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统计数据 > 正文

2021年12月份CBMI显示:供强需弱格局确立 市场下行压力加大

发布时间:2022-01-05 14:16:51 科技信息部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发布的2021年12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0.9%,较上月回升1.7个百分点,指数结束之前的两连跌,回升至近六个月以来的最高。各分项指数中,供应指数和库存指数上升明显,销售指数小幅回升。从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本月指数继续上升主要是受代表供应端的供应指数和库存指数上升拉动所致,而销售指数反弹动力明显不足,显示当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再度形成,市场情绪逐步在向悲观转化。进入2022年1月份,随着春节的临近,后期需求强度还会进一步下降,特别是中旬以后,终端需求将会降至冰点,我们预计市场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大,市场下行压力将会明显加大。展望2022年,大宗商品市场经历了疫情以来接近两年的牛市之后,高位势必出现分化和震荡。随着‘双碳’行动不断推进,大宗商品供需格局将面临重塑一方面,高能耗、高碳排放行业供给释放或将持续受到影响,如煤炭、钢铁、电解铝等,作为能源消耗密集行业,面临较大减碳压力;另一方面,新能源、新基建等绿色低碳产业的高速发展将给部分商品带来新的需求增量。

一、商品供应明显增加

2021年12月份,大宗商品供应指数结束之前连续五个月下跌的态势,出现反弹,本月较上月回升3.0个百分点,至102.0%,指数为近八个月以来的高点,显示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供应量明显增加,供应压力开始加大。从各主要商品来看,除钢铁外,其余品种均呈现增加态势。从生产企业的情况来看,随着部分商品价格回升,企业生产利润提升,加上节前存在补库需求,产品生产相对稳定,加之部分商品进口量有所增加,导致商品供应量明显上升。

1、受采暖季限产影响,钢铁供应量持续下降

2021年12月份,钢铁供应量较上月减少0.8%,已连续六个月呈现下降态势。从市场情况来看,受采暖季限产因素影响,钢厂生产继续受限,钢铁供给端维持低位。据中钢协最新数据显示,12月中旬重点钢企粗钢日均产量189.05万吨,旬环比下降2.66%,同比下降14.13%。据西本资讯数据,截至2021年11月份,国内月度粗钢产量已连续六个月大幅下滑。从全年数据推算,今年国内粗钢产量同比减少约4000万吨,能够圆满完成全年的压产任务。鉴于我国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趋势,叠加冬奥会期间限产难以全面放松的现状,预计后期国内粗钢产量仍将保持相对低位,“政策顶”会压制回升空间。不过,随着近期部分高炉相继复产,预计2022年1月份粗钢产量环比提升。据Msteel对唐山地区25家钢厂126座高炉进行了复产情况调研来看,2022年1月1日至4日,共计复产13座高炉。

2、进口增加,铁矿石供应量止跌回升

2021年12月份,铁矿石供应量止跌回升,当月较上月增加2.1%。从供应端的情况来看,虽11月份国内产量有所下降,但进口量大幅增加,导致市场供应量回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份,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7839.6万吨,较上月增长2.2%。另据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份,国内进口铁矿石1.0亿吨,同比增加6.9%,环比增加14.6%。近期澳巴发运量大幅下滑,巴西发运减少显著。进入2022年1季度伴随着澳洲巴西的夏季供给淡季,常伴有飓风暴雨等,预计国内进口量将有所下降,后期国内供应量或将再现下降格局。

