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6 15:44:24 中国新闻网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马斌25日通过网络阐述了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中欧班列发展特点,呈现出不仅维持稳定运营,而且还逆势上扬的新趋势;运送防疫物资成为亮点,日渐凸显其“生命通道”的功能,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抗疫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25日,新发展格局与“一带一路”暨兰州大学第四届“一带一路”高端学术论坛在云端启幕。会议期间重点发布了复旦大学黄河、马斌、彭亚媛、郭曼若、周骁团队与兰州大学陈小鼎团队等合作完成的第二批《“一带一路”投资机遇和风险防控系列报告》。
马斌发布报告《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中欧班列发展》提出,中欧班列自2011年首次开行以来,其在开行规模、运营状况、覆盖范围等方面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重大发展,目前已成为横贯亚欧大陆的重要新兴货运模式。
“新冠疫情使得中欧班列面对的环境发生重要改变。”马斌分析,一方面,疫情冲击下的国际海运和空运航线部分停止,迫使部分货物尝试通过中欧班列进行运输;另一方面,中欧班列跨国运营较少受到疫情管控因素的限制,能在疫情蔓延的情况下维持稳定运营,能部分解国际物流运输的燃眉之急。
该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12406列次,较2019年全年增长50%。进入2021年以来,中欧班列开行规模继续维持了去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
其中,2020年中欧班列共运送防疫物资939万件、7.6万吨,目的地遍布亚欧大陆。2021年上半年中欧班列累计运送防疫物资1232万件、9.6万吨,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防疫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马斌将在疫情影响下的中欧班列发展新趋势,归纳为总体规模持续扩大、防疫物资成为亮点、运营状况部分优化、模式内容不断创新四点。
马斌认为,只有扬长避短,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才能让中欧班列真正成为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设施联通项目,并使它发挥示范作用,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围绕共建“一带一路”进行深度合作。
每日 推荐
- 神州控股联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数据开放互联和供应链绿色可持续发展
- 全国首个综合保税区低空运输智能通关模式启动
- 涉外卖员、网约货车司机权益 最高法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相关案例
- 张国清出席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式并在福建调研时强调:不断提升数字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 长安凯程V919全球预售开启,11.99万元起!扬帆启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91万亿元 工业品物流总额比重超八成
- 国家能源局出台举措 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 去年全国重点地区快递服务全程时限53.88小时
- 十部门联合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到2027年交通行业电能占比达10%
- 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