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正文

储雪俭:金融物流监管及风控的创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5-09-28 10:56:07 万联网

储雪俭是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物流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储雪俭教授1984年开始研究物流,主要研究方向是物流系统规划,物流金融等。从事物流教学、研究、实务二十多年,有《现代物流管理基础与实务》等论文、专著五十余篇(本)。在9月22日由万联网主办的2015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上,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储雪俭在会上发表了“金融物流监管及风控的创新模式”的主题演讲。
 
  2015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现场
  论坛背景
  万联网主办的2015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于9月22日在深圳福田博林诺富特酒店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万联网主编蔡宇江做主持,为与会的人士打造了一个获取战略智慧与顶尖人脉的一流商务平台。现场来自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大宗交易平台、担保品管理公司、银行、小贷、担保、保理、融资租赁、P2P、第三方支付、物联网、车联网、平台软件提供商、投资等3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到场参会。

演讲嘉宾之一: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储雪俭
  主持人、万联网主编蔡宇江:谢谢姜总(指上一位演讲嘉宾感知科技产业集团副总裁姜华),大家有机会也可以到无锡感知的仓库去参观,我觉得到时候可以去亲自感受一下物联网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那我们下面是进入下一个主题演讲的,上海钢贸事件、青岛港事件后,大宗商品融资一落千丈,但是庞大的市场刚需是存在的,如何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及管理模式做好风险控制也是企业界和进瑞行业所关注的话题,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储雪俭教授分享的是"物流金融监管与风控的创新模式"的主题演讲。大家欢迎!
  储雪俭:大家下午好。我姓储,仓储的“储”,1984年在大学教的第一门课是“仓储管理”;同时我这“储”又是银行储蓄的“储”,好像和金融行业也有关联。我在2003年发表了关于这两个结合的论文,那个时候叫物流金融;好像是“老天爷”要让我这辈子就从事这个行业了。去年在清华讲了“现代物流金融运营与风险监管”专题,听课的蔡主编说,我的讲课还是比较接地气,所以今天让我来本论坛,和大家一起讨论“物流金融监管”这个话题。但是,今天我临时把蔡主编给我的命题改了一下,我想还是讲“金融物流监管”比较切题。虽然是词语的前后次序的对调,我却认为这样也许更切题。我在2003年提“物流金融”的时候,是物流企业与银行合作开始尝试做“仓单质押”等业务的时候,如:中储股份等企业。其实这些业务的本质应该是物流企业承担对质押融资的监管,金融企业承担融资。这类业务在后来开始走偏,终于爆发了相当大的危机。目前,许多央企明确退出这类业务,但是庞大的市场刚需依然存在,特别是大宗商品的融资。2008年的时候,“贸易融资”的业务开始普及,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出现了。2010年我思考在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企业”要归位,认为“金融物流”与“物流金融”是有差异的,物流企业应回归到其管理的本质----“监管与监控”。所以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体会,叫“金融物流监管及风险控制的创新模式”。
  在讲这个题目以前,我想谈一下我对物流的理解,“物流”的概念可以用两句话来理解,一句话:物流是对你公司资源的一种整合,是追求一些高附加值的活动;物流绝对不是简单的“仓库”加“运输”的组合。第二句话:物流发展的动力是“贸易”,物流发展的核心力量是“金融工具的创新”。所以物流与金融的结合是必然的,我认为物流未来发展的趋势一定是贸易、物流、金融互动发展的,“贸易”来推动“物流”,“物流”带动“金融”。未来的这种商业模式我把它叫做“供应链金融物流”。“供应链金融物流”的核心价值定位就是“整合”。
  一、供应链金融的本质

