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18 16:22:32 中国新闻网
“中欧班列早期所运货物品类相对单一,10年来它运货品类持续增多。”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斌17日在兰州谈及中欧班列发展十年的变化说,“如果从货物附加值进行分类会发现,中欧班列不仅运输了汽车、笔记本电脑等高附加值产品,也同样吸引了很多低附加值和大众货物。”
当日,由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办的“‘一带一路’投资风险及管控系列报告”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马斌发布报告《中欧班列发展十年:成就、挑战与前景》。
马斌介绍说,过去10年,中欧班列发展呈现出增长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货运品类多等主要特点。在这期间,中欧班列所运货物品类扩大到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木材纸浆、服装鞋帽、粮食、葡萄酒、咖啡豆、冷鲜食品、医药和医疗设备等众多品类。
目前,中欧班列已开通近70条线路,联通中国与欧盟、俄罗斯、中亚、中东、东南亚等五大地区或国家,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运营格局,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国内,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已开行中欧班列;在境外,中欧班列通达包括欧盟、俄罗斯、中亚、中东、东南亚等在内的欧亚大陆不同地区。
10年来,中欧班列不断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助力沿线国家深化合作、互联互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和“成长的烦恼”。
中欧班列沿线的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波兰等国家不同程度存在运输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马斌说,由于境外铁路老化、失修,以及配套设施不足等使得班列运行效率大打折扣,境外段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在近两年对中欧班列发展的制约日渐明显。
马斌说,中欧班列发展即将进入“后补贴时代”,其面临的中短期挑战将更加突出,需要在提升开行效率、加强运营规范、打造线路口碑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从而推动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马斌还分析,从目前的国际产业调整态势看,中欧班列发展正面临两类产业转移机遇:一类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往西部内陆地区转移的机遇,这可为内陆铁路运输和出口提供一定产业基础,有利于补充中欧班列货物;另一类是中国产业往东南亚国家转移的机遇,这将拓宽中欧班列运输的新方向。
马斌建议,构建以中欧班列为支撑的国际多式联运网络,推动中欧班列在目前已经形成的“1+N”线路网络的基础上,向“N+1+N”模式发展,使具有区位优势的中欧班列国内节点城市从国内集散中心向国际物流枢纽的方向发展,最终借助国内外合力实现中欧班列发展。
每日 推荐
- 工信部:截至今年11月,已举办近700场中小企业撮合对接会
- 海关总署:将持续深化跨境电商综合改革,助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 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总额6.4万亿元 同比增长4.2%
- 福佑卡车启动第三期“叁餐计划”,为公路货运注入善行力量
- 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货物突破80万标箱
- 铁路首运锂电池,物流迎来新篇章
- 湖北出台18条措施加快数字人才培育
- 中国航运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全球供应链稳定畅通
- 豪华重卡新王者!欧曼银河7驾驶舱再升级 科技智能与舒适安全完美融合
- 跨境运输新征程 | 中国潍坊——俄罗斯莫斯科TIR国际公路运输线路发车仪式圆满落幕
- 十城入选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