标准下的现状进行考虑,抽象出总体架构,梳理出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产品体系。本项目的服务产品体系包含四个部分,服务产品目录、服务产品、服务类型和工作指令。

3.3 核心内容构建

基于对国际船舶代理业务架构体系的业务流程,围绕服务产品、客户合同、异常监控、业务功能等核心构建内容描述如下:

3.3.1 服务产品设计

服务产品的设计采用四层的结构,分别为服务产品目录、服务产品、服务类型、工作指令。

(1)服务产品目录:产品服务目录是对服务产品的收集与归类,可作为一个模板,供客户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挑选服务产品。

(2)服务产品:企业基于市场/客户明确的价值诉求,对自身可标准化运作和定价的服务进行梳理组合,将所有的服务交互承载在产品上,形成一套完整的可面向客户的产品。产品存在全生命周期的版本管理,推动服务的完善与退出,还具有量化考核。

(3)服务类型:根据自身服务边界与客户业务需求进行匹配,针对不同服务类型形成标准化的服务作业规范和服务定价,指导实操人员的作业流程以及销售对客户的询价报价,避免销售空对空报价,提升销售工作效率。

(4)工作指令:用于明确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指导制定操作人员在业务执行过程中必须执行的单个操作,基于设置的各时间节点进行任务派发和信息推送,对状态进行管理,监控作业完成情况,确保作业在截止时间前的完成。

3.3.2 客户合同设计

客户合同用于约定与客户之间的服务内容,需根据客户需求配置服务、制定价格,详细记录业务承诺的服务、定价、结算方式、条款等信息。客户合同的重点设计内容如下:

(1)合同版本与审批流程管理:合同具有完整生命周期,面向同一客户的相同需求,只存在单一发布的有效版本,版本管理时需对协议的有效版本进行管理与发布;销售提交的合同引入审批流的管理,辅助协议最终版本的发布。

(2)合同支持产品的选择:引用服务产品的结构,识别出服务产品目录中符合客户实际业务需求的服务产品后进行相应定制。

(3)合同支持服务的灵活配置:产品中服务的设置是大而全,覆盖绝大部分的场景需求,而合同对产品的引用时,可针对需要的服务灵活配置。

(4)合同支持基于服务的定价个性化:产品的标准定价主要是提供销售报价时参考,而对业务体量大,议价能力较强的客户而言,合同支持价格维护的个性化。

(5)合同支持服务作业流程的个性化:服务产品仅制定了标准的作业流程,而协议中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定义服务对应的客制化操作流程,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客户体验。

3.3.3 异常监控设计

国际船舶代理系系统对于作业过程中的异常监控,引入物流控制塔体系的全程可视、异常可控、服务可量化考核的理念,结合物流管理流程和应用工具,集成外围设备,实现监控订单履行状态、实时追踪货物信息等功能,为企业提供端到端的可视化全程物流服务。

(1)异常事件节点定义与计划:定义时限类、服务类等异常事件类型,为不同类型异常事件配置不同监控维度,异常事件的定义由总部指定规则,各具体执行公司配置执行参数。

(2)节点实际执行状态收集:支持业务人员日常业务操作更新,通过与第三方系统的集成、外勤人员作业反馈等形式,更新事件节点的执行状态,完成业务人员日常业务操作更新。

(3)异常处理流程配置:事件节点的实际执行信息超出预设阈值范围的作业,自动触发异常事件,处理流程可灵活配置,如异常事件的类型判断、节点选择、处理角色的设置、级别设定等。

(4)异常考核:支持基于异常事件的触发频率、异常处理时效等数据,对供应商、客服、业务操作员等角色建立相关的考核指标,建立标准化异常考核体系。

3.3.4 业务功能设计

国际船舶代理系统的业务功能建设作为国际船舶代理班轮业务和非班轮业务的信息化支撑,覆盖范围包括市场销售、船舶计划调度与航次作业管理、进口单证、出口单证、集装箱业务、使费结算、运费结算、集装箱管理费结算、移动应用等业务。以下为核心功能的描述:

(1)业务配置:配置好基础信息后,方可开展业务操作。主要涵盖合作伙伴、船舶规范、航线、船期表等功能。

(2)计划调度:由航次经理根据船舶代理协议,按照客户要求、公司制度和口岸政策要求完成委办事项,将船舶动态反馈给客户,费用信息给商务结算员,船舶货量信息上报公司。主要涵盖功能:船舶计划管理、船舶调度管理、在港操作等。

(3)班轮出口单证:处理客户委托、分配舱位、接受订舱,在出港口岸完成舱单制作、海关申报(船)、运费结算和签发提单等业务。主要涵盖功能:订舱管理、舱单管理、理货清单、船图管理、危险品申报、提单确认、提单签发等。

(4)班轮进口单证:为船公司提供船舶抵港后进行船舶申报、收取运费、换单放货等服务。主要涵盖功能:预处理舱单、原始舱单管理、船图管理、危险品船申报、危险品货申报、换单等。

(5)集装箱管理:指按照集装箱营运人的委托,对进出其所辖区域的集装箱动态信息跟踪、进出口集装箱发放和回收、超期费收取、箱体检验与修理、集装箱平衡调度管理以及集装箱费用成本审核等管理工作。主要涵盖功能:出口舱单、进口舱单、出口放箱、进口放箱、退关、动态管理、空箱调运计划等。

(6)使费结算:接受委托方(船舶经营人)的委托,代理船舶在港期间作业事宜,按照船舶代理协议,与供应商结算使费、代理费和杂费等。主要涵盖功能:代理费登记、杂费登记、使费登记、使费稽核、制作账单、发票、收款核销、供应商发票、付款核销、凭证等。

