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企业案例 > 正文

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东煤短长协交易系统,东煤超市APP

发布时间:2016-04-25 11:26:52 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

一.企业简况

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简称“东煤交易”)是基于全球资源和市场的第三方煤炭电子商务平台,是国内最早探索互联网煤炭A商业模式的企业。东煤交易通过对各种资源和能力最直接的连接,高效解决煤炭价值链上的各种需求和“痛点”。

自2010年正式挂牌以来,在探索和创新东煤商铺、东煤超市、东煤短长协、东煤电子社区、东煤创新园区、供应链金融服务以及供应链物流服务的过程中,东煤交易已初步形成以东煤短长协为核心产品,以短长协金融与短长协物流为支撑的煤炭供应链服务能力,以东煤城市俱乐部为依托的会员服务与交易运营网络,同时通过东煤社区、东北亚煤炭交易会、东煤交易系统平台以及不断创新的服务模式高效连接煤炭价值链多方相关利益者,共建开放、分享、高效、环保的互联网煤炭生态圈。

东煤交易的企业会员涵盖生产型、流通型以及终端消费型三大业态的煤炭相关企业。会员遍布全国及国际各大煤炭产区和国内的主要煤炭消费区。截至2014年4月,东煤交易已经拥有2000多家企业会员,其中国际会员120多家,入驻创新园区会员120余家,微社区会员2万个。 东煤交易的交易商会员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山西、陕西、贵州等主要煤炭产地及山东、河北、江浙、两湖、两广等主要煤炭消费地,还吸引了近10%的港澳台及海外煤炭供应企业。东煤交易会员的主要业务煤种为动力煤、炼焦煤。

东煤交易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资源价值提升,推动煤炭供应链产业的发展。过去五年的大多数时间里,东煤交易在前所未有的煤炭电子商务沼泽中奋力前行,近一年多来,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创新服务产品的不断成熟,东煤交易已经踏上了快速前行的硬地跑道。2013年,全年交易量5000万吨,交易额约200亿元。

东煤交易短长协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创新煤炭交易模式,将煤炭交易、物流、交付、金融、结算等供应链流程环节标准化锁定的一站式服务。有效解决了传统长协交易和随机交易双方缺乏信任,交易不透明、执行不确定和流程不标准等诸多问题。 

二.立项背景 

煤炭作为中国最主要的能源,在能源供给中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煤炭产业价值链巨大。在我国现行的煤炭市场体系中,由动力煤、全国与区域煤炭市场、全国与区域煤炭订货会这三者构成煤炭市场的主导。这种煤炭市场体系对于维持我国近两年每年都超过30亿吨以上的煤炭交易,实现煤炭的供需平衡,保证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能源需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煤炭需求的不断增长、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在煤炭流通领域内,存在着诸如煤炭生产及消费企业高度分散,煤炭流通企业分布散乱,数量众多,且规模偏小;流通企业参与主体管理粗放,效率低下,供应链服务意识匮乏;煤炭资源供给区域与煤炭消费区域成逆向分布,导致流通距离长,环节众多;加之传统铁路运输发展滞后,造成煤炭运力长期偏紧;流通企业区隔严重,业务单一,缺少专业的煤炭流通服务商等问题。

我国煤炭生产与消费的逆向分布,决定了煤炭流通行业规模将必然伴随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煤炭长距离、巨量流通已造成众多经济、社会问题,如煤炭粗放运输、粗放仓储带来的能源损失浪费和环境污染;煤炭流通主体众多带来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难于实施;煤炭交易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区域煤炭市场价格波动等问题。未来,煤炭流通行业势必将以客户个性化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提高专业化和集约化服务水平,逐步向节能和环保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方向发展。

东煤交易通过不断的创新、试错、纠正,在探索中快速前行,推出短长协的交易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将煤炭交易、物流、融资、交付、结算等供应链流程各环节标准化锁定。实现在线聚合、发布预约、限时集中交易、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结算服务、履约交付一体化的煤炭供应链服务。 

三. 项目内容

东煤短长协交易系统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创新煤炭交易模式,将煤炭交易、物流、交付、金融、结算等供应链流程环节标准化锁定的一站式服务。有效解决了传统长协交易和随机交易双方缺乏信任,交易不透明、执行不确定和流程不标准等诸多问题。

