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
当今社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冷藏食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食品经冷藏后尽量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还希望能保持原有的色泽。食品外观及营养成分的变化与冷藏温度密切相关,并且不同种类的食品,其相应的最佳冷藏或冷冻温度也不同。如水果、蔬菜、花卉、乳制品、巧克力、黄油、保鲜肉、海鲜、鲜蛋、茶叶等食品的保鲜贮藏,啤酒、饮料的冷藏温度在-10℃~8℃;冻鱼、冻肉、冻家禽、冻蛋等冷藏温度在-20℃~-10℃;鲜鱼、鲜肉、米面制品、冰激凌冻结温度则要求在-35℃~-20℃。冷库是冷藏业发展的基础,是冷链的关键环节,是供应链前端生产与后端销售的纽带。由于反季节消费、食品、饮品等生产企业仓贮等需要冷藏过渡贮存的食物、货物越来越多,为冷藏业发展带来了契机,市场容量逐渐扩大,然而,目前的冷库温度控制系统结构复杂且温度检测仪器大都是单点测量,同时还有温度信息传递不及时、精度不够的缺点,不利于实现实时检测及控制。此外,在大型冷库系统中往往库房个数多,保存的食品种类也多,每个库房有自己所要求的工作温度,因此大型冷库的温度控制控制起来比较复杂。在允许的冷藏温度范围内,以较高温度储存食品,对于节省电能、延长制冷设备的使用寿命都很有利,但传统的冷库温度控制技术对库房温度测量的准确性不高,而且不能满足节能和智能化要求。
1.2企业简况
郑明物流公司作为国内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佼佼者,拥有强大的网络体系及客户群体,拥有自有现代化冷链运输车辆600余辆,每日冷链货物吞吐量超过5500吨,冷库面积10多万平方米。自主规划设计、自主开发建设、自主管理运营多个冷库,已形成标准的冷库管理及运作流程,强大冷库设计技术及运营经验的支持下,开发冷库温度智能控制系统,服务企业上下游客户及行业类的其它物流公司,打造国内冷库温度智能控制标准体系,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冷链行业信息化进程,对于公司来说是一项关键的任务与重要的目标。
二.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冷库智能控制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自1834年诞生第一台用乙醚作制冷剂的制冷机以来,制冷技术不断发展,先后发明了氨和氟利昂为制冷剂的制冷机,并创造出了各种类型、转速较快的制冷机,制冷系统逐步完善并实现自动控制。
日本的冷库在60年代初自动化程度并不高,但在1965年后逐渐把电子技术应用到制冷装置的自动控制上,现在新建的冷库都装有库温自动显示,记录和调节仪表,并实现了制冷设备的自动启停、蒸发器自动融霜等。一些大型冷库自动化程度较高,如东京水产冷藏库中心总容量为18.8万吨,分为4幢库,4个机房,整个冷库群白天只有4-5个人,晚上只有一个人值班,监视仪表和管理机器。近年来,日本等国相继推出了新研制成功的带节能控制的电脑控制系统的分体式制冷机组,它具有库温预测控制,最佳除霜控制、额定用电控制和制冷机优化控制等功能,据有关资料介绍,它与不装节能电脑的同类机组相比可节电10%左右。制冷装置实现自动控制包括库房温度的自动调节和蒸发器冷却排管的自动融霜、冷加工工艺流程的程度控制、制冷压缩机的启停和能量调节、辅助设备的自动控制、最佳工兑的调节等。冷库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后,不仅能节省人力,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还能使装置合理运转、降低成本。
虽然对冷库进行自动化控制有很多优越性,我国冷库自动化控制也经过了20多年努力,毕竟应用的时间不是很长,经验不足,还处于摸索阶段。对一般中、小型制冷系统,以制冷设备的安全保护控制、局部回路的自动控制为主,也可以采用机械点式全自动控制;而对大型制冷系统,可采用电子计算机实现自动调节制冷。
(2)智能温度控制法国内外发展现状
1971年,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傅京孙教授最早公开指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概念,这就是智能控制系统(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s)。1985年8月,IEEE在美国纽约召开了第一界智能控制学术讨论会,智能控制原理和智能控制系统结构这一提法成为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这次会议决定,在IEEE控制系统学会下设立一个IEEE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这标志着智能控制这一新兴学科研究领域的正式诞生。智能控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正式在国际上建立起来。在过去的20多年里,智能控制理论发展迅猛,出现了大量新颖的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系统是某些具有仿人智能的工程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它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紧密联系。