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数字化 > 正文

锚定新技术 部署创新链 数字驱动制造业释放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0-04-28 16:33:05 人民网-产经频道

【编者按】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考察调研时来到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把握机遇,化危为机。特别是去创立发展新的模式、新的业态、新的技术、新的产品。”

当前,国有企业如何通过创新和发展“四新”,在复工复产进程中起到生力军、主力军作用?人民网特别推出“制造业四新发展怎么看”系列解读,聚焦国企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

“制造业是我们经济的命脉所系,我们国有企业是生力军、主力军,在复工复产方面要起到这个作用。”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的讲话为国有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创立发展新的模式、新的业态、新的技术、新的产品。”

疫情冲击,影响的是整个市场。复工复产,国有企业冲在前,底气何来?

“锚定”新技术、部署创新链,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科技为国有企业抢抓机遇、转型发展提供驱动力、释放新动能,加快制造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的步伐。

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创新技术研发是国有制造企业的发展“命脉”。新技术将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活水”,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锚定新技术

“嫁接式”创新释放新动能

“只需按下操作手柄上的一个按钮,无人机就可以精准发现体温异常的疑似人员,5G技术让这个在头顶飞的红外测温无人机变得更‘智能’。”重庆检疫工作人员说。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黑科技”战疫方案由大唐移动联合中国电信重庆公司共同推出,主要包括“5G无人机”“5G终端”“电信天翼云平台管理系统”三部分,通过无人机红外热成像系统,可以快速筛查体温异常人员,同时利用5G协同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查管控。

“未来,大唐移动智能红外测温技术等5G相关技术也将与智慧交通建设相结合。”该负责人表示。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制造业在引入数字经济新技术时才能更好实现升级改造。在原有基础上运用“嫁接式”创新,有利于提升整体水平。

位于宁波的雅戈尔精品西装智能车间,上百件西服、西裤整齐排列,等待被吊挂系统运送至各个工位。智能化技术让工厂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随着中国联通与雅戈尔集团签约仪式的举行,“5G+制衣智能制造示范平台”应运而生,中国联通推出的5G工业内网、5G边缘云平台、工业设备管理平台、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平台等创新应用也让雅戈尔集团智能化更进一步。

新技术加持,制造业更“硬核”。

不难看出,雅戈尔智能化技术的使用正使其脱离传统制造业体系的思维模式,从静态和机械化的思维转向生态和系统思维。

“为帮助制造业企业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企业内部也需打破组织间的‘壁垒’。”上海市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秘书长、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张礼立补充说。

部署创新链

技术攻关塑造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署名文章《国有企业要作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排头兵》中提出,国有企业必须在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成为推动我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排头兵。

“具体来说,要着力增强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着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打造高水平数字经济产业链等。”

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产生较大影响,产业链布局也将成为制造业企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产业链重启需抓住协同这个“牛鼻子”。

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电子旗下冠捷科技北京分部的厂区内,智能化生产设备在高速运转,穿着标准作业服装的工人们戴着口罩,井然有序地守在生产流水线旁。

作为全球知名的显示器与液晶平板电视的生产制造商,冠捷科技一直处于其所在产业链上游,疫情期间共协助235家供应商完成复产,有序保障全球产业链。

“国有制造企业大都属于基础工业,位于产业链上游。如果率先有序复工复产,下游的企业也将跟着受益,有利于相关产业链条的协同与延伸。”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文成说。

在王文成看来,创新技术研发是国有制造企业的发展“命脉”。国有企业充分运用新技术,才能更好发挥示范作用,有利于形成新模式与业态,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806所湖州基地氧化剂处理工房,轻轻一按确认键,倒料、粉碎、烘干、出料……整个氧化剂处理过程一气呵成,自动化生产线让工序变得简单又高效。

该所装药车间主任吴战武告诉记者:“几年前,806所的生产场所还用着‘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如不是亲眼所见,一定预想不到车间能变得如此智能。”

据吴战武介绍,面对自动化底子弱、国内尚无可借鉴经验等问题,806所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对壳体制备、装药生产线生产布局及制造工艺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研制开发了氧化剂自动粉碎系统等智能设备,真正提升科研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以氧化剂处理工序为例,该工序的产能在人员减少30%的情况下还提高了两倍。”

李锦表示,加强创新研发能力是企业当前转型的重中之重,国有企业通过对核心技术的攻关,从而更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产学研结合

人才投入提供重要支撑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打通创新链条、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疫情期间,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平台带头作用,在技术研发上做足文章。

柳工集团广西智拓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视核心技术为企业发展“灵魂”。据介绍,该公司持续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向业内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如今公司近一半是技术人员。

智拓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庆权表示,疫情期间,公司技术人员研发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设备等智能化产品,都派上大用场。这些产品支撑的智能化生产不仅大大削弱了用工短缺的影响,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员工交叉感染。

在华晨集团,疫情期间该集团紧急开启负压救护车生产线,并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负压救护车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从研发优化到技术评审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疫情期间为了更快速满足一线需求,通过研发与技术人员的反复实验,周期被缩减到3个工作日。

在李锦看来,做好新技术的研发与运用,未来国有企业仍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创新与研发,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二是加强技术创新机制建设,鼓励技术创新投入产出,保障创新工作稳定推进;三是强化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完善激励机制;四是加大创新资金投入,把创新作为引导未来的风险投资。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国资委将指导中央企业利用好这次形成的研发优势、产业优势和成果经验,加快促进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信息同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和转型升级。”在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夏庆丰也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发力方向。

历经“大考”淬炼,运用新技术的理念深入人心,发展新技术的势头澎湃汹涌,为我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形成竞争优势增强长期动力。中国制造,未来可期!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