3、保供产能释放,煤炭供应量继续增加

2021年12月份,煤炭供应量继续增加,当月较上月增长5.8%,增速较上月加快1.9个百分点,显示随着保供产能释放,煤炭产量持续保持高位,市场供应不断增长。从今年7月份中下旬开始,保供政策逐渐推进,国庆节后晋蒙两地审批核增产能合计1.5亿吨。12月是1.5亿吨保供核增产能逐渐兑现期,原煤月产量已达到我们之前预期的3.7亿吨。11月中旬开始,全国煤炭日产量基本已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的水平。其中,晋陕蒙优质产能持续释放。11月份全国原煤产量3.71亿吨,环比增加1400万吨,同比增加2400万吨,煤炭产量已经连续两个月大幅增长,增产保供累加效应充分显现。进入12月份,山西省日均产量保持在330万吨以上,内蒙古鄂尔多斯煤炭日产量保持在270万吨以上,陕西榆林日产量保持在150万吨以上,且在保供政策持续推进下,煤炭产区将继续维持高产出状态,整体供应形势稳定充裕。另外,供给端的另外一个重要节点是进口。2021年1-11月全国煤炭进口量29271万吨,同比增长10.5%,动力煤进口量24321万吨,同比增长25.5%,其中11月单月动力煤进口2705万吨,环比增长20.8%。保供政策发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进口量的增加,同时往年11月至第二年1月是传统的冬天供暖用煤旺季,煤炭进口根据需求季节性的变化也呈现一定全年季节性规律均匀分布的特点,从而使得2021年海运煤补充有效稳定,达到保供稳价的作用。展望后市,受山西孝义非法盗采煤矿透水事故及冬奥会临近等因素影响,后期国内煤炭生产会出现一定程度放缓,预计明年1月份国内煤炭产量将有所回落,但高位运行态势不变。

二、终端需求持续减弱

2021年12月份,大宗商品指数为99.9%,商品销售量连续两个月呈现下降态势,显示需求季节性趋弱情况较为明显,加之月内多地疫情反弹又进一步影响了市场需求,终端企业采购越发趋于谨慎,市场订货积极性仍在降低,成交继续减弱,商品生产企业订单组织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各主要商品情况来看,钢铁、成品油、有色金属和化工等商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销售量继续减少,煤炭销售增速减缓,汽车增速加快,铁矿石受补库需求提振,销售量止跌回升。

1、淡季因素影响,钢铁销售持续低迷

2021年12月份,钢铁销售量较上月减少0.3%,连续三个月呈现下降态势。从市场情况来看,12月份,需求季节性趋弱情况较为明显,其中,北方停工范围扩大,南方需求保持一定韧性。随着春节临近,疫情仍有反复,预计更多工程会提前收尾,后期需求难有表现。另外,近期钢厂陆续出台“冬储政策”,但鉴于价格较往年偏高,贸易商主动囤货意愿不强,“刚性需求”向“冬储需求”过渡并不顺畅。从监测的沪市终端线螺采购数据来看,12月终端日均采购量环比微降0.3%,整体变化不多。另外,钢铁出口也继续下降,出口退税政策取消对国内钢材竞争力的削弱作用继续显现,奥密克戎疫情加剧也导致国外主要经济体需求较快收紧。12月份钢铁行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36.3%,连续6个月低于40%。考虑2022年1月中旬以后,一些经销商会提前离场,后期现货市场更多会有价无市,预计1月份需求端环比继续下滑。

2、钢厂逐步复产,铁矿石需求有所会升

2021年12月份,铁矿石销售量较上月增加1.2%,时隔七个月后再现增长格局。从市场情况来看,近期驱动铁矿石销售回升的因素有钢厂复产预期和预期落地后的实际需求,目前预期正逐步走向现实。数据显示,2021年12月24日,钢厂厂内库存+海漂库存总计4483.19万吨,环比增加302.16万吨;去年12月31日,钢厂厂内库存+海漂库存总计4599.36万吨,环比增加116.17万吨。以上数据反映出钢厂维持了半年之久的低库存策略开始松动,钢厂开始补库。疏港回升,贸易库存自2021年9月份以来第一次出现去库,也印证了这点。1月4日,Mysteel对唐山地区25家钢厂126座高炉进行了复产情况调研:自2022年1月1日至今,共计复产13座高炉,复产容积17172m3,释放日均铁水产能约4.41万吨。一般来说,如果钢厂只是阶段性补库,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三周。如果需求持续良好,则钢厂会不断增加库存,体现为疏港量、成交量和钢厂厂内库存三者的中枢持续上移。目前钢厂阶段性补库的可能性较大,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有条件进行持续性复产的南方大区,在1月份即将迎来季节性产能利用率降低;二是北方大区由于秋冬季限产和冬奥会原因,产能利用率不太可能大幅提高,没有条件进行持续性复产;三是复产主力的华东地区,产能利用率预计有10%-15%的回升,但如果从横向对比来看,历年春节期间,其复产幅度仍然有限。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近期的补库和复产都是阶段性的。综合来看,从钢厂复产角度来看,后期铁矿石销售仍有支撑,但难以出现明显拉动。

