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物流 > 正文

中国充分发挥六大优势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和产业链调整

发布时间:2020-07-29 10:46:54 国家发展改革委官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精准有力支持企业抗击疫情负面影响,积极挖掘消费潜力,加快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对稳定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国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保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十分困难局面,但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加速推进经济恢复性发展,产业链巩固提升的新优势正在持续积累。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为应对疫情冲击和产业链调整提供坚实后盾。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当前,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消费规模持续扩张,消费升级态势逐渐明显。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中国消费市场迅速回暖,二季度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逐月改善,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高达14.3%。在全球疫情蔓延对中国外贸造成严重冲击的形势下,中国坚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为本土产业链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持。

产业配套优势明显,为应对疫情冲击和产业链调整提供有力支撑。新的产业链分工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细,需要强大的产业配套作为支撑,发展和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可以提高企业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和抵抗风险的能力,获得相对稳定的原材料供给和销售渠道,并且减少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在疫情对国际产业链造成冲击的背景下,我国更加注重巩固和加强产业配套优势,各地区纷纷成立工作专班、挂牌督战,建立跨地域、跨层级的统筹协调机制,第一时间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复工复产,有效保障了产业链安全、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基础设施优势明显,为应对疫情冲击和产业链调整提供重要保障。基础设施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和公共性的基本特征,是产业发展和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来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等,铁路网、公路网、民航线路四通八达,城市基础配套日趋完善,4G网络全面覆盖。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国大力建设以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上半年又有一大批5G、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有力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宏观调控优势明显,这是应对疫情冲击和产业链调整的关键抓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力度有目共睹: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体系双管齐下、协同发力,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接连出招,落点难、力道足,形成对冲疫情影响、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的强大政策合力。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共同发力,推动产业链区域布局的进一步优化,有效吸引一大批优质的外资项目落户和加快开工建设,同时促进产业链资源在全球的合理配置。

民间活力优势明显,这是应对疫情冲击和产业链调整的微观基础。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灵活、最有动力、最有创造性的力量,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最广大主体。产业优化升级仅靠政府规划是不够的,还需依靠微观层面千千万万个民间市场主体的不断探索和反复实践。疫情之下,我国坚持以改革开放的办法推动发展,“六保”中旗帜鲜明提出“保市场主体”,出台一揽子为企业纾困解难的支持措施,创新建立政策“直达机制”,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活力优势,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国际合作优势明显,这是应对疫情冲击和产业链调整的潜力空间。疫情蔓延给国际产业链造冲击,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对国际合作交流的严重阻碍,在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进一步强化世界各国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一直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主动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克时艰,为其他国家提供大量援助和支持。在产业领域,我国一直保持开放的态度,强调“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上半年我们成功举办第127届网上广交会,积极筹备第3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海外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中欧班列安全稳定高质量运行,有力稳定了国际供应链,维护了全球产业链。(作者:谭  璐、毛克疾、袁梅诗  国际合作中心)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