一、煤炭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

1、煤炭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完整的煤炭供应链涉及从煤炭出坑口到煤炭入炉口燃烧所经历的所有中间环节,包括煤炭供应链采购与营销、煤炭流通加工、煤炭物流服务、煤炭信息流服务与煤炭资金流服务等。位于节点处的所有企业共同组成了煤炭供应链网络。在网络里,以煤炭供应链管理者为核心,面向生产侧,链接着若干煤炭供应企业;面向消费端,链接着若干终端消费企业;在中游,链接着若干具备中转、库存、配煤加工等功能的中转港口。这些生产、消费企业和中转港口位于网络的不同节点,专注于自身最擅长的核心业务。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沿着网线动态流动。具体来讲,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结构可以描述为:以煤炭消费客户为中心,煤炭供应链管理者致力于煤炭生产与煤炭消费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系统集成煤炭价值链上的相关活动,把煤炭产品转化包括标准化产品和服务在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追求客户满意度,在为煤炭客户创造匹配性、一致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高附加值的同时,实现共赢。

煤炭供应链管理需要区分以下三点:

①消费客户是煤炭供应链管理的中心,供应链管理者是煤炭供应链网络的核心。在煤炭供应链的网链状结构中,所有节点可被分为三类:包括所有消费企业的客户端、包括所有生产企业的生产侧和包括所有配煤加工服务、物流服务、资金流服务、信息流服务等环节在内的加工服务层。其中,客户需求是煤炭供应链管理的起始端。在获取客户需求信息后,供应链管理者将信息沿供应链逐层传递至生产侧,然后,原煤从生产侧输出沿煤炭供应链向客户端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由于集成了配煤加工、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服务而不断增值,最终到达客户端的是标准化产品和服务。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就是通对网络节点的所有资源优化配置来满足消费客户的需求,煤炭供应链管理者则承担着管理煤炭供应链的职责。

②煤炭消费客户的真实需求不是原煤,而是服务。煤炭供应链管理者必须在原煤的基础上集成相关服务才能形成标准化的煤炭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对匹配性、一致性、可靠性、经济性的真实需求,而在传统的煤炭购销模式中,买卖双方签订的交易合同仅以非标准化的原煤产品为主。

③煤炭供应链管理的服务对象不是单个客户,而是所有供应链节点企业。煤炭供应链管理者是煤炭供应链网络的核心,承担着通过对网络节点的所有资源优化配置来满足消费客户的需求的职责。客户是煤炭供应链管理的中心,但客户资源仅仅是煤炭供应链的消费端,供应链网络中还嵌含着众多的生产企业和加工服务企业,这些都是供应链管理者需要组织、协调的资源。因此,煤炭供应链管理的服务对象是供应链网络中的所有节点企业,而不是某个或某类企业。

2、煤炭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

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煤炭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①煤炭供应链管理实现了从产品向服务的转化。在传统模式下,供应商向煤炭消费客户提供的是煤炭产品;包括煤种、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相关资源分散于不同的主体,呈片断化状态存在。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管理者以网络为基础,把分散的资源和相关活动集成起来,保持了煤炭供应链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为客户提供的是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因此,煤炭供应链管理实现了从产品向服务的转化,应属于现代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范畴。煤炭供应链管理者既不同于传统的煤炭流通商,也不同于煤炭物流企业,而是专业化的服务商,是煤炭价值链上诸创价活动的协调者。