智能控制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前沿学科,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智能控制就是应用人工智能的理论与技术和运筹学的优化方法,并将其同控制理论方法与技术相结合,将智能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实现温度的智能控制。智能控温法采用神经元网络和模糊数学为理论基础,并适当加以专家系统来实现智能化。其中应用较多的有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以及专家系统等。尤其是模糊控温法在实际工程技术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目前已出现一种高精度模糊控制器,可以更好的模拟人的操作经验来改善控制性能,从理论上讲,可以完全消除稳态误差。所谓第三代智能温控仪表,就是指基于智能控温技术而研制的具有自适应PID算法的温度控制仪表。目前国内温控仪表的发展,相对国外而言在性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别主要在控制算法方面,具体表现为国内温控仪在全量程范围内温度控制精度低,自适应性较差。这种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如针对不同的温控对象,由于控制算法的不足而导致控制精度不稳定等。
(3)温度智能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国际上新型温度控制系统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由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早推出的智能温度传感器,采用的是8位A/D转换器,其测温精度较低,分辨力只能达到1℃。国外已相继推出多种高精度、高分辨力的智能温度传感器,所用的是9-12位A/D转换器,分辨力一般可达0.5-0.0625℃。由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新研制的DS1624型高分辨力智能温度传感器,能输出13位二进制数据,其分辨力高达0.03125℃,测温精度为±0.2℃。为了提高多通道智能温度传感器的转换速率,也有的芯片采用高速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目前,智能温度传感器的总线技术也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所采用的总线主要有单线(1-Wire)总线、I2C总线、SM Bus总线和spI总线。
三.自主研究开发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1)冷链行业跨越式发展,冷库需求旺盛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已逐步改善粗放、小规模的发展模式,朝着精细化、专业化、集约化、节约型、环保型、智能型的方向发展,尤其随着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升,冷链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布局联网,冷链市场随之升温。目前,需要冷链保障的食品,主要是奶制品和饮料行业的低温产品、速冻食品、冰激凌以及一些蔬菜、水果、肉、水产品等。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以来,我国速冻食品的产量以20%的速度递增,近几年来甚至以35%的高速度递增,远高于全球9%的平均增长速度。然而,目前我国只有10%的肉类、20%的水产品、少量的牛奶和豆制品进入冷链系统,而欧美国家进入冷链系统的农产品比例为85%。“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全国现有冷库容量900万吨左右,与美国2200万吨相比差距甚大。各类冷库的结构比例不平衡,大型生产性冷库比较多,小型零售冷库比较少,肉类冷库比蔬果冷库多。”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冷链设备方面,国内大部分冷藏车都是由海运报废或即将淘汰的海运冷藏集装箱改装,专业化的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车辆的制冷技术也缺乏规范性的冷链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冷冻食品流通提供品质保障。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冷库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快我市冷链产业发展,推进冷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国冷链行业已普遍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加快推进冷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我国共建设冷库2万个,冷库容量大概1700万吨。此外,冷库建设的发展模式也逐渐从最早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向专业型、节约型、环保型模式。像蔬菜、水果、包装熟食、冰激凌,以及药品、疫苗、血浆等各种不同产品都需要有不同的冷藏方案,也需要有不同的冷库设施给予配合。市场的多元化需要,将为冷链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冷库强大的需求已彰显。
(2)温度控制是冷库的核心,智能化温控的实现能够增效降本
