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8 15:59:29 网络事业部
过往三年受宏观经济及疫情影响而波动的国内重卡市场,没能阻挡斯堪尼亚投资中国的脚步。相反,其以“商用车外商独资第一厂”(我国放开汽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后首批商用车外商独资项目之一)享誉业界的江苏如皋制造基地规划扩容,“秘密武器”隐藏其中,正以倒计时的节奏呼之欲出:
“工厂做了重新规划,规模比原计划增加许多,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目前正在进行地坪和工厂建设,计划2025年上半年投产。整个生产体系包括动力系统更齐全,柴油车、替代能源和电气化系统都有,就是为了未来的发展。”斯堪尼亚中国集团总裁何墨池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中物联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分会编辑访谈时透露。
这家世界著名的重型汽车生产商,敏锐嗅到中国“势必到来”的重卡新能源商业机遇。加之高端化、定制化势在必行,正在加速其中国本土化进程。其中,筹备生产电动车当然是重要举措之一:虽然电动车在国内尚未完全发展到商业化阶段,但“肯定会来的比较快”,现在布局恰逢其时。
“现在(扩容的如皋工厂)可以说是集团真正的全球第三个生产基地了!”何墨池胸有成竹地说。
选择在2025年出场,是因为在何墨池眼中,中国重卡市场将在那时出现“凤凰涅槃”般的巨变。
(斯堪尼亚中国集团总裁何墨池)
逆市扩容 迎战中国市场“三化”趋势
受全球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重卡市场连年不振,去年全行业重卡新车销量甚至遭遇腰斩。在这样的情况下,斯堪尼亚不改投资初衷并“逆势”大大扩容,充分显示了斯堪尼亚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在此情况下能做出那么大的投资决定,我想是不容易的,我们看的是不远的未来。”何墨池指出,设立中国工厂的目的“当然”首要是供中国市场,因为中国除了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外,也在进行消费升级,高端重卡的潜在机会更多,“预期销量会比现在多得多”;其次是为均衡国际需求——亚洲市场是增长最快的地区,需要扩大产能。据介绍,如皋工厂规划为年5万辆产能。
中国重卡市场何以在斯堪尼亚全球战略中的位置愈加重要?何墨池指出,与多年前不同,中国重卡市场正在发生巨变,高端化、定制化、电气化这“三化”势在必行,在一些细分领域,变化甚至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在他眼中,中国在过去的十年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重卡市场,提供通用性能产品;以前的车辆相对低端,价格实惠。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行业成熟度提升,国家通过系列新标准支持发展,不仅更规范,高端化趋势也成必然。比如,国家列出了“双碳”目标和时间表,相似条件下更环保的车型市场潜力更大;同时,国内车辆的系列标准与国际标准越来越接近,可以预见重卡高端化、规范化发展势在必行。
运输市场日益细分,更需要定制化的运输解决方案,这是何墨池眼中的第二个发展大势。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更多种类的城市服务需求凸显,特种车、定制车的发展成为必然,对于卡车底盘的个性化需求也在上升。
第三个趋势“当然是”电气化,数字化互联车和自动驾驶成热门。“在某些领域,这类产品已发展为市场驱动,无人重卡也在不同的场景应用上深入探索。虽然尚未全面商业化,但几年后很快就会到来。”何墨池预计。
“2025年我们(中国工厂)出场,赶上那时国内重卡市场‘凤凰涅槃’,正好!”他的眼中充满期待。
而对于整体行业来讲,要完成蝶变,目前面临哪些挑战?
