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8 16:34:57 大河网——河南日报

到2025年,全省
●综合交通网规模达到30万公里以上
●社会物流总额突破20万亿元
●力争中欧班列(中豫号)国际直达线路超过25条
●争取新增3A级以上物流企业100家
●力争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
●力争高铁和城铁运营里程突破2260公里
本报讯(记者 孙静)到2025年,全省交通物流枢纽能级更高,综合交通网规模达到30万公里以上,社会物流总额突破20万亿元,物流行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1月7日,记者获悉,《河南省加快实施物流拉动打造枢纽经济优势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近日印发,为河南全力推动枢纽经济提速提质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画出“路线图”。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行动计划》以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为目标,提出了构建物流体系、提升枢纽能级、壮大枢纽产业、做强平台经济、打造消费中心“五位一体”推动枢纽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到2025年,全省枢纽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交通、物流、产业、城市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
聚焦构建物流体系,明确提出提质建设物流枢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能力、激发物流经营主体活力等任务。其中,提出实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航空货运三年倍增行动,加快发展本土主基地货运航空公司,建成投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国际邮件处理中心,到2025年力争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150万吨以上;加快建成投用德国、比利时、芬兰等一批海外分拨集疏中心和分拨基地,到2025年力争中欧班列(中豫号)国际直达线路超过25条;加大物流“豫军”培育力度,到2025年争取新增3A级以上物流企业100家。
围绕强化提升枢纽能级,提出聚力促“两航”优“两高”、强化枢纽服务功能、加强智能枢纽建设等任务。推动内河航运跨越式发展,全面实施内河航运“11246”工程,打造“六城六港”铁海联运走廊,到2025年力争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相关项目投资达到1000亿元、内河航道通航里程突破2000公里。推进航空强枢增支,依托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打造国际货运、客运“双枢纽”,到2025年力争基地客、货运航空公司分别达到3家和2家以上,实现与全球前20位货运枢纽机场全部通航,开通国际地区客运航线50条以上;进一步完善全省机场布局,加快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推进商丘、周口、鲁山、潢川等支线机场前期工作,积极谋划驻马店、新乡等支线机场新增布点,构建“一枢多支”现代化机场群,积极创建国家通用航空发展示范省。完善高速铁路设施网络,推动南阳至十堰、安阳经濮阳至菏泽等铁路尽早纳入国家规划,尽快开行时速350公里郑渝高铁快运示范线,到2025年力争高铁和城铁运营里程突破2260公里。
推动壮大枢纽偏好型产业,明确提出推动产业链式集聚发展、培育产业发展载体等任务。其中,提出推动枢纽经济先行区试点示范,将统筹全省开发区、国家物流枢纽、综合交通枢纽等布局建设,围绕机场、铁路、港口等重大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在合理四至边界范围内开展枢纽经济先行试点,重点在产业布局、体制机制、项目建设、绩效评估等方面开展探索,到2025年力争培育3至5个枢纽经济先行区试点,争创1个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
为做强做优平台经济,明确提出推动重大关键平台建设、夯实平台经济发展支撑等任务。在打造多层级消费中心方面,提出建设枢纽城市消费载体、提升多领域消费能级、创新消费服务供给等。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湖南】今年建设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1.9万个
- 船舶免费过闸政策正式实施 船民企业共享“水运红利”
- “五一”假期全国快递包裹揽投量同比增长超两成
- 【浙江】宁波金华海陆联动补链强链通途万里
- 【江苏】海事危化品应急保障实现水陆协同
- 【辽宁】14地市智慧公交管理系统全覆盖
- 神州控股联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数据开放互联和供应链绿色可持续发展
- 全国首个综合保税区低空运输智能通关模式启动
- 涉外卖员、网约货车司机权益 最高法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相关案例
- 张国清出席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式并在福建调研时强调:不断提升数字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