3、市场采购情绪较弱,煤炭销售增速持续下滑

2021年12月份,煤炭销售量较上月增加0.5%,但销售增速较上月减缓2.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滑。从市场情况来看,在电煤保供政策背景下,电厂煤炭库存相对较高,市场采购情绪较弱,叠加本月气温普遍偏高,居民采暖用煤需求不足,且环保限产以及去产能政策导致工业用电需求有所下滑,致使国内煤炭市场销售增速继续下滑。展望2022年1月份,我们预计煤炭市场需求相对乐观,1月份居民用电需求维持高位运行,对煤炭需求具有较强支撑作用,但从2021年11月份电力需求结构观察,工业用电继续下滑,且对整个电力需求的拖累是比较明显的。11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仅为0.8%,增速同比回落9.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增速同比回落8.4个百分点,这种趋势短期难以改变。总体来说,2022年1月份电力需求增长仍是小幅度的,煤炭需求也不会出现超预期增加。

三、商品库存增速加快

2021年12月份,大宗商品库存指数继续上升,至101.3%,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为近四个月以来的最高点,显示随着商品供应量明显增加,终端需求难以快速、有效地消化供应增量,商品继续累库,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大。各主要商品中,除钢铁库存仍在下降外,其余品种均呈现上升态势,且增速均有加快。

1、供需两弱,钢铁库存量继续下降

2021年12月份,钢铁库存量继续下降,当月较上月减少1.8%,但降幅较上月收窄1.5个百分点。从市场情况来看,12月份钢铁行业基本面依然维持“供需两弱”格局,其中,受采暖季限产因素影响,供给端维持低位;而需求季节性转弱趋势不变,但局部地区在赶工期影响下,成交保持一定强度。因供应下降的幅度大于需求下滑的速度,所以社会库存迟迟未见全面增仓。据西本资讯监测库存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国内主要钢材品种库存总量为878.72万吨,较11月末下降160.82万吨,降幅15.5%,较去年同期增加32.79万吨,增幅3.88%。其中螺纹、线材、热轧、冷轧、中板库存分别为341.37万吨、98.12万吨、218.71万吨、120.79万吨和99.73万吨。本月国内主要钢材品种库存延续下降,其中螺纹钢库存降幅最大。进入2022年1月份以后,随着春节的临近,预计下游需求将加速离场,而贸易商更多是被动冬储,预计成交进一步下滑;与此同时,随着集中检修的结束,以及新一年度的到来,高炉复产节奏有望加快。供需两端此消彼长,预计1月份国内钢市库存将全面回升。

2、供应稳定上升,煤炭库存压力持续加大

2021年12月份,煤炭库存量较上月大幅增加4.9%,增速较上月加快1.8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呈现增长态势。从中转港口情况看,截至12月29日,北方四港存煤2232万吨,比上月底减少167万吨,动力煤市场步入消费旺季,开始呈现去库存运行,但从绝对数量看,资源供应相对充足。从终端用户看,目前电厂库存也比较充裕,不管是南方沿海电厂还是京津冀内陆主要电厂库存可用天数都在半个月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保持在20-30天之间。

3、缺芯缓解,供应稳定,车市库存量持续上升

2022年1月份,汽车库存量继续上升,本月较上月增加2.5%,连续三个月呈现增长态势。从市场情况来看,今年四季度以来,在芯片等原材料供给的缓解下,汽车供给端持续改善。但今年经销商冲量力度小于往年,双十二及圣诞节、车展等活动营销力度不大,消费者年底购车热情并不高涨。同时,多地散点疫情爆发并倡导就地过年,节前返乡受阻进一步影响旺季需求的释放。供应回升,需求不及预期,导致车市库存持续上升。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Vehicle Inventory AlertIndex)显示,2021年12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1%,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