(7)运费结算:指进出口业务中与各合作伙伴之间的往来账结算,包括海运费、包干费、佣金等。主要涵盖功能:费用登记、稽核、发票、收款核销、供应商发票、付款核销、凭证等。

(8)箱管费结算:即箱管代理费,指箱代根据箱管费费率规则生成箱管代理费帐单明细,向箱经营人收取集装箱管理费用,一般按箱量进行计算。主要功能:费用登记、稽核、发票、收款核销、供应商发票、付款核销、凭证等。

3.3.5 微服务产品拆分

(1)服务产品:管理不同BU(业务单元)的服务产品、基于服务类型的标准化报价、基于指令的标准化作业;管理面向客户的客户合同,作为应付费用的计费和结算基础;管理面向供应商的应付合同,作为应付费用的计费和结算基础。

(2)物流控制塔:基于内外部系统指令状态和实际执行数据的同步回传,监控业务执行情况与异常事件的自动捕获和预警。

(3)出口单证:管理国际船舶代理的出口单证业务,支持进口船期的维护、订舱和舱单业务的EDI收发、单证制作等功能。

(4)进口单证:管理国际船舶代理的进口单证业务,支持进口船期的维护、舱单业务的EDI收发、换单业务管理以及单证制作等功能。

(5)中转单证:管理国际船舶代理国际中转业务,支持中转舱单的EDI收发和维护、开航放行的管理等功能。

(6)主微:现有国际船舶代理系统拆解功能,计划调度、箱管理、航线船期、用户权限、结算。

(7)统一认证中心:提供统一用户认证,验证用户合法性。

(8)基础数据系统:管理合作伙伴、船舶规范、商财配置、基础信息的主数据维护。

3.3.6 应用架构设计

国际船舶代理系统的应用架构设计,流畅高效支持船舶代理业务中船管箱管、产品合同、出口单证、进口单证、中转委托、结算管理、基础数据、物流控制塔等业务微服务产品,配置独立的oracle数据库,保证数据处理与业务运作互相独立、互不干扰,显著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强化各业务板块协同能力,具备高度的灵活性。主要由用户层、系统接入层、核心应用层、内部系统层的业务场景构成,诠释了同海关、堆场、码头等外部系统,以及国际船舶代理业务系统、财务系统等内部项目的接口模式。

(1)用户层:主要阐述系统上线后的操作用户,包括中远海运物流国际船舶代理公司单证操作、销售、商务结算、客服等业务板块的系统用户;货代公司、船公司等协议客户;海关、码头、海事等供应商。

(2)系统接入层:主要支持国际船舶代理系统用户、客户、供应商等不同角色用户相关的系统对接。

(3)核心应用层:主要集中业务系统的核心应用功能。该层支持业务功能的实现,将处理结果信息通过交换平台传递给其他系统,包括船管箱管、产品合同、出口单证、进口单证、中转委托、结算管理、基础数据、物流控制塔等。

(4)内部系统层:主要包括同物流中台有数据接口关系的系统,用来获取并反馈相关数据信息,如财务系统等。

四、项目成果

4.1 为发展固本强基

面对国际船舶代理业务深受市场放开的政策调整、港口竞争加剧和客户需求提升等多重变化因素困扰的局面,我们在国际船舶代理系统开发过程中引入全新的服务产品业务架构体系、微服务技术架构体系,确保以高科技技术手段提升中远海运物流公司国际船舶代理业务再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保障传统业务向科技公司转型后的利润贡献,为公司的国际船舶代理业务创新发展转型提供强力支撑。

4.2 集约化、标准化转型

中远海运物流旗下有150多家公司做国际船舶代理业务,针对前期全国各公司有点无网和以网点为单位的“游击队”作战方式所浪费的宝贵资源。本项目通过“集约化”改革使全国所有公司连点成网,最大化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项目建立的一站式响应和服务机制,统一服务标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全力落实“三化”,推动班轮业务向集约化、标准化转型。

4.3 微服务架构体系创新

国际船舶代理系统为了实现对新业务架构体系的支持,使用目前行业最先进、前沿的微服务技术架构体系,是公司第一个微服务尝试项目,并取得了成功。微服务技术架构除了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对规划内业务随着其市场快速发展提供支持外,还具备优秀的可扩展性,拥有业务成长的纵向扩展能力,集成其他业务的横向扩展能力,能完美支持未来业务发展呈现的复杂化、多业态化,快速满足需求。

4.4 服务模式创新

国际船舶代理系统的成功上线将突破传统服务模式,使得船舶代理的整体服务水平、竞争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次项目服务创新点主要有:(1)满足海关要求的国际中转业务独立、箱货关系清晰、按时发送舱单的要求;(2)支持总代理、船员遣返、船舶备件动态实时跟踪等船东延伸服务;(3)实现商务结算统一化,将原先的多种使费结算模式统一、简化,一方面适应财务共享结算中心要求,另一方面使商务结算操作更简便、高效、精确。(4)支持统一在线客服、统一在线支付的客户在线作业;(5)移动APP的使用,使得外勤人员无需再奔走于现场与公司之间即可完成各项本职工作等。

五、项目展望

国际船舶代理系统是中远海运公司首个微服务技术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系统不仅为全国各港口公司提供了全新的服务理念与模式,助推传统悠久的船舶代理行业向现代化发展转型,对于未来互联网环境下探索港航产业链向数字化供应链转变也颇具指导意义。

国际船舶代理系统目前已在上海区域正式投入使用,后续将按照整体推广计划在青岛、宁波、大连等全国各口岸进行推广实施,拟将中国外代、中远海船务所有班轮、非班轮国际船舶代理业务纳入其中,完成内部流程和管理的标准化、集约化、一体化,实现中远海运物流“做最强的物流服务商,做最好的船务代理人”的经营目标。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