冷库是利用降温设施创造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的仓库,又称冷藏库,是加工、贮存农畜产品的场所。它能摆脱气候的影响,延长农畜产品的贮存保鲜期限,以调节市场供应。冷库主要用作对食品、乳制品、肉类、水产、禽类、果蔬、冷饮、花卉、茶叶、药品、化工原料、电子仪表仪器的恒温贮藏。温度控制作为冷库的核心,因食品专用冷库不足,食品的冷藏链不完整,食品经营管理的各种因素影响,我国每年约有3000万吨水果、蔬菜、乳制品和其他易腐食品有待于从变质中拯救出来,易腐食品每年要损失十多亿元。针对养殖种植业的大幅发展与保鲜、存储及流通的发展极不协调,产量越大亏损越多,我国现有人口已近13.5亿,食品资源非常宝贵,如不尽快改观,不仅是中国的食品工业的水平将大幅度落后于先进国家,而且将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为此,我们迫切需要提高冷库自动化管理的水平,加强冷库智能化温控,降低运营成本,促进冷库向安全、规范、节能、环保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方向发展。
(3)郑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系统研发资源保障
郑明公司旗下子公司明杉信息科技,拥有多项软件著作权,拥有研发类技术人员20多名、已开发并实施运营过WMS仓储管理系统、汽车租赁系统、生鲜配送系统、回单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系统接口平台、订单管理系统等,拥有强大的研发技术能力及团队管理能力,目前正在申请成为“双软”企业,这一系列的资质及技术保障为本系统的研发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此外,郑明国际物流拥有ERP实施经验,通过ERP系统满足不同客户、供应商以及各个下属子公司对其商品及设备的仓储,保管,包装,配送,GPS/GIS,温度全程监控,退货和回收的个性化的供应链管理要求。郑明国际物流ERP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信息技术架构,追求的是有价值的数据并要求实时性和完整性,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郑明国际物流目前的ERP包括以下模块OMS,TMS,WMS,FMS,HRM,OA。郑明国际物流通过IT信息技术为冷链,汽配,医药行业客户评估、设计、制定及运作全面的供应链集成方案,设计业务流程再造。向客户提供持续更新和优化的技术方案的同时,满足客户特殊需求。郑明国际物流把IT信息技术当成与同行业公司进行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战略工具。客户的内部供应链及ERP系统与郑明国际物流的ERP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供应链平台整合上下游商品信息数据,降低客户的物流成本,整合资源,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产品销量。上述系统方面的实施经验无疑为冷藏冷冻食品质量追溯系统的研发提供了技术与资源保障。
四 研究内容和目标
1.项目主要内容、目标及关键技术
(1)项目目标
1)能够连续测量冷库的温度值,用1602液晶模块来显示冷库的实际温度;
2)利用软件设定冷库温度范围为-18℃到-20℃绿灯亮,温度高于或低于温度范围红灯亮提示,并且执行相应的动作;
3)温度测量的精度为0.5℃;
4)温度测量的误差范围在±0.5℃;
5)传感器AD590使用环境-55℃到+155℃;
6)电源电压DC+5V;
7)显示、提示电路使用环境+10℃~+50℃;
8)温度采集速度为1秒钟。
(2)项目内容
温度智能控制系统是通过温度传感器将冷库的温度传到单片机,单片机判断温度是否达到限定值来决定是否开启或者关闭压缩机。通过单片机可以将冷库的温度传到上位机里面做数据备份,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上位机监控软件查询冷库的实时温度。其中涉及到温度调节、冷凝压力的调节和压缩机的能量调节。
1)温度调节。当库温高于给定温度上限值时,控制节点发出降温信号,继电器闭合,使电磁阀打开,主阀打开,氨泵运转供液,冷风机起动工作,压缩机起动工作;若库温低于给定温度下限值时,继电器断开,使电磁导阀关闭,主阀关闭,停止该库房的供液,该库房冷风机也停止运转,这样就能把库房温度控制在所需的范围内。当各库房的温度都达到给定温度下限值,不需要供液降温时,氨泵和压缩机自动停止工作。
2)冷凝压力的调节。用调节水量的方法来控制冷凝压力。该系统有三台水泵,第一台水泵的工作受温度控制,只要有任意库房控制节点发出需降温的信号,则在供液降温的同时该台水泵投入工作。另外两台水泵受压力控制器控制,随着热负荷的增大,冷凝压力要升高,当压力升高至1.28MPa时,第二台水泵投入工作(在冷凝压力下降至1.15MPa时,该泵停止工作);当压力升高至1.4MPa时,第三台水泵也投入工作(在冷凝压力下降至1.25MPa时,该泵停止工作)。
3)压缩机的能量调节。压缩机的能量调节是通过压力控制器控制吸气压力的方法来实现的。大型冷库系统中一般可有四台压缩机,第一台压缩机的工作是受库房温度控制,只要有一个库房温度高于温度给定上限值,则控制节点发出降温信号,使冷风机启动,供液电磁阀开启,主阀开启,氨泵运转供液,同时使这台压缩机投入运转。只有在所有的冷风机全部停止运转后,经30s延时,这台压缩机才停止工作。第二台压缩机受压力控制器控制,在系统运转半小时后,吸气压力大于0.2MPa时,它就投入运转,在吸气压力下降至0.09MPa时,它停止工作。第三台压缩机是在系统运转h1后,当吸气压力大于0.22MPa时,它就投入运转,在压力下降至0.1MIPa时,它停止工作。第四台压缩机是在系统吸气压力达1.30MPa时投入运转,在压力下降到0.05MPa时停止工作。