何墨池指出,从全行业来讲,关键是物流运输车要严格执行新的标准:“中国要变成一个运输强国,这不是空话,国家也认识到运输物流环节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尤其是这几年疫情期间更明显:如果没有高效的物流,我们的日常生活将受到很大影响。因此,物流升级,关键要严格执行新的标准,我相信在这方面国家比以前的决心大多了。”对于斯堪尼亚来讲,何墨池认为面临的挑战是更好地培育市场,让潜在消费者充分理解斯堪尼亚产品的优势和价值。
在华建立研发团队 发力电动车商业化
斯堪尼亚已小批量交付各种应用的纯电动卡车,除了城市配送和区域甩挂运输外,矿用自卸和重载的74吨汽车列车也包括在内。位于瑞典的新电池工厂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在电动车和新能源方面,斯堪尼亚正在迅速行动。
“电气化势在必行,这与双碳目标有一定关系。我们预计斯堪尼亚全球2030年新车销量的一半都是电动车。相信在中国市场也是一样的。”何墨池谈到。
在中国,斯堪尼亚的纯电动车已在香港落地,内地相关投资发展计划正在进行:“如皋工厂就是为未来的电气化产品做准备,也将设立相关研发团队。”何墨池透露。
对于电动车应用的场景,何墨池指出,斯堪尼亚通过与全球重点客户合作试点项目,“证明电动车本身符合所有的运输场景”,其中最早替换的运营场景是同城运输,装卸货时能耗很低,避免了长途运输多个站点的运输能耗,这也是斯堪尼亚电动车的前期重点应用场景。
电气重卡的普及,仍需跨越不少障碍,斯堪尼亚正在积极探索。
“电动车能占半壁江山是早晚的事,时间表取决于很多因素,关键是技术。我们希望电池本身的能量更高、重量更低,寿命要更长。”何墨池指出。其中,“一个大障碍”是充电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此方面,斯堪尼亚已在欧洲开始探索,甚至与同行沃尔沃卡车和戴姆勒合资,在欧洲建立、运营公共电动汽车充电网络,以促进向零排放的过渡。据了解,该合资公司未来将在欧洲建设至少1700个高性能充电点,实现快速充电。“这也是为了响应欧盟政府而做的相应基础设施投资。”何墨池补充道。
在国内,他建议完善标准、提升快充能力,这些都将助力电气重卡商业化。“目前国内还在讨论不同的技术路线,包括纯电、换电、混动、氢能等等。我想这些不同的技术其实是并存的,会服务不同的细分市场。如果国家制定一个共同的标准,会加速电气化的商业化速度。”何墨池谈到。他建议快充标准与国际接规,“毕竟中国汽车制造商也想将其产品出口到海外”,此外,快充功能也亟待提升。
对于采购新能源车的企业来讲,目前投资成本依然比较高。对此何墨池建议企业探索新的业务模式,把投资成本分摊到不同阶段。前期投入比较大、运营成本比较高,但结合新能源车的能耗、维修保养等方面综合来看,运营成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相信电动车本身占很多优势,且随着技术发展,电池成本有望降低,在越来越多的运输细分领域会找到运营成本的平衡点。”
何墨池对中国重卡电气化的前景寄予重望,认为跨越以上挑战后,“中国毫无疑问将迈入电动化强国。”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重卡发展迅猛。自2020年我国在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双碳”目标后,作为碳排放“大户”,公路货运系统绿色化发展迅速推进:2020年以来,多家国内重卡品牌纷纷推出新能源重卡;在工信部2月份发布的第368批新车公示中,全国以纯电为驱动的重卡申报比例达到了50.65%;3月28日,我国首条电气化公路运输试验线在湖南正式启动,预计两年内可落地商用示范线,将开辟未来新能源重载公路货运的新路径。尤其是3月份,在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明确,“到202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主要港口利用疏港水路、铁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运输大宗货物的比例达到80%”,将新能源重卡普及化提上日程,可以预见未来前景无限。
技术双向输出 与中国市场“双向奔赴”
斯堪尼亚描绘的中国市场宏伟蓝图正在铺开。据何墨池透露,中国制造基地项目庞大,将招聘几千人的团队,除了研发部门,还包括生产、采购、产品规划、销售及售后服务团队等等。
既将研发等核心部门放在中国、与中国市场“三化”发展共振,也将日益升级的中国技术进行国际输出。在何墨池的眼中,斯堪尼亚与中国市场双向奔赴、互相成就,成为水乳难分的共同体。
“除了看到中国市场的机遇之外,我们也认识到中国在相关技术领域一直站在行业的前列,所以我们现在希望通过研发中心融入到中国的新技术研发的生态系统中,包括电动车、自动驾驶、车辆互联等等。一方面要适应中国市场,另外在中国研发的一些技术也会应用到我们的国际产品中。”何墨池透露。
斯堪尼亚的本土化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重卡行业。
为了保证2025年中国工厂如期投产,斯堪尼亚与上下游供应链厂商的合作已于几年前开始。“我们会在中国生产斯堪尼亚全球同步的顶级产品,而且也想达到很高的本土化率,这意味着需要与国内的供应商合作。”何墨池指出,斯堪尼亚通过提出需求助力货运运输供应链相关水平的提升;此外,在定制化方面,为了给客户提供优化的运输解决方案,需要与客户、挂车厂等上下游环节紧密合作,这将侧面帮助上下游厂商更好地了解市场,斯堪尼亚也会把一些尚未普遍应用的技术和方法介绍到中国市场,逐步地影响着国内重卡市场良性发展。
“如果只谈现在国内合作的话,他们可能不感兴趣,所以我们的战略是提高在中国的全球生产系统零部件采购比例。”何墨池解释,输入、输出是双向的,斯堪尼亚不只是在华本土化,还会采购国内的零部件用于工厂向全球输出。在输出方面,斯堪尼亚要保证供应链质量符合全球最高标准。何墨池谈到,不少中国零部件公司产品的品质、设计已经符合或接近国际水平,斯堪尼亚与他们有着密切的技术交流。
“两强一短” 打造核心竞争力
问题来了:以前一直是走高端路线、响誉全球的“公路之王”完全本土化之后,是否依然以高端形象示人?在中国市场如何打造其核心竞争力?