②为消费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是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出发点。煤炭供应链管理者为消费客户提供的是包括标准化煤炭产品和煤炭采购、配煤加工、销售、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一体化服务在内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在现实中,尤其是在供应链管理的初级阶段,除了服务外商流仍然是企业主要的盈利点。但与传统的以经营煤炭贸易为主的中间商和传统煤炭物流企业不同,煤炭供应链管理企业采购的是煤炭半成品,向消费客户提供的是标准化的煤炭产品,并在半成品向成品的转换过程中集成了专业化、一体化的服务。当收到消费企业的需求信息之后,煤炭供应链管理企业会与客户共同确定成品煤品质和包括付款方式、物流路线等内容在内的相关服务条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这样,煤炭供应链管理企业就凭借服务增值抢占了煤炭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③煤炭供应链管理是基于分工专业化的系统集成活动。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大家优势互补、供需相连,共同实现供应链功能的专业化分工。煤炭供应链管理服务商着眼于构建煤炭供应链管理平台,创造一种协同的机制和环境,将所有供应链资源有机地协调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煤炭供应链网络,为消费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因此,煤炭供应链管理是基于专业化的资源整合活动,是以分散企业集成和分散作业协调为保证的现代化的商业运作模式。煤炭供应链管理者是煤炭供应链资源的整合者及协调者,通过供应链资源的无缝链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样,煤炭供应链管理服务商需要和煤炭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建立稳固的战略联盟或合作伙伴关系,而不仅仅是一般的交易关系。相应地,与煤炭供应链节点企业建立和维护关系的能力也成为煤炭供应链管理企业的核心能力。

④煤炭供应链节点企业以消费客户真实需求为导向共创价值、实现共赢。需求是供应链的驱动因素,是供应链管理的拉动力。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不是赢利,而是通过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与所有节点企业共创价值,实现共赢。首先,在煤炭产品从坑口到炉口的供应过程中,会通过多个供应链资源的参与实现价值增值,如采购服务、销售服务、配煤加工资源、物流资源、资金流服务资源、信息流服务资源等。这样,最初的原煤在集成了上述服务之后,才能转化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来满足煤炭消费客户的真实需求。因此,煤炭供应链管理服务商需要在产品质量指标、采购服务需求、物流服务需求、金融服务需求、配煤加工需求、信息需求等方面与客户进行深度对话和沟通。同时,能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必然要受制于供应链管理者对供应链所有资源的组织、协调能力。可见,所有节点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非常重要。其次,供应链管理的资源观是为我所用,而非为我所有,这就打破了节点企业之间的界限。大家必须优势互补才能让满足客户真实需求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付诸实施。再次,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关系意味着所有成员之间的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对话、获取与风险评估,无疑都需要以透明性为基础。

3、煤炭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构建

煤炭供应链管理具有明显的系统特性。在供应链管理的大系统中包括着若干个分工不同的系统,这些系

统位于煤炭供应链的不同节点,内部包含着各种相关资源。其特性包括:一是整体性。煤炭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缺少了任何一个节点,都会影响大系统的运作。只有当节点完整、合作共赢,大系统才能高效运转。二是开放性。煤炭供应链管理大系统内部的各个系统之间、大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是完全融合的。三是动态稳定性。系统内部的所有相关资源、对系统产生影响的所有外部因素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资源和因素又在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并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四是等级秩序性。煤炭供应链管理是由客户需求驱动的系统,客户下达订单后,订单信息会顺次向其他节点企业传递,从而体现等级秩序性。五是同等结果性。网络是煤炭供应链的宝贵资源,每张网络中包含有若干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但最终的结果是执行个性化解决方案。六是目标性。煤炭供应链的所有节点企业拥有同一个目标: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通过共创价值实现共赢。七是结构与功能性。大系统中包含着若干个系统,系统中又包含着若干个子系统、孙系统,等等。每一个系统位于煤炭供应链的不同节点处,由于专业化分工的不同,各个系统具有不同的特性、发挥着不同的职责,相互之间以不同的方式相衔接。煤炭供应链管理系统由八大系统共同完成。这八大系统是:网络系统、客户开发与管理系统、配煤加工系统、采购与物流系统、资金流管理系统、信息系统、风险管控系统、绩效评估系统。

四、煤炭供应链管理的网络系统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煤炭供应链网络节点包括煤炭生产企业、物流企业、运输节点、库存节点、配煤中心、消费客户等,这些节点之间并不是简单的链状关系,而是呈现结构复杂的网状结构,这也是泰德煤网的名字由来,尽管容易误解为网络企业,但这个名字确实反映了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实质。为更好的理解煤炭供应链管理系统,以下将重点讨论煤炭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三类网络:社会网络、物链网络和信息网络。其中,社会网络是煤炭供应链管理企业成长的基石;物链网络是煤炭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物理布点,是煤炭供应链的必要环节;信息网络是煤炭供应链管理企业的技术支撑。