(3)项目关键技术
本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为PCI接口技术和C8051F单片机技术。
PCI接口技术。目前市场上的接口卡具有通用性,但对于冷库环境而言,其实时性较差,智能化程度受到限制,只负责发送和接收数据包,对接收到的数据包的解析需要用户自己来处理,产生使用的难度,需要设计智能化接口卡。PC机的接口主要有RS232,USB,PCI接口,32位PCI局部总线速率可以达到132M/s,相对于USB接口,PCI协议较简单,需要的开发周期短。PCI总线支持33MHZ的时钟频率,其数据宽度为32位,可以扩展到64位,为大批量的数据传送和高性能的磁盘输入提供了硬件技术支持。PCI总线开放性好,具有广泛的兼容性,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能与SIA总线兼容的、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局部总线。PCI系统结构图如下:
图3.1 系统结构图
C8051F单片机技术。单片机选用美国 Silabs 公司推出的高性能 C8051F 系列单片机 C8051F020,主要特性是高速流水线结构的8051兼容的CIP -51 内核 ;64KB可在线系统调试和编程的Flash存储器;4352B的片内RAM,可寻址64KB的外部数据存储器接口;片内集成了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模拟、数字外设及其他功能部件,其中包括真正12位100ksps的8通道ADC。C8051F020是高度集成的混合信号 SoC 系统级 MCU 芯片,在工业温度-45~+85℃范围内用 2.7~3.6V 工作电压。
2.项目的创新点、先进性及主要技术特点
(1)创新点和先进性
1)自动控温精确。该系统采用 C8051F 单片机技术及PCI接口技术,通过使用8个温度传感器进行多点温度的检测,使得冷库温度在-25~+75℃范围内变化,精度达到±0.1℃,达到了工作实时性强,稳定可靠,控制精确,操作简便。
2)多个测量点进行温度检测控制。温度传感器是实现多点温度检测控制的关键,要求传感器有很好的线性,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检测温度的精度。AD590 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已经集成的温度感测器,它会将温度转换为电流,温度每增加 1℃,AD590会增加1uA输出电流,在-55℃-150℃范围中有较好的线性度,工作电源电压范围为+ 4V-30V。通过组建起传感器网络,形成多点温度测量电路,实现多个测量点温度检测控制。
3) 系统抗干扰性强。在电路设计及布局上采用先进技艺,通过两级电压跟随器、RC 滤波电路和平均数字滤波,减少外界干扰对温度的影响,增强系统抗干扰性。
(2)主要技术特点和相关指标
RC 滤波电路技术。根据RC组成的无源滤波电路中,根据电容的接法及大小主要可以分为低通滤波电路和高通滤波电路。前者是将较高频率的信号旁路掉(因XC=1/(2πfc),f较大时,XC较小,相对于短路),因而电容C的值是参照低频点的数值来确定。高通滤波电路与微分电路或耦合电路形式相同,因RC与脉宽tw的关系不同而区分为微分电路和耦合电路,选择恰当的电容C值,就可以有选择地让较高频的信号通过,而阻断直流及低频信号。
平均数字滤波技术。数字滤波器是由数字乘法器、加法器和延时单元组成的一种装置。其功能是对输入离散信号的数字代码进行运算处理,以达到改变信号频谱的目的。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数字滤波器已可用计算机软件实现,也可用大规模集成数字硬件实时实现。数字滤波器是一个离散时间系统(按预定的算法,将输入离散时间信号转换为所要求的输出离散时间信号的特定功能装置)。应用数字滤波器处理模拟信号时,首先须对输入模拟信号进行限带、抽样和模数转换。数字滤波器输入信号的抽样率应大于被处理信号带宽的两倍,其频率响应具有以抽样频率为间隔的周期重复特性,且以折叠频率即1/2抽样频率点呈镜像对称。为得到模拟信号,数字滤波器处理的输出数字信号须经数模转换、平滑。数字滤波器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可程控改变特性或复用、便于集成等优点。数字滤波器在语言信号处理、图像信号处理以及其他应用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滤波器有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和全通等类型。
两级电压跟随器技术。通过两级电压跟随器,构成电路输出级,提高带负载的能力,使得电压可测量又不分流输出电流。同时用电压跟随器 U3 来稳定输入电压,保证采样时输入信号的波动较小。
3.项目完成时达到的技术水平(含技术指标)及市场前景预测
(1)本项目完成时达到的技术水平
1)CAN总线控制系统应用于冷库,通过数据查询和备份,工作人员不用去现场就可以掌握库房的温度和报警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结构简单,每个节点的价格较低,而且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单片机开发工具,系统扩展性强,温度监测点增加或者删除时,可以直接挂接或卸掉,不影响其它节点。
2)本系统接口卡硬件采用PCI总线接口,具有高速稳定的特点,采用32位/64位地址/数据复用总线,总线吞吐能力强,工作频率可以从0到33MHZ,是低速总线向高速CUP总线转接的最佳选择之一。系统选用通用接口芯片PCI9052,能实现很好的实现PCI接口协议并完成PCI总线的接口设计,使开发工作量得到减少,缩短了开发周期。