综合来看,2021年12月份,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向下调整的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与前期相比,市场供给总量和库存水平继续攀升,而需求持续弱势格局,供强需弱的格局再度形成,市场情绪逐步在向悲观转化。2022年1月份,市场将继续面临季节性淡季的利空,加之部分地区疫情影响,工地施工受到限制,需求难有好转。在此背景下,1月份,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下行风险增加,商品价格或将震荡回落。不过,当前国内经济趋稳回升势头有所巩固,宏观利好下,预计商品价格跌幅有限。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定下了稳中求进、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基调。展望2022年,大宗商品市场经历了疫情以来接近两年的牛市之后,高位势必出现分化和震荡。随着‘双碳’行动不断推进,大宗商品供需格局将面临重塑一方面,高能耗、高碳排放行业供给释放或将持续受到影响,如煤炭、钢铁、电解铝等,作为能源消耗密集行业,面临较大减碳压力;另一方面,新能源、新基建等绿色低碳产业的高速发展将给部分商品带来新的需求增量。

1、国内经济趋稳回升势头有所巩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21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上升。分项指数变化显示,保供稳价措施成效继续扩大,市场需求趋稳回升,企业生产保持增长,企业对后市预期趋升,综合来看,经济趋稳回升势头有所巩固。预计2022年,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放松的情况下,在宏观和微观政策有机结合、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的带动下,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将进一步展现。市场需求将稳定释放,生产活动稳步上升,产业结构继续改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综合来看,2022年经济运行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增多,整体走势趋稳,下半年有望回升,全年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于12月27日上午召开。会议总结2021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2年工作。202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精准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要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围绕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等多部门日前密集召开部委工作会议,有关部门负责人也频频发声,亮出2022年经济工作“施工图”。从目前的部署来看,多部门都强调一个“稳”字,要推动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早出台、早落地、早见效,与此同时,围绕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多部门也作出了具体安排。另外,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多部门也将持续发力。

2、全球结构性通胀问题可能长期存在

因疫情的反复与常态化,2021年大宗商品因产业端与供应端秩序不均衡问题,叠加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环境刺激下,大宗商品主导的全球通胀率飙升已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问题。为应对恶化的通胀问题,各国央行加快收紧货币政策抵御通胀、抑制经济过热已成为2022年的大势所趋。

2021年12月英央行已率先加息15个基点,市场预计明年2次加息分别是25个基点;美联储已加速缩减购债规模、为明年加息铺路。据高盛预测:“美联储2022年有2次加息,一次是7月,一次是11月;加拿大央行将从2022年1月开始加息,年内加息四次。货币宽松政策由松到紧,明年将是变动、过渡之年。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已在4季度过激反应并得到释放,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看,2022年某些大宗商品存在过激后的修复行情和底部启涨的机会。

由于各国防疫措施与刺激消费政策不同,导致供给能力与结构的变化不同,这对推动原材料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上仍是一个扰动因素。此外,总需求的持续高位以及总供给结构性的不均衡、贸易壁垒等错综复杂外部环境叠加,致使全球结构性通胀的通胀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与遏制,结构性通胀问题可能长期存在。

3、短期需求仍有回落空间,但长期仍有支撑

进入2022年1月份,随着春节的临近,后期需求强度还会进一步下降,预计1月中旬以后,市场需求将会明显回落。以建筑钢材市场为例,节前18个工作日统计的建筑材日均成交75145吨,即使考虑到国家气象局公布的,1月上旬天气接近常年温度,中旬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3℃,其中西北、华北等地部分地区偏高幅度可达4~5℃,1月的上中旬的建筑材日均需求或降到6.5万吨左右,这其中除了传统的季节性因素外,疫情防控、地产调控等因素的影响,也使得需求的降幅仍相对偏高。随着进入传统的腊月,大宗商品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回落,市场交投的机会也将越发减少。

整体来看,2022年1月份,大宗商品市场整体需求仍有回落空间,但随着一批重大交通项目上马,长期需求存在强烈的支撑。2021年前11个月,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28万亿元,其中铁路6401亿元、公路水路2.53万亿元、民航1050亿元。预计全年新改扩建高速公路超过9000公里,新增及改善高等级航道约1000公里,新颁证民用运输机场9个,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1000公里。川藏铁路及配套公路、引江济淮航运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京哈高铁、京新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开通运营。

执笔人: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李大为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