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8 09:46:07 中国工业报
当前,数字经济规模扩大,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正高级工程师余晓晖聚焦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话题,带来的提案涉及三个问题:
一是如何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
二是如何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
三是如何更好参与全球数字治理,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全球数字治理体系。
“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余晓晖告诉记者。
深化工业数字化转型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我认为,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下一步重点应聚焦在深化工业数字化转型。”余晓晖表示。
余晓晖介绍,工业互联网目前已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进入到规模发展的新阶段,将在带动传统工业体系变革、引领技术产业换道超车、打造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等方面持续释放价值。当前及未来阶段为确保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强技术、产业和设施支撑能力,加快在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落地应用方案探索,加强跨部门、跨系统协同推进力度。
对此,余晓晖提出了几条建议:
1、持续加大工业互联网网络、标识、平台、安全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力度,夯实规模化应用基础支撑能力。
2、深化工业互联网在制造各行业应用,加快向矿山、能源、医疗、交通、物流等行业以及安全生产、应急保障、质量追溯、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拓展,以应用牵引发展。
3、集中力量破解制约规模化发展的技术短板,同时加快平台、标识解析在重点产业链普及应用,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
4、将工业互联网有机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予以支持,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科技等政策统筹支持力度。
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
“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是中央深改委第二十六次会议中明确提出的。”余晓晖表示,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发布,以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为重点,系统布局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为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明方向。下一步,推动“数据二十条”落地实施,成为各部委、地方、行业、企业等面临的重大任务。
“但由于数据本身可复制、能够被多主体占有或控制,数据交易存在阿罗信息悖论及数据泄露风险,因此,推动数据产权落地、增强数据交易流通互信成为落实‘数据二十条’面临的首要挑战。”余晓晖说。
为此,余晓晖建议,一方面在多层级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中探索数据产权,推动数据分类分级,完善授权机制,强化确权基础,通过探索建立三级数据交易市场,活跃产权流转机制。另一方面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中探索数据流通互信,探索利用体系化的技术安排,确保数据流通协议的确认、履行和维护,解决数据流通主体间的安全和信任问题。
“全球数字治理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领域。”余晓晖表示,全球数字治理呈现出新特点:一是数字技术发展推动治理议题快速演变,二是多方主体协调成为数字治理重要模式,三是数字治理话语权更加集中。我国拥有较好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和数字技术应用优势,初步形成了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为代表的数字治理基本主张,还需进一步加大参与全球数字治理工作力度。
为此,余晓晖建议:一是强化我国参与全球数字治理工作统筹。二是把握关键路径,围绕网络与数据安全、数据跨境流动、人工智能等领域贡献中国方案。三是加大力度推动产业界参与全球数字治理工作。四是加强数字治理人才培养和储备。
数字经济增长关键在工业
在数字经济发展与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方面,今年应当重点关注哪些工作?
对此,余晓晖表示,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下一步的重点应该聚焦在深化工业数字化转型。
“下一阶段,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点在工业。我国工业数字化水平依然较低,工业数字化渗透率仅为德国的1/2、美国的约2/3,尤其是,我国量大面广的中小微工业企业数字化基础差,面临技术、资金和人才等多重限制。因此,今年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重点应在工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发力。”余晓晖说。
在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方面,余晓晖表示,首要任务是加快数据产权制度的落地实施。我国数据资源丰富,总规模居全球第二位。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进入初级阶段,数据驱动经济发展的能力逐渐显现,根据中国信通院测算,我国数据对农业、工业、服务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分别为0.07%、0.16%和1.07%,数据赋能产业发展仍有较大潜力。
余晓晖表示,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可以考虑从“制度、市场、技术”三方面协同发力。以数据三权分置的产权制度为突破口,加快推动数据基础制度的完善、细化和落地。以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流通机制的建立完善,推动构建多层级数据要素市场。以打造可信任、可控制的数据流转环境(可信数据空间)为方向,探索形成体系化的技术安排。
每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