3)接口卡采用光电隔离方式光电耦合器6N137来抗干扰,6N137的输入输出的电源和地线不同,信号的传递是通过其内部的光耦来实现,这样挂接在总线上的所有节点与总线都实现了隔离,也实现了节点之间的隔离,对干扰的相互传染也起到了隔离作用。
(2)市场前景预测
国家加大了对冷链物流的政策扶持。物流产业成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2009年2月25日,《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将物流作为十大振兴行业之一,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产业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借此机会,申请交通部对冷藏车辆的优惠政策,并大力购买冷链设备,提高社会冷链装备质量和数量。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讲到“加大力度建设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仓储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大型涉农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冷链物流业自然受到推动,获得发展的机遇。政府兼顾冷链物流企业特点,对税收、土地、标准建设、监督机制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以进一步研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损腐率降低对冷库温度控制形成更高的要求。中国冷鲜产品损耗率持续高起,长期以来,我国冷鲜产品中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中的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因此每年带来的损失将分别高达4807万吨、555万吨和730万吨。而发达国家农产品的腐损率低于5%,大幅好于我国水平。损耗率高的原因之一在于冷库温度控制的不完善。冷库作为冷链的重要环节,对于出库、入库时产品温度有严格要求,一旦产品在冷库中的温度达不到标准要求,加之各物流环节衔接时“断链”问题严重(部分在屠宰或储藏环节采用了低温处理的产品,在运输、销售等环节又出现“断链”现象),温度误差将会产生牛鞭效应,产品损腐率将大大提高。
智能温控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之一。进入21世纪后,智能温控器正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开发虚拟温控器和网络温控器、研制单片测温控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
五、研究开发方法及技术路线(工艺路线)
图4.1 系统开发流程图
根据系统设计流程,首先对冷库温度现状及控制方式进行调查,并对目前市场上典型的智能温控设备进行考察;分析需求及关键技术后进行系统功能设计;对于系统硬件进行设计,包括单片机选择、传感器电路设计、温度控制电路设计、键盘和显示电路设计;PCI接口技术设计是项目关键的技术;经过系统软件设计完成系统应用开发;通过功能测试并根据测试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完善;最后系统集成投入使用。
六、现有开发条件和工作基础
1.承担单位开展本项目的条件(技术、人才、设施条件等)
深耕于冷链物流领域的上海郑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初创至今已走过20年的历程,20年来公司由单一的冷链运输商已华丽转型为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整合为一体的供应链集成商,正朝着领先的专业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迈进。2011年,获得红杉资本投资,将原物流板块整合,成立上海郑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2012年,设立国内第一家第三方物流行业企业大学,郑明学院。2012年,成立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的内部研究机构,郑明物流研究所。2012年,建立与上海高校合作的校企合作基地,郑明实训基地。2013年,开创国字号冷链培训基地与地方民营企业战略合作的先河,中仓储冷链物流培训基地。2013年,成为国家现代食品物流体系建立、食品物流管理水平提升及核心竞争力打造的载体,中国食品物流示范基地。2013年,公司成功通过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13年,凯辉私募基金进入,公司成为中、美、法合资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冷链物流、汽配物流、快消品物流、医药物流等,公司已经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在先进运营模式的引领下,上海郑明物流不断跨越,如今已自有现代化冷链运输车辆600余辆,在全国成立了分公司40家,网络覆盖全国90%的重要城市,拥有240000平方米仓储中心,在华东、华南、华西、华北、华中等地拥有大型物流中心,每日冷链货物吞吐量1000余吨。公司也正在北京、广州、成都及重庆等地建设冷链枢纽,进一步打造覆盖中国东南西北中部地区的冷链仓储管理网络。