(一)煤炭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理论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出现,最初主要被用于社会学的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研究领域。由煤炭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共同组成的社会网络,主要是指煤炭供应链管理企业基于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网络,包括企业家之间、企业家以及企业中其他人员与大学、研究机构的人员、政府官员之间的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网络,它可以有效地传递和扩散隐含经验类知识。这些关系在煤炭供应链节点企业中是高度缠绕在一起的,是一种能够提供资源的“资源”。

煤炭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社会网络构建存在两条途径:直接构建和间接构建。社会网络的直接构建:所谓直接构建,就是企业家通过与资源提供方发生直接的交往来构建社会网络,煤炭供应链管理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如会议、座谈、集会,并将与会人员视为潜在的资源提供者,与之建立朋友关系。工作场合是指企业家构建社会网络也会在工作领域进行,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在工作场合内与企业的员工、经理、股东会成员的交往和与工作场合外部的客户、服务对象、生意伙伴、竞争对手等等之间的交往。社会网络的间接构建:企业家间接构建社会关系必须建立在直接的社会网络基础之上,他们在构建社会网络过程中一般会寻找一个与对象有相同特殊关系的中间人给予帮助。企业家个人建立的直接关系毕竟非常有限,他往往需要借助中介来寻找所需要的社会网络,这就形成了社会网络的间接构建。间接的形式虽然不一定能实现双方的合作,但已具有合作及建构关系的机会。通过以上直接和间接的社会关系构建途径,煤炭供应链管理者就在企业成长的历程中构建了联系广泛并且比较稳定的社会关系,利用这些社会关系来协调与其它相关组织的联系,获取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资源。由于社会关系相对于权威或者价格机制来说,更容易被中国企业家掌控,因此社会关系在煤炭供应链管理者的经营过程中,常常取代了科层和市场这两种协调模式,被用以保证资源及时有效的获取。

(二)煤炭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社会网络与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开拓新市场等特定战略目标,通过提供相互获利的技术、产品、信息等的交易而加强参与企业的竞争优势的组织形式。联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不仅包括强强对等企业的合作,而且包括强弱、弱弱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包括非参股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包括以股权方式参与的紧密合作。战略联盟社会网络就是参与联盟的各个企业社会网络的系统加总。

煤炭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网络对战略联盟的作用,最主要表现为各种资源在社会网络中的动态分享以及实现资源在网络中的高速流动。战略联盟中的各个成员一方面利用社会网络资源可传递性实现资源的共享,创建企业间价值链的连接;另一方面利用社会网络空间扩展性,不断拓展着企业间价值链的范围。与此同时,企业间价值链的连接与扩展又能促进联盟企业社会网络的协同与互补,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同时也为企业战略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这样,煤炭供应链社会网络中的各个成员通过战略联盟的缔结实现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

(三)煤炭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物链网络

煤炭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物链网络是由煤炭物流组织网络、煤炭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煤炭物流信息网络三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的总称,反映了煤炭供应链管理的物理布点和供应链管理者的战略意图。煤炭物链网络具有服务性、开放性、外部效应和信息主导性等基本特征。煤炭物流组织网络是物链网络运行的组织保障;煤炭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是物链网络高效运作的前提和条件;煤炭物流信息网络是物链网络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

构建煤炭供应链系统物链网络的重要内容是根据企业确定的战略和客户服务目标,确定最适宜的设施选址策略、库存决策策略和运输决策。一是客户服务目标。企业提供的客户服务水平比任何其它因素对煤炭供应链流通网络布局的影响都要大。因此,煤炭供应链物链网络布局的前提是确定适当的客户服务目标:即以适当的价格、适当的质量、适当的方式给适当的客户提供适当的服务。二是设施选址策略。煤炭物流设施的选址问题考虑的是在某一指定或不定的物流区域内,在需求节点己给定的条件下,选择配送设施的数量和最佳位置,使物流设施的运作成本及运输成本降到最低。三是库存决策策略。煤炭库存决策是指选择对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方法。四是运输决策策略。运输决策包括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批量的确定以及运输路线的选择。煤炭在两地流动所采用的运输方式包括由铁路、水路、公路等多种运输主体的联运。运输线路的选择对运输成本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必须在全面计划的基础上,制定高效的运输决策,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总之,客户服务目标、设施选址决策、运输决策和库存控制决策是煤炭流通网络规划的主要内容,由于这些决策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和投资回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慎重考虑供应链物链网络布局的决策问题。这些决策中的各个决策目标是相互联系的,彼此之间又存在“二律悖反”的关系,所以,煤炭物链网络布局的决策策略实际上就是对各种目标进行权衡的结果,要保证在整体上达到最优,而不是追求某个单一目标最优。