我大概把供应链金融业务构成画了一下,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监管的风险点在于如何“可视、可追、可控”!
  我认为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信用及信用扩张”。这可以从“金融货币支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去理解,它从原来的“石头”到“金”和“银”、到“纸币”、到现在的银行卡数据,就是一个信用形成和演绎的过程。所以我把供应链金融业务就可以看成是供应链过程中的信用及信用扩张的过程:
  1、金融支付的信用----结算业务,比如代收货款、垫付货款。我记得在郑州有一个物流企业,它一天的代收货款业务可以产生的沉淀基金大七千万之多,如果利用好这沉淀的资金,它所起到的金融杠杆效果是巨大的。
  2、供应链融资信用扩张业务----“贸易融资”和“物流的融资”业务。对“贸易融资”业务现在企业做得比较多,比如说代支付、订单融资等。“物流融资”简单说就是如何把“存货”变成“钱”,其实这种业务也不是什么新的东西,解放前上海的银行就做过这样的业务。比如:上海有个叫“四行仓库”的,它在解放前归上海的四个银行所有,建在苏州河边上。上海开埠以来在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两岸建的大多是纺织厂,当时纺织厂的原料和成品主要通过黄浦江和苏州河运输,如果这些纺织厂要向银行借钱,那就得把他们的棉纱、棉花和布放到四行仓库里面来做质押。
  二、金融物流监管失败的原因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现在金融机构和物流公司合作,把融资企业的质押物放到物流公司仓库进行监管。正如哲学告诉我们的道理,所有事物都是终点回到起点,螺旋形上升。现在我们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监管风险可以归纳为三点,即:质押货物是否全程可视、质押物的单证等信息是否全程可追、质押物的货值及货权是否全程可控。我认为就是这三个,对监管非常重要。
  正如一开始所讲的案例,金融物流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出在哪里?我总结了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体系不完善。不少物流企业没有完善的物流监管和监控体系,同时,对不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性质认识不清,造成缺乏相应的监管和监控的机制。内部各部门存在信息壁垒,没有起到相互之间的制约作用。
  2、现场监管权利过大。人员监控与技术监控不匹配,现场的人为权利过大。特别有移库现象的监管,往往出事的概率较大。
  3、就是物流实操的管理松懈。现场的操作很重要,由于物流监管现场人员的操作管理松懈以及业务水平的不专业也变成了监管的失败因素。
  4、关键环节的信息不畅。
  三、供应链金融特点
  不管是虚假质押也好,还是重复质押也好,其实都是以上四个因素所造成的。所以对供应链金融的监管风险我们要做到:
  1、供应链贸易融资中的“贸易”一定要真实。供应链融资是基于贸易项下开展的。供应链融资虽然风险大,但是只要把控好风险就可以在低风险下去赚到钱。比如,有个央企利用这次人民币的贬值赚了1000多万,他们就是利用国际供应链中的利差、汇差,并在真实贸易背景下完成盈利的。如果说他们离开了真实贸易,那这件事就完蛋了。所以在贸易里面很重要。
  2、还款的自偿性很重要。
  3、履约要相关性。
  4、供应链金融业务营运要闭环。张总(指的是现场演讲嘉宾和诚智达董事长张文东)刚刚介绍的那个案例我看过,“顺丰”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运营是闭环的,他们把融资和用资都在项目上循环,所以这样的业务才是好的,融资的风险和监管的风险都会小。上海钢贸事件、青岛事件,其实都是由于业务的不闭环。
  5、交易要连续。
  6、管理专业性。
  7、监管信息要充分。
  四、金融物流监管内容
  我认为物流公司,就是物流金融业务的看门狗。这个看门狗干什么呢?就是去做监管与监控,应该从五个方面进行建设:
  1、法律监管。中国的物流金融法律是滞后的,目前只有两个法与之相关,一个是合同法;另是物权法。他们构成的法律关系加起来一共才8个。
  2、制度的监管。监管企业要有各种制度与监管业务相匹配,从战略、流程、手册,把制度监管做好。
  3、物流监管。物流监管里面我们要研究质押率、平仓点、补货点,要有预警值。

4、管理监管
  5、技术监管(第五)。
  技术监管刚才的嘉宾讲了,像物联网的技术监管、“二维码”技术监管等。完全采用物联网技术监管的话,我认为还应当考虑一个成本的问题。相比较而言,采用“二维码”技术监管会更便宜点。
  五、金融物流监控要素
  金融物流的监管对象:仓单、仓位、货物。你要保证仓单记录的内容是真实的,不能刷单;仓位的管理要保证位置的真实性,仓位上的货物不被恶意地移动和替换,当然可以采用一定的技术保证它不被移动;监管货物的安全,包括货值的安全,不被贬值,货物外观的安全,不被损坏。所以对监控要素,我大概总结了这么四点:
  1、质押物包括贸易执行的货物,它的选取及其价值的足额要可控。这个不可控的话就会出事。
  2、质押率、补货点,平仓点的选取及其预警值要可控。
  3、监管合同及其监管执行要可控。现在很多监管合同有,监管执行不行,那就出事了。
  4、监管信息(单证信息)的可视及其货物流向的可控,单证信息,包括仓单、发货票、税票等。上海有个企业在做“供应链金融”的代支付业务,做得很好,但到最后一结帐,不对了,没有把进项税考虑进去。这个物流公司替经销商把钱付给了农民供应商,由于农民没有给他们提供发票,到他们收到经销商的货款并需要给经销商发票时,才发现这里面差异大了。所以这些细节上的问题会影响金融物流业务的开展。货物流向很重要,单证很重要,这些都是开展金融物流必须要注意的事。
  六、金融物流管控原则
  那么怎么去管控呢?要基于信息完全共享及及时传递的五流的整合,它们是:货物流、信息流、单证流、资金流跟贸易流。
  1、要把货权控制与信用控制相结合。因为刚刚大家都讲,物流行业没有整体缺乏信用,不管什么企业,其贸易采用的是“见钱发货或见货给钱”,这个矛盾在整个供应链里是永远存在的,所以在这种状况下,对货权的控制跟信用的监控,非常重要。
  2、技术管理与制度管理要相结合,这里面特别指的是我们供应链管理的制度。
  3、现场的实施与上层管理相结合。我接触不少企业,不论是物流企业,还是企业物流,他们在做金融物流监管业务的时候,在前期工作很认真,谈判很深入,各种的制度、流程、审批都很齐全;财务、法律、运作、市场等各部门都在介入。但是一旦到执行了,仅运营部门在前面做,现场实施往往跟各职能管理部门脱节很厉害。
  4、线上的管控与线下实操相结合。现在流行叫O2O,你不能完全相信线上的信息,就是说线上的做假很容易;要线上跟线下的实际物流监控相结合。
  七、金融物流监管及风控的创新模式
  今天分享的主题叫创新,针对我们这个题目我提三方面的创新内容:仓库的监管信息化、融资管理的平台化、全程监控的多锁化。
  1、仓库的监管信息化