郑明学院是郑明公司下属机构,其专注于培养物流人才的摇篮,是中国冷链物流行业首家企业大学。学院以培养“领先的、专业供应链解决方案领导者”为目标,同时设立了“郑明物流研究所”、“郑明培训中心”和“郑明实训基地”,分别从行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创新、操作技能和职业发展等层面,为企业培养具有职业道德、拥有引领行业发展、具有专业技能的团队管理人才和实操人员。
郑明物流研究所成立于2012年2月,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的内部研究机构。研究所充分利用社会和内部资源,拓展企业的国际化视野,对经营活动做出前瞻性的指导和评估,承担专门课题的深层次研讨,提出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提供实施发展战略目标时的决策参考,进一步提高郑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营业务持续、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
研究所现有专家团队15名,均来自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物流领域学者,及长期从事现代物流管理的高级经理人员。其中包括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关学院、上海菱通技术有限公司、平安信托等教授及领导。研究所至今已举行过数次高质量的研讨会。在深入分析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格局及转型预测的基础上,研究所专家根据上海郑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发展的各个阶段,就公司的战略定位、策略、创新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思索及策划。从理论到实践,用调研的方式,用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对公司下一阶段的发展,从搭建信息平台、进入保税物流、农资物流、金融物流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科研研究。
2.已有的工作基础
(1)配套设施及原材料来源落实情况(包括水、电、气增扩情况)
公司的办公设备和技术开发设备齐全,上海明杉科技信息公司的建立为及时跟踪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技术资料等信息,不断的加强开发强度,为保持科技领先优势提供了保障。今后公司将不断的加强投资,继续扩大软硬件设施的资源和软件信息资源。同时加快仓库建设进程,为金融物流业务的实践提供设施设备保障。此外,与中国仓储协会合作成立冷链培训基地将在人才资源、设施资源上提供项目大力的支持,并随着项目的展开而不断壮大。
(2)生产场地建设
公司在普陀区长寿路拥有超1500平方的办公场地以及专业的物流研究所,拥有一流的专家研究团队及极富运作经验的企业家合作伙伴,这些为本项目的成功转化奠定了基础。
七、郑明国际物流冷库温度智能控制系统效果
成果的具体体现
该项目作为公司冷链标准化运作的关键技术环节,是公司全称冷链的保障,有助于规范冷库运作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增进效益。2013年冷库业务营收增加10%以上,2014年营收增长将突破100%,同时节约运作成本2000万元。
1、成果的转化
该项目已获得公司董事会的高度认可,各功能模块设计已完成,全面上线即将启动,系统已向用户及行业推广。
2、知识产权
本项目所撰写的操作手册和项目操作计划书己计划申请著作权。
3、现阶段研发成果或项目的效用情况
1)冷凝压力调节及压缩机能量调节选型已完成
根据公司大型冷库多温带的需求,对于压缩机的选型已经完成,并对于各冷库温度设定以及温度预警调节展示方式进行明确。
2)温度传感器及PCI接口核心技术已完成
系统选用AD590 温度传感器,它会将温度转换为电流,温度每增加 1℃,AD590会增加1uA输出电流,在-55℃-150℃范围中有较好的线性度,工作电源电压范围为+ 4V-30V。PCI接口技术局部总线速率可以达到132M/s,支持33MHZ的时钟频率,其数据宽度为32位,可以扩展到64位。
3)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
系统已在上海、南京、昆明等仓库进行测试。
八 效益分析与评估
7.1 经济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公司投入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2014年将节约运作成本2000万元,同时通过行业内推广,实现10套系统销售。并通过系统的逐步完善,形成冷库温度管理典范,确立行业领导地位,并逐渐成为物流业知名的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
7.2 社会效益
(1)节能降耗。采用能量调节装置,使机器合理调配;保证库温稳定,避免不必要的低温;保证氨泵系统满液运行,提高蒸发器的传热效率;合理控制水量,保持稳定。
(2)安全生产。一般氨压缩机设高低压保护、油压差保护和过电流保护,制冷系统中设有水泵断水报警、氨泵气蚀保护和低压循环贮液器与中间冷却器的液位超高保护,其中任何一项出现故障,就能自动报警,有的立即切断压缩机电源,自动停止运作。
(3)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由于自动控制代替许多手工操作,而且可靠合理,这样大大减少值班工人的数量,并且操作工人可省去繁重的跑库、查温和频繁地启闭门、控制室和机房隔开,大大降低环境噪音,劳动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