(四)煤炭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信息网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趋势加强,市场不断细分,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信息技术重要意义在于对经济体系中的市场结构的深刻影响与冲击。对煤炭等大宗货物,交易双方不可能到现场看到所有的交割物,信息网络的作用显而易见。通过信息网络,煤炭供应链管理者和各节点企业可以密切追踪煤炭市场的变化,并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全球性地运用和配置内外部各种有形及无形资源。

对于供应链现有成员企业来说,信息网络系统不但对所有成员企业内部各种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强有力支持,而且实现了企业间过程的同步协调和系统整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供应链整体结构是包容了企业内部信息网络、企业间静态信息网络和动态信息网络的一种混合形式。

1、企业内部信息网络

企业内部信息网络是煤炭供应链节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网络化安排,是供应链整体运营的微观基础。在信息时代,快速响应和行动迅速成为供应链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所有节点企业都被看作是由高效率的个体、企业员工所组成的基本组织单元、项目组连接成的网。供应链贯穿于成员企业内部的部分,在企业内部也形成了一条供应链。这样,企业内部信息网络的工作重点是通过企业内部统一的计划,控制与协调系统,实现内部集成化的供应链,并且优化资源和能力,提高内部运作效率。

2、供应链静态信息网络

静态信息网络根本目的是维系供应链的循环流转。供应链静态信息网络在基于Internet的组织间信息系统的支撑下,提高彼此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克服各自形单力薄的不足,联合起来,共同运用各自的有形资产,无形知识和专有技能,实现利益的共享与风险的共担。

3、供应链动态信息网络

在信息网络中,价值链己经演变为价值网。它是以市场机会所诱导和驱动的:一旦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则迅速由相关经济实体聚集而形成。当共同的目标实现后,随即解体。然后,再根据市场环境的情况,重新组合,生生不息,循环不己。动态信息网络的特点不仅仅是快速形成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供应链运作快速地提供竞争性的产出。因此,价值增值活动的网络化演进,革新了煤炭供应链整体运作思路和发展方向:不再仅仅依靠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潜力以提高整体运作效果,而是考虑在价值流的各个环节是否和如何植入最有效率的优质资源,使煤炭供应链上每一节点都是最具竞争性的核心竞争力的强强联合,结成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市场敏锐性,反应速度,和创新能力的整体作战团队并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及时动态调整和重构;在生产商,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之间形成一对一的直接联系和互动,在整个联盟运作过程中通过实时的信息共享,实现同步合作和协调。

信息网络作为本项目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泰德煤网的战略和商业模式要求下,需要提升并建设为由信息管理能力、软件系统、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组织构成的,完整的、全面的、柔性的、快速反应的信息化能力。

(五)泰德煤网的网络优化实践

泰德煤网公司自成立以来,历经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由多条线路构成的覆盖面更加广泛的系统化煤炭流通服务网络,已经建设完成覆盖国内主要煤源和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煤炭消费地的供应链网。主要网络包括:以铁法-大连、丹东为核心的辽宁销售网络;以锦州港为核心的蒙东褐煤流通网络;以秦皇岛港为核心的西部烟煤流通网络;以上海港、乍浦港为核心的长三角销售网络;以广州港为核心的珠三角销售网络。构成由山西、陕西地区发往秦皇岛港和曹妃甸港的线路、从锡林郭勒发往秦皇岛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和锦州港的线路,以及以广州和上海为中转中心的进口煤线路,将进一步完善以渤海湾港口群为中转中心的网络流通服务能力。

