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1 16:48:24 中物联采购委
2023年3月1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委、深圳市前海国采全球采购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全球公共采购论坛暨2022全国公共采购行业年会在深圳召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副主任张立峰,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夏雷出席大会并致开幕辞。
何黎明指出,2022年是公共采购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的一年。我国公共采购涵盖政府采购、军事采购、国企采购、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采购等,因采购总量大、涉及范围广、涉足行业多而备受关注。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近82.6万亿元,实现增长8.3%。作为企业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采购支出也随之增长,2022年全国国有企业的采购招标总额估计超38万亿元。
公共资源交易,是中国特色的公共采购管理与运行模式。近年来,我国公共资源交易扩面增量工作成绩凸显。2020年,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国有产权四大版块交易数量112万个;2021年交易数量116.6万个,交易额19.69万亿元;2022年这一交易数量达146万个,交易额22万亿元。
面对新的发展时期,公共采购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此,何黎明提出四个方面建议:一是,通过《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修订工作凝聚共识,解决公共资源交易“顶层设计缺失”的问题;二是,发挥市场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决定性作用,回答好时代赋予公共采购行业的重大命题;三是,落实供应链国家战略,推动国有企业采购管理向供应链管理转型升级;四是,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新技术,推动公共采购体制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何黎明表示,中物联是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唯一一家物流与采购行业综合性社团组织,始终致力于推动公共采购的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致力于传播、推广先进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理念,推动我国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这几年,中物联发挥行业组织的职能,积极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搭建政府部门与行业企业、专家之间的交流平台,编制公共采购相关行业标准化,开展公共采购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为公共采购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贡献了力量。今后,中物联将继续携手各位,发挥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我国公共采购的高质量发展。
本届年会主题为“聚力新征程·共谋新发展”,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旨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公共采购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事业迈上新征程。大会内容丰富、亮点颇多。有业界专家对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的预测分析、对公共采购国际发展趋势和公共资源交易新格局的权威解读,有《国有企业服务采购操作规范》团体标准、《办公物资采购蓝皮书2022》、《智慧供应链计划系统(PMS)》等多项重磅发布,还有来自行业领军企业在数智采购与供应链创新发展方面的专业探讨。
大会召开期间,还同期举办了第八届全国公共资源交易论坛、数字化采购创新论坛、绿色采购与低碳供应链论坛、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建设创新论坛、2023公共资源拍卖交易专题论坛和服务采购操作规范专题论坛五个专题论坛,分别围绕我国公共采购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实践经验等进行了探讨交流,致力于为推动全行业面向未来创新发展提供助力。
作为大会的开幕序曲,2月28 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联席会、2023中物联公共采购会长春季联席会议、全国公共资源交易行业协会联席会、《中国公共采购发展报告》工作会议和国有企业采购信用体系建设预研(闭门)等工作会议同步举办。
本届年会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商业信用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资源交易研究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深圳齐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鑫方盛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域智慧供应链(上海)股份公司等企业提供支持。
每日 推荐
- 何黎明出席第二十七届中国供应链技术与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国有企业供应链协同交流会暨采购供应链协同展在广州举办
- 马增荣会见厦门市商务局副局长黄慧菁一行
- 胡大剑:推动供应链融合发展,构建世界级繁荣湾区新格局
- 中物联党委召开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暨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委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1月政策辑要
- 2024(第七届)物流与供应链平台发展年会暨第二届数字物流(长治)大会在长治召开
- [新闻直播间]《2024中国物流平台发展报告》 已有3286家企业取得网络货运经营资质
- 崔忠付:推进物流数字化 引领新质生产力 物流平台助力行业降本、提质、增效
- 3286家取得经营资质 我国网络货运企业数量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