保证超强品质、定制化加强、交货期缩短,是斯堪尼亚在中国市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密码,综合起来,将合力打造更高的性价比,为中国消费者创造最高价值。
“我们的出发点没有变,就是围绕怎么为客户提高价值,帮客户提高竞争力——如果产品品质好,能帮客户‘多拉快跑’,就直接影响运营收入。如皋工厂满足全球生产流程最高级别,符合工业4.0的概念,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斯堪尼亚全球标准。此外,加强定制化服务。如皋工厂设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保证定制化,虽然斯堪尼亚过去20年销往中国的产品都是为中国市场打造的,但中国地域辽阔、客户众多,不同客户有不同的需求。现在,斯堪尼亚中国与客户的距离正在缩短,中国工厂投产后,除了库存车可供选择外,完全可以按需要量身定制,包括底盘定制等个性化需求。”何墨池指出,还有,如皋工厂投产后交货期会大为缩短,而品质不变,相当于创造更高的性价比。
山东某物流公司购置了斯堪尼亚400多台车,成为斯堪尼亚“尼粉”的代表之一。斯堪尼亚在中国的客户群体正在扩大,覆盖国有单位、私营单位车队、个体户等等,品牌忠诚度也在提升。何墨池谈及斯堪尼亚中国客户的共同特点是“使用大师”,他建议将车保养好,保证车辆较高的出勤率,同时保证足够的货源,装卸货的时间也尽可能缩短,多措并举才能充分发挥车辆的价值。
日前,国内重卡市场正在逐步恢复,前景看好。兴业证券发表研报指出,基于国内经济稳步恢复及海外需求持续增长,预计2023年重卡市场将迎来触底回升,国内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海外出口有望维持高速增长。
(作者:曹朝霞)
后记:
看到斯堪尼亚这家百年跨国名企不断延展本土化触角、并以最新技术深耕中国市场,与之共振、闪耀的同时,不得不提及其在华背后的灵魂人物——中国集团领袖何墨池先生。
以东方研究为专业、在中国30多年的管理经验,使他深谙中国重卡市场的发展脉搏,其带入的先进理念已成行业共识;“行胜于言”的座右铭让其低调务实探索,架起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桥梁;而胸怀星辰大海、为行业真正奉献则是他不竭奋斗的源泉。
利乐包装的前总裁兄弟俩Hans Ransing先生和Gad Ransing先生是他欣赏的商业领袖,他们在70年代末、80年代的中国从零开始系统培育乳品商业市场,多年如一日的努力让何先生产生强烈共鸣。他定义的人生,是像Ransing兄弟一样,对从事的事业甚至对国家乃至全人类有为之奉献、让其更美好的远景规划,并全情投入,超越“眼前的苟且”,去构建“诗和远方”。
如果认为何先生只行无言,那就错了。生活中的何先生多才多艺、爱好广泛,写文章、绘漫画、做演讲是他的诸多爱好。“你不给我钱,我还会演讲,喜欢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在语言上,他深深感受到中国语言的魅力;“我们谈电子云,但是中国有一个‘语言云’,特别是成语,源远流长、含义丰富,启发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
“墨池”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传说中的洗笔砚处。何先生兴致勃勃地展示给我们他近日在浙江绍兴兰亭墨池胜地的照片,墨池与“墨池”相映成趣。
若问“特别爱旅游”的他,最美的风景是哪里?回答是“未知的风景”。诚如法国小说家左拉所言“生活的意义在于探索未知”,期待何墨池先生与斯堪尼亚未来的精彩故事。
每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