随着公司网络结构的不断完善和丰富,各区域网络并非独自运营与发挥能力,各区域网络之间都存在交叉,可以相互补充、协调,构成一个整体的煤炭流通网络。其覆盖的区域更加广泛,网络动态响应性更高、更加灵活,使整体流通网络的运营能力和动态协调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例如:

由于煤炭供需平衡的季节性波动会带来煤炭价格和运力等的同步变化,当某一煤源发生供货紧张、价格提高、运力不足的情况时,会导致某个煤炭流通网络的供应不足、综合成本提高等现象。泰德煤网公司流通网络中来自锡林郭勒矿区、白音华矿区、海拉尔矿区、平庄矿区、霍林河矿区等地的褐煤,可以实现相互间的产品替代、价格选择、品质优化等功能。

在上游当某一港口入港煤炭发运紧缺、某一港口因船舶集中或天气原因发生船舶滞港或是下游客户煤炭需求发生经常性突增等情况时,将会导致某个供应链的连锁性等待和迟滞以及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泰德煤网公司流通网络中的大连港、鲅鱼圈港、锦州港、丹东港、秦皇岛港等港口都属于北方的下水煤中转基地,各港口至下游客户端港口的海运价格相差不大,其相互间完全可以实现煤源选择、品种供应、运力协调、价格选择等方面的优化,以保证整个供应链网络的运行通畅、快速高效。

在下游某一港口发生停靠紧张、分销渠道发生变化、库存不足等情况下,会导致客户需求无法及时满足、供货稳定性下降等情况的发生。泰德煤网公司流通网络中的上海港、宁波港、乍浦港、北仑港都分布在长三角区域,有充分的空间就近选择其它港口,为客户提供及时、稳定、可靠的服务。

泰德建立了覆盖国内主要煤炭消费区域的煤炭销售网络。重点开发沿海沿江需求市场。提供全面的煤炭集中配送服务,依托泰德商业模式下的信息平台与流通服务体系,实现煤炭流通整个价值链的增值。总体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市场拓展规划,第一阶段以辽宁、山东市场为基础,重点拓展华东地区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的沿海沿江市场,在华东市场打开局面的同时利用其规模优势顺势进入华南市场(重点开拓广东与福建市场),以快速壮大公司整体规模。在此阶段,分别建立了江苏、广东、福建销售部。基于全面覆盖东北地区、沿海沿江发达地区的客户营销网络,在第二阶段深入拓展长期合作的重点客户,以此为基础建立长期竞争优势,以非重点客户作为重要补充,扩大公司整体的供煤规模,利用广泛的煤源平台布局。

泰德煤网建立了覆盖国内主要煤炭产区的煤炭采购网络,新增多处稳定煤源,为下游客户需求提供高质量稳定及时的煤炭产品。在巩固现有煤源(辽宁、山西、内蒙、河北、黑龙江、北京等产煤大省及朝鲜国际煤源)的基础上,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煤源的开发。第一阶段重点拓展东北与蒙东地区煤源,同时以进口煤为突破口,迅速提升进口煤的比重。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深入其他地区(蒙西、山西、陕西、贵州等产煤大省),建立覆盖华东、华南等公司重点目标市场区域的煤源关系,以分散单一煤矿资源占比过高风险,实现有重点的均衡增长;同时扩大煤炭进口渠道(俄罗斯、越南、印尼、澳大利亚等),形成国际市场的稳定来源,实现国内煤源和国际煤源的平衡发展。此外,未来煤源开发将根据条件实现从采购到包销的转变,以锁定煤源,并以进口煤为突破口,迅速提升进口煤的比重。

建立了集煤炭加工和中转物流于一体的,覆盖国内主要煤炭下水港的中转基地网络,最大范围地实现资源的整合中转,发展配煤加工,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根据2012年5000万吨的销售预测细分,泰德的下水煤需求约为3500万吨,为此泰德大力发展山东、广东、江苏,福建(含对台湾)的物流基地,推动当地市场的发展。分别以京唐港,曹妃甸,日照港作为理想的候选地,与当地政府进行了投资协商。目前,已经列入计划的并已经推动进行的项目就有京唐港建设项目以及曹妃甸储配基地建设项目。日照港基地位于新建的我国煤炭横向运输干线侯月铁路的东部端点,2012年侯马线的运输能力将可以达到2亿吨,对运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业内称为“大秦二线”,日照港的作业条件良好,煤炭吞吐能力4500万吨,有装船9486吨/小时的全国纪录,有较好的配煤条件,可以实现精细物流,可以带动山西南部,河南和安徽的煤源开发及采购,还可以部分支持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部分内陆市场的销售,作为曹妃甸储配基地的补充,可以增强对南方下水煤的供应能力和可靠性 。