我提一个叫FWMS的想法,单纯做一个WMS还不行,你要把金融的元素放进去,运用于金融监管仓的FWMS。
  首先它要有一个集成服务功能,就是要具备质押的入库,监管出库,质押监管、质押解除,货物的置换,物流金融业务无非两种:一种是仓单质押;一种的动产质押。现在出事比较多的是动产,当然仓单也会有。对动产质押来讲,其实它控的是货值,因为一般的WMS控制的是数量,两者是不一样的。
  第二,具备仓储物流企业、担保公司以及监管公司的管理功能。
  第三,货物监管和动产质押风险的控制功能。在上海有个经验的做法,或者叫“8-12”原则,它的质押率最高贷是70%,当货值下降到92%的时候,开始补货,当货值降到88%的时候,就要平仓了。因此,系统里面质押率、预警值,平仓点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货物的变现能力,客户的还款能力在系统里都要有及时的提示。
  第四,合同管理、信用管理。对档案记录和可查询、可追溯的信息要有管理功能。
  第五,监管环境下出入库的流程管理。从收货、验货、取货、分货、订货、补货、配货、送货整个过程都要清晰。融资担保,货物监控,质押水平风险跟踪以及违约的清偿,整个的体系要能够信息化。
  仓库监管的信息化还包括对客户的竞争能力,流动性,管理水平,财务指标及经营能力进行管控。
  2、融资管理的平台化

贸易融资是针对企业交易的两头,应付款和应收款,融资管理平台化就是将放款的金融企业、贷款企业、核心企业纳入到同一管理平台,采用“1+N”或“N+1”的管理模式,利用历史的交易数据进行风险的防范与评判。上海有一个企业叫群星金融,他是考察融资贷款企业两年的交易数据,撮合放款金融企业并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和交易数据进行监控管理把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包括资金的运动,都记录下来。平台的所有的记录,不是人为的,都是自动化去记录。这样的话,就是把数据的录入、运行轨迹记录下来,包括它的还款能力,还款的情况,实施一个可视化的流程数据的记录。。当然我跟他们就这个问题也有探讨,即,两年的交易数据够不够风险的防控?
  通过这个平台的多维信息让风险可知和可控。刚刚张总好像也是这个理念,这是第二个创新。
  3、全程监控的多锁化
  这个当然是采用物联网技术了,不过,我觉得更实惠一点的是应用二维码技术,因为“二维码”从理论上讲,横向打点及纵向打点可以做到无数个,也就是说它可以做到无数个“二维码”,一张“二维码”包含的信息也可以有很多,如位置、产品、供应商、融资商等。现在的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卡车司机、仓库管理人员等都有智能手机了,扫一扫的功能没有问题。那么再加上我们一些专业的技术能够把“二维码”的监控功能发挥出来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这个监控与监管的运用服务做起来,利用智能手机和专业PDA的扫码功能加上二维码的认证服务实施全程监控的多锁化管理。具体功能可以有数据统计的服务,货物管理的服务,码址管理的服务跟货物连接的服务,然后把货主、司机及仓库联动管理。通过一个动态“二维码”的发码器,把质押货物实行监控,也就是说如果三码匹配,那你放心发货,如果不匹配,那么就不予放行。通过这样的办法,我们达到一个多锁联动管理。

今天我结合“供应链金融”和“金融物流”这两个关健词,提出如下所谓的金融物流监管及风控的创新模式:
  一、仓库监管的信息化;
  二、融资管理平台化。就是过程的平台化;
  三、全程监控多锁化,用一个多锁的联动来管住质押的货。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