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难点首先就是对温度的监控。温度的控制是冷链最重要的一环,能否控制好温度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为冷饮最忌讳化了之后再冻上,那样口感变得完全不一样,简直是两种产品。
控制温度首先是要规范冷链物流运作。产品在冷库一般没问题,出了冷库到冷藏车上温度会高一点,但只要严格按规范操作都没有问题。最怕的是不按规矩操作。以前遇到过这种情况,运输商承诺运输时温度可以达到-18℃,但是为了节省成本,他们的冷藏车出了冷库门后就关掉制冷机,这时车内温度不会马上升高,但会一点一点升高,比如从-18℃到-10℃再到-5℃,这时有一些冷饮已经开始化了。车辆在到达目的地前他们再打开制冷机,变软或者化掉的冷饮慢慢又冻上,这时候的产品品质已经不一样了。这样的运输商是不能考虑使用的。
现在有很多高科技手段帮助杜绝了这类违规操作。比如温控仪的使用,温控仪放到车厢里打开就能连续不断地记录温度,到达地点后把温控仪连接到电脑上就能看到温度的变化曲线图,以此监控温度的变化范围。现在联合利华要求运输商所提供的冷藏车都必须配备温控仪,并且温控仪所记录的温度变化曲线图也是考核运输商的一个关键绩效指标。
另外,控制温度也受制于硬件条件。硬件条件不好,操作再规范也没用。新的冷库和冷藏车都可以达到要求的温度,旧冷库和车辆比较难,尤其是铁路的冷藏车。现在运行的很多铁路冷藏车还是国家多年前投放使用的,比较陈旧,想有效控制温度有点困难。海运冷藏使用的是集装箱,集装箱在货船上通电制冷,只要货船的电路系统不出问题,冷藏集装箱一般不会出问题。
除温度控制外,另一点难点就是针对第三方物流商的管理。对于怎么管理好第三方物流商,各个企业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有效的做法是给第三方物流商设定好一些关键的绩效指标,即KPI,然后定期监控。如果绩效指标没有达到,就应该和物流商一起分析原因,指出有哪些改进措施,然后再去监控。如果达到要求,证明这些改进措施是有效的。
一旦选定了某家第三方物流商,那么双方便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会尽力相互提供各自所需要的帮助,使得第三方物流商与客户一起共同发展。比如,完善的物流运作流程很重要,一般来说第三方物流商都有操作流程,关键是这个操作流程能细化到哪一步。有的第三方物流商不错,有细化并且量化的操作标准,某些物流商没有很细的操作流程,也不知道该怎么细化流程。这时双方会共同分析、相互协助,发挥各自在冷链物流运作上的经验,共同建立起细化的操作流程。
在选择第三方物流商时,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可以从一家供应商那里租赁冷库,但将冷库交给另一家专门从事冷库管理的第三方来管理,然后再找一家专门负责运输的第三方。有的第三方物流商实力比较强,自己有冷库,管理能力也不错,还有自己的车队,这样的第三方也是一种选择。选择后者可以让管理轻松很多,但是因为整条冷链都在一家第三方那里,风险会很大,一旦出现问题,就是一大堆的问题;而前者做法虽然管理复杂,但相对地能分摊风险。
的确,虽然现在在冷链的前端做的很好,但是末端断链仍会影响消费者最终拿到的产品品质。然而,对于联合利华和路雪来说,由于在全国有众多销售点,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终端配送体系来有效控制末端冷链是非常庞大的工程,实际操作中并不现实。所以,还是要依靠经销商和客户来控制末端冷链以最终提供给消费者优质产品。
最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