在建设新基地的同时,加大了原有流通基地固定资产投资,在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秦皇岛、常州港、张家港和丹东港七个现有煤炭物流基地上各新建一个化验室。

五、短长协交易系统的建设

(一)短长协交易系统的建设原则及保障

1、建设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短长协交易系统不只是一个IT应用的纯粹技术问题,它还涉及到企业战略、企业组织、人员、管理等非技术性因素,并且处于不断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之中。对于这样一个大型的、复杂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要有合理的统筹规划,设计明确的实施步骤,才能保证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

(2)系统柔性要求

短长协交易系统的柔性是指信息系统对于其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供应链中信息的传递能力。信息系统的柔性保证了在企业的目标发生变化、机构进行了调整、企业过程进行了优化或者人员发生变动等情况下,都能够适应这些变化而稳定、可靠地运行。

(3)系统可扩展性要求

短长协交易系统具有明显的可扩展性,因为不断有新的业务产生,随之带来新的系统要求加入到供应链信息系统中,满足新系统集成要求。这也是保护已经投资资产的要求。

(4)基础设施

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的基本功能就是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支持所有信息数据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应用,基础设施主要由数据应用、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获取等功能模块组成。煤炭供应链信息的网络基础设施是重要的技术支撑平台,正是由于网络的建设和发展,才能实现数据和信息的有效、及时共享,才能建立煤炭供应链的运营体系。

2、信息安全及标准化体系

信息安全对于短长协交易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保证。短长协交易系统涉及的标准从总体上划分为四类:基础标准、技术与机制标准、管理标准、评估标准。

(二)信息化管理的实践

短长协交易系统,由团购交易平台、撮合交易平台、会员综合管理平台、结算中心平台、EAS管理系统、超市移动终端应用、物流APP及其他支持系统构成。通过使用协同的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完备的硬件基础设施平台,将企业内外部资源同一化管理。同时实现客户、供应商、运输提供商、合作伙伴及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和员工之间协同的敏捷作业。实现交易、物流、结算、金融、信息等煤炭流通服务能力的建设和整合。使用现代管理技术和工具,实施创新和集约的服务平台。

1、短长协交易系统架构说明

(1) 短长协交易系统整体架构示意图

(2)短长协交易系统服务架构

通过互联网平台,将煤炭交易、物流、融资、交付、结算等供应链流程各环节标准化锁定。

① 支付与结算服务架构:

② 短长协物流服务架构

东煤交易基于企业会员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通过整合第三方运输资源,为会员提供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的一站式、端到端的物流服务。可以根据会员需求,结合东煤交易自身优势,提供增值物流服务(如仓储池、库存管理、配送、物流信息服务等)以及全程物流策略和流程解决方案,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会员个性化需求。  

(3)短长协交易系统逻辑架构

系统架构中独立出数据服务,会员服务,权限服务,缓存服务,SSO,安全检查,消息中心等共享组件为各业务应用提供服务。核心业务应用基本上只需要关注自身业务,实现交互、业务逻辑服务和业务数据存储服务即可。有些场景会存在少部分的横向交叉,为了避免这部分业务造成应用的强耦合,我们引入了消息服务组件,实现异步的业务交互。

2、总体目标

 软件系统:须可扩展、可集成的。支持频度为半年的业务频繁变化 ;

 基础设施:健壮、安全和高性能的硬件系统。支持如7x24小时服务等的业务要求 ;

 信息管理:方便快捷安全的管理能力。如建立数据中心,数据集市,数据仓库 ;

 信息化组织:即快速支持业务升级的信息化团队。可以维护软件系统来适应业务的变化,支持业务团队进行的供应链提升工作。

其中软件系统项目建设的目标如下: 

