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统计数据 > 正文

指数波动不大,全球经济延续温和复苏趋势 —2024年5月份CFLP-GPMI分析

发布时间:2024-06-06 09:30:00 科技信息部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2024年5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9.8%,较上月微幅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略低于50%。分区域看,同上月相比,亚洲制造业PMI有所下降,但仍连续3个月保持在51%以上;欧洲制造业PMI有所上升,指数仍在50%以下;美洲和非洲制造业PMI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指数均在50%以下。

综合指数变化,5月份全球制造业延续温和复苏趋势,亚洲制造业运行平稳,欧洲制造业恢复力度有所提升,美洲和非洲制造业恢复力度有所减弱。1-5月,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49.7%,好于去年同期,但仍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基于年初以来全球经济的温和复苏,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也上调了经济增长预期,将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预测的2.4%上调至2.7%。同时,世界贸易组织对全球贸易前景展望也趋向积极,预计2024年和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逐步复苏,2024年将增长2.6%,2025年将增长3.3%。但也要看到,地缘政治冲突、各国经贸政策的不确定性、债务困境以及通胀压力仍是扰动全球经济与贸易复苏的不稳定因素。

为了保障经济稳定复苏,全球各国也在努力加快转型,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以及新动能相关产业。从目前来看,新动能发展壮大仍需时日,在新动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发挥主导作用之前,在没有突发利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将会稳定在一个区间波动。未来全球经济增长潜力仍需要在全球供应链畅通运行的环境下才能充分释放,继续推进多边合作,摒除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冲突的不利影响,才能逐步实现全球经济的稳步向上复苏。

2

非洲制造业恢复力度趋弱,PMI降至50%以下

2024年5月份,非洲制造业PMI为48.8%,较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结束连续5个月49%及以上的运行走势。从主要国家看,南非制造业PMI降至50%以下,环比降幅明显;尼日利亚和埃及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数据变化显示,非洲制造业恢复力度有所趋弱,恢复态势仍不稳定,南非制造业增速明显下滑是拖累非洲制造业恢复的主要因素。近期世界银行发布非洲经济展望报告,预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经济增长会在2024年出现反弹,但预期仍然“不稳定”。影响非洲经济的波动因素主要表现在通胀和债务高企、政局不稳和外部依赖程度高等方面。尽管非洲经济恢复有所波动,但非洲经济发展潜力依然较大,天然的资源禀赋和人口红利优势都是其与世界其他区域合作的基础。非洲各国需要在维护内部稳定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区域内合作和区域外开放来增强非洲经济恢复韧性。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发布报告,预测2024年非洲经济增速为3.5%,增速将仅次于亚洲。

欧洲制造业恢复力度有所提升,PMI较上月上升

2024年5月份,欧洲制造业PMI为49%,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创出自2023年2月以来的新高。从主要国家来看,英国、俄罗斯、西班牙和荷兰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指数在50%以上;德国和法国制造业PMI虽仍在50%以下,但指数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升幅超过1个百分点。

数据变化显示,欧洲制造业恢复力度较上月有较为明显的提升,欧洲经济有边际改善的迹象。欧盟委员会的春季经济展望报告也趋向积极,认为欧盟经济增长表现好于预期,预计欧盟经济将在2024年和2025年分别增长1%和1.6%,欧元区经济将在2024年和2025年分别增长0.8%和1.4%。从通胀走势看,5月份欧元区CPI同比增长2.6%,略高于4月份的2.4%,但整体水平仍明显低于2023年。基于当前的通胀走势,市场对欧洲央行在6月降息基本达成一致预期。对6月以后的货币政策宽松程度和降息节奏,市场预期会因对通胀压力演变预期的不同有所分化。只要能源价格及食品价格等因素不再成为欧洲通胀的主要影响因素,欧洲通胀压力不会再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莱恩认为即使今年通胀将反弹,放松货币政策的限制也是适当的。这意味着欧元区的政策重心在逐步由控通胀向推动经济复苏转变。

美洲制造业恢复力继续趋弱,PMI持续下降

2024年5月份,美洲制造业PMI为49.1%,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低于50%,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主要国家数据显示,美国、巴西和加拿大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巴西制造业PMI仍在50%以上,美国和加拿大制造业PMI均在50%以下。

ISM报告显示,5月份,美国制造业PMI为48.7%,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低于50%,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美国制造业恢复力度持续减弱是美洲制造业走弱的主要影响因素。分项指数变化显示,制造业需求出现明显下降是导致美国制造业走弱的主要因素,新订单指数降至45%左右,环比降幅超过3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低于50%。美国制造业生产活动保持扩张,生产指数较上月下降,但仍在50%以上。

美国下修一季度增长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经济恢复力度有所转弱。美国商务部发布第一季度GDP修正数据显示,美国第一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增速为1.3%,较初值1.6%下修0.3个百分点,较去年四季度的3.4%大幅放缓,为2023年第一季度以来新低。4月,美国CPI同比涨幅仍在3.4%,仍高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意味着美联储或继续维持当前利率水平,延缓降息节奏。在此背景下,美国企业预期呈现悲观情绪。美联储发布对12个地区进行商业调查的褐皮书显示,在不确定风险上升和下行风险加大的情况下,企业对经济前景预期越来越悲观。

亚洲制造业走势相对平稳,PMI连续在51%以上

2024年5月份,亚洲制造业PMI虽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但仍在51.1%,连续3个月在51%以上。从主要国家看,中国制造业PMI降至50%以下;印度制造业PMI较上月下降,但仍在57%以上;东盟主要国家中,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制造业PMI均在50%以上;日本和韩国制造业PMI较上月有不同程度上升。

综合数据变化,亚洲经济恢复韧性相对其他区域更好,延续温和复苏趋势。中国制造业PMI虽然降至50%以下,但生产保持扩张趋势,新动能行业延续较快增长趋势,经济稳定回升仍具备基础;印度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东盟主要国家制造业保持扩张;日本和韩国制造业恢复力度较上月有所增强。在美国高利率背景下,本币贬值让亚洲各国央行处于两难境地,为亚洲经济恢复带来不确定影响。在RCEP的持续推进下,亚洲各国继续保持更为广泛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是亚洲经济稳定恢复的动力源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