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供应链,特别是供应链金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
一方面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2019年达到了最高点,2017—2019年现金流量周期都超过了150天,达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三角债”时期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们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来解决所谓的“中小微”融资问题,但是实际上导致坏账率急剧上升,第一季度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达到了2.04%,上升了0.06个百分点。
很多企业面临着资金困难,但解决融资问题时,坏账率又上升。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产业割裂,没有形成产业链。实体产业过分关注金融,忽略了供应链夯实,而资金端忽略了资金流的全面管理。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运营资金借贷的问题,它涉及到各个环节的现金流优化。
01 数字化的必要性
目前,无论是制造业,还是物流业,都发生着深刻的改变,整个产业场景从单纯的个体走向了链条,甚至走向了网络。单一企业走向网络的趋势,给金融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风险管理与控制,因为主体复杂化,交互多维化,导致很难掌握全面的信息。另外,信息过窄也互联网化之后带来的问题。纷纭复杂的数据蜂拥而来,以至于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数据是真的,什么数据是假的,什么数据是可信的,什么数据作用不大,这也为我们带来了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复杂性。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看资产与资金两端。供应链的核心是资产与资金,有这两端才能形成供应链的金融。资产端一定要透明,才能解决借贷问题。资产透明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底层交互客观化,体现物与物客观的真实质量,推及物与人的关系,再来推及人与人的关系;第二还要做到资产的细颗粒度管理。
另外,资金端一定要清晰,同样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债项结构客观化,能够反映背后应收应付账款的真实状态;第二是主体信用自治化,每个产业主体的信用能够客观的自呈现。资产与资金两端的问题对今天的供应链包括供应链金融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面对这一挑战一定要数字化,不要把区块链看作一个技术,区块链所带来的是整个供应链的数字化,这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数据化不等于数字化,数据化只是捕捉到了数据,并不代表数字化,只有达到以下四个方面,才能叫做数字化:第一是实时,供应链运营中包括资产端任何的作业活动能够在零延迟的状态下获取;第二是透明,做到关联方可视可见;第三是场景化,供应链的多环节、多主体能够相互校核、印证;第四是可追溯。
02 如何构建数字化供应链
构建数字化供应链需要整体布局,具体要求如下:
首先要解决技术中台,要与每个行业、每个运营场景相结合当中,考虑在哪些可能会产生交易成本的地方部署相应的技术,克服人为导致的问题;
第二要解决数据中台,数据中台首先要保证原生数据的真实性,要解决数据源的问题,还要确保数据在多主体、多环节传递过程的可校核性;
第三是建立数据湖,数据湖作为一个集中的存储库,可以在其中存储任意规模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各种数据能够形成反映信用的东西,第一是供应链的业务信用,第二是供应链的主体信用,第三是在供应链运营中物的信用,三位一体的信用,这是数据湖要解决的问题。最终运用这些东西指导企业行为决策。除此之外还要建控制塔,从思维角度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思维,但是如果作为手段,它只是控制塔中的一部分,是构建数字化供应链整体布局的一部分。
在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场景部署中,需要从两个维度进行。
第一个维度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范围,其涉及到三个问题:一是运营主体类型是单一类型还是多种类型,因为产业很复杂,有的在做供应链的时候只是服务于某一类企业,但是有的不是,可能是服务于更多的企业;二是供应链服务的链条层级,是多层级还是单层级;三是供应链服务的数量规模,是针对特定的主体,还是针对大规模的参与者,这三个问题决定在构建数字化供应链的过程中需要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二个维度是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要素,其涉及几个问题:一是供应链金融开展过程中,是否关注于债权债务所形成的应收应付账款,这是一种状态;二是供应链金融开展过程中,是否关注于供应链运行中的单证;三是供应链金融开展过程中,是否关注于更为广义的函证,如仓单、运单、提单、面单、质保、履约等,这些函证代表的是资产,代表的是一种活动和资产。
03 四个主要的应用场景
在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场景部署中,有四种场景需要考虑:
第一种场景是传统的供应链模式,这种模式使用传统的互联网技术就够了,因为该模式中企业自己掌握业务,不需要解决人的道德风险。数字化技术主要应用在后面三种场景中。
第二种场景是流程化的供应链金融,它的服务范围多级化、广泛化,但其主要的抓手仍然是应收应付账款。这一类主要是围绕特定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服务,围绕特定方进行上下游整合。现在,很多人在用区块链做电子凭证的拆分、流转、贴现,可是如果只是单纯的电子凭证拆分、流转,的确不需要区块链。
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一旦电子凭证拆分、流转多级后,这里面有大量的风险解决不了,因为层级多了以后会出现倒票问题,这不仅是应收应付账款的问题,而是买卖合约和发票。如果企业连这个基本的要素资产都管不住,那么应收应付账款的拆分转让一定会产生大量问题,所以这时候需要用区块链相关技术解决。区块链不是解决应收应付账款的流转问题,而是解决流转背后合约的真实性和发票的真实性问题,因此流程化一定要看到它面临的问题在哪里。
第三种场景是平台化,它的链条不一定很长,但是它管理的资产类型很复杂化,例如仓单、运单、面单、质保函等各种各样的资产,这类场景的关键是要对多资产、多方的校核和管理问题。虽然链条短,但资产复杂,管理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交易成本会上升,此时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于人的信用,是来自于物的信用。这就需要用一种技术手段解决资产的问题,可能会用到物联网和区块链,解决的目标是对物的资产管理。
第四种场景是生态化,其是链条多级、广泛,同时管理的资产又很复杂性,这一类主要服务于多企业,甚至是产业集群,在服务过程当中涉及各种各样的业务,各种各样的环节,还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企业,这就要求关注综合性的采购物流和非线性的交互关系。其中没有稳定的交易关系,其交易关系是不断改变的过程,这在产业集群中非常明显。在不是一个稳定的固态供应链中,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及时信任问题。要用区块链赋能解决及时信任的问题,这就是非线性交互,不是线性交互的概念。
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未来的发展一定与跟行业的发展结合,一定要与地方平台结合,一定要与产业技术结合,这三个结合就会产生大量的差异化诉求,根据这些差异化诉求,寻找解决问题之道。(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宋华)
最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