3、信息化管理方式

(1)移动互联时代企业内外部信息化融合: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宽带网络正推动新一轮信息化发展浪潮,伴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高速发展和应用,使得移动信息化迎来了持续快速增长,移动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实施也正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渗透融合,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抓住这一机遇整合企业内外网络信息以及线上线下社区资源,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实现拓展资源获取渠道,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流程效率的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① 通过双线运营理念,实现线上与线下协同的电商探索。实现传统打败传统。依托于短长协交易系统、结算中心、物流平台(web端、APP)和电子商务部共同研讨未来电商的信息化落地和发展 。重点在于发展双线运营。通过线上的信息化工具,如web端系统平台、移动商务(东煤超市APP、物流APP)、微信订阅号等,把线下的业务搬到线上来做。同时把这些应用和我们已有的系统连接起来,调用业务运营系统内的数据做好线上电子商务。

② 构建全新的线上、线下煤炭社区

通过微信订阅号、东煤城市俱乐部群、微博实现“东粉”之间随时随地的沟通与连接。线下服务包括:东北亚煤炭交易会、东煤短长协月度交易会、《东煤交易》客户刊、各城市俱乐部本地化服务与会员活动。

(2)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化产品间的集成和融合:

EAS管理系统提供内置集成平台,快捷地进行企业个性化配置和异构系统集成应用,通过手机、平板、PC等多种访问通道进行业务跟踪、沟通、协作与决策,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率。自2009年系统上线运行以来,逐步实现了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通过系统集成实现了与ERP系统数据共享和交互。

3.应用情况

通过前期对短长协交易理论的研讨和自身多年行业内经验的积累,本项目逐渐将短长协交易理论与煤炭流通行业融合以带动理论落实到业务实践中,具体应用情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及取得成果

(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

2009年12月通过招标比选,选定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用友公司)为IT系统咨询规划设计单位,用友公司于2009年12月派遣项目组进驻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开展工作。与此同时,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也相应成立了信息化规划领导小组。

(二)在信息化实施方面

坚持创新、务实的策略,2010年6月初步完成了煤炭超市V1.0、煤炭商铺V1.0版本系统的上线,并按计划进行了产品的迭代升级;同年实施应用了金蝶EAS系统,目前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资金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移动接入系统等系统已相继上线。2013年正式开始短长协业务模式的运作,经过不断探索、试运行,在2014年4月正式上线短长协V1.0;同年10月,研发煤炭的团购模式,并实施上线团购V1.0。2015年东煤交易将在煤炭互联网的浪潮中推互更加符合行业发展的新模式,进入煤炭电商的新阶段。

(三)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东煤交易信息化硬件系统和网络系统历经5年多建设目前已达到一定规模,为东煤交易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东煤交易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经验。

2013年东煤交易投资完成专业化的中心机房建设,具备不间断电源、机房专用精密空调、通风设备、环境监控、消防报警等一系列高科技基础设备,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高标准的硬件平台。

东煤交易网络采用电信和100M联通专线双线路光纤;内部核心设备采用双机热备机制,保证网络高可用性;网络设备全部采用国际品牌Cisco产品,具备防火墙、入侵检测、行为管理等网络管理设备。具备专业认证的网络工程师保证网络的安全、平稳、持续运行。

六、信息化建设效益与评估

短长协交易服务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创新交易模式。通过构建信任规则,增加确定性,从而降低交易风险。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四方面:首先是“发现价格”,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发现煤炭交易价格,进一步指导煤炭现货交易定价;第二是“卖出(买到)产品”,提高交易效率,使卖方实现闪卖,买方实现闪购;第三是“提高确定性”,第三方平台,标准化交易,使产品质量、按时交付的确定性提升;第四是“带来信誉”,公开、透明的交易方式,有确定性的履约交付,是用户的信誉积累。

同时,煤炭交易的高资金密集、交付周期长、多种运输工具跨地域交错运输的特点决定了金融服务和线下物流服务是在线交易达成的必然保障,而物流服务的完善又为金融服务风险控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另外,结算系统为平台交易商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资金管理及结算的服务。实现从交易商、银行和平台之间的出入金、资金划转、资金结算、查询、打印、对帐统计等功能,解决了因缺乏互信而导致的资金安全问题,降低了资金风险。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