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正文

申明江:工业4.0时代家电制造企业如何做好供应链管理?

发布时间:2015-04-02 10:42:33 万联网

导读: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家电制造业将难以为继,大规模生产的推式供应链时代将宣告终结,会逐渐进入拉式供应链的新时代,追求个性化、定制化。大数据结合其他先进技术,重构传统价值链,确保产品交付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2014.11月的时候,青岛海尔冰箱事业部庞经理与我电话沟通一个关于供应商分级管理的项目实施。意味将来海尔采购将以配套为主,为下一步的模块化制造作准备,同时,这也是为工业4.0战略作基石。
  由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概念,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分为三大主题,分别是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对于消费者而言,“工业4.0”就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网,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最终价值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本文著重谈谈工业4.0对家电制造业(模块化制造业,汽车行业也是此类)供应链的正面影响。
  供应链管理基础:计划
  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在于完美计划,产销平衡的理想状态。由于计划的不可预测特性,计划成为企业供应链管理难题,至今也没有哪家公司能做到完美的计划。美国费舍尔教授将市场产品分为两种:实用性产品和创新型产品,前者对应精益供应链(ECR),后者对应敏捷供应链(QR),前者根据企业库存制定计划,后者根据顾客订单生产。高价值的家电产品制造业供应链应对应敏捷供应链。在敏捷供应链下,顾客通过互联网向企业下达订单,企业通过一定时间窗口将订单集中,集中采购,进行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改变目前现货交易消费模式,而是通过延迟制造和配送来达成交易。在敏捷供应链中将“原材料(物质)”以“信息”来替换。工厂内采购来的原材料,被“贴上”一个标签:这是给A客户生产的XX产品,XX项工艺中的原材料。相当于智能工厂中使用了含有信息的“原材料”,实现了“原材料(物质)”=“信息”的效果。由计划不准变为不需要成品计划,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供应链中的计划难题。
  供应链管理核心:协同
  供应链中的供需协同是以物流和信息流体现出来,高效的协同意味著前响应速度的加快。在传统商业环境中,信息处理和实物配送都将消耗大量的客户服务前置期(LT),有违背提高客户服务最佳体验的初衷。工业4.0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的互联网基础环境,为供应链中供需信息提供零时差的数据传输;其次,工业4.0时代的产业链集群将以一种新业态出现,因为对实物配送的时效提出最高的要求。配置相当的两款汽车奔驰和凌志,奔驰一是贵,二是交货期比较长。是因为两者相比,丰田的产业链更集中化;最后,协同体现在关系上,所以未来供应链管理将由现在的交易管理转向关系管理。
  供应链管理本质:库存
  假设你昨天去国美买台空调,国美第二天从门店附近的配送中心(LDC)为你配送上门。但您了解国美在全国有多少门店,多少NDC,LDC吗?这个渠道中沉淀了多少库存吗?这可是一笔巨大的流动资产啊。工业4.0时代,这一模式将快速蜕减,按单订制的(MTO)模式将消降渠道冗余库存。厂家将库存设置在零部件状态,而部件比成品通用化水平要高,周转率自然就高。就如联想和DELL,联想的MTS模式,实现1亿的销售额需3亿资金冗余,而DELL实现1亿销售库存2000万零件就够了。工业4.0一种程度上解决制造业资金紧张的问题。与之配套的零担物流继续成为市场快速增长领域。
  在不久的将来,买车可能实现个性化定制——在手机里打开智能汽车工厂的App,从数百种配置中选择一款车型,然后在个性化订单中输入诸如“把轿车内饰设计成绿巨人”的要求,约一个月,一辆用工业4.0流水线为你度身设计、制造的“绿巨人版轿车”就会送到您家门口,价格并不比量产车贵多少。工业4.0以生产流程为基础,联动整个价值链,有能力帮助中国制造企业提升运营效益,化解生产成本攀升的压力,并以工业智能化推动生产力跃升。越来越少的人将能制造越来越多的东西,以梅赛德斯奔驰公司为例,20年前,他们用8万人制造20万辆车。现在,他们用6万人制造30万辆车。更少的人,更多产出,这就是制造业的游戏规则和趋势,也是生产力的趋势。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中德双方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该领域的合作有望成为中德未来产业合作的新方向。而借鉴德国工业4.0计划,是“中国制造2025”的既定方略。珠三角部分城市已在探路借助工业4.0的东风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从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到全自动化生产线的推广;从车联网的应用,再到探索建立“智能工厂“。以TCL、德赛、华阳等为代表的本土巨头企业以及包括利元亨、惠州三协等在内的一批中小型精密制造与自动化公司,都在进行自我革命。中国业内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注,但需要清醒地认识中国工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切忌盲目跟风,动辄提借助工业4.0实现工业赶超,到头来恐怕落得“麻雀跟着夜猫子飞——打食的打食,熬夜的熬夜”的窘境。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