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14 16:26:41 南方日报
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广东自贸试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广东自贸试验区迎来国际航运新政“大礼包”。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广东自贸试验区部分地方推广实行国际航运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广东自贸试验区设立5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投资贸易便利化、粤港澳合作、金融业开放等领域加快制度创新,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
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自贸试验区GDP达1288亿元,税收达79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6000亿元,各项指标居全国自贸试验区前列。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广东自贸试验区仍实现逆势增长,1—8月各项指标均居全国自贸试验区前列——新设企业1.9万家,其中外资企业2083家;实际利用外资43.8亿美元,占全省29.1%;税收达771.4亿元,同比增长27.2%。
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营造公平透明营商环境
日前,美赞臣跨境可追溯中心落地南沙片区。“这是对当前营商环境和形势的积极回应,也充分表明我们对广州和中国市场充满信心。”美赞臣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睿恩达说,美赞臣将引入更多创新产品到中国,在中国开发更多创新产品,为世界带来福祉。
挂牌5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以“负面清单”管理为突破口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目前,广东自贸试验区实施全国最短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率先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大幅放开外资准入,设立了全国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和基金公司、外商独资船舶管理公司、外资相互保险社、外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而在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基础上,广东自贸试验区通过实施分类改革,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减免或取消各种不必要的证明,打造“无证明自贸区”。
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为参照,广东自贸试验区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用电审批、不动产登记、纳税等企业经营痛点难点问题,大幅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制度性成本。目前,企业从取得用地到办理施工许可最快15个工作日完成,带规划设计方案出让土地项目“交地即开工”,用电报装压缩到10天内,不动产登记平均用时2.5小时,高信用企业增值税退税1天办结、出口退税3天办结。
创新综合治理模式,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广东自贸试验区率先成立综合执法局,构建“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标准走流程,一个平台办案件”集中统一执法体系。同时,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实行港籍专家陪审员制度,前海法院探索适用域外法审理涉外商事案件。此外,推动仲裁机构国际化,自贸试验区仲裁机构港澳台及国外仲裁员超过40%,设立知识产权等专业性审判、仲裁机构,在前海建设法律查明中心。
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73.38亿美元,占全省32.86%;77个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设立388家企业,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投下信心之票。
畅通出海大道提升贸易门户枢纽功能
10月6日,首批21个来自中亚班列的集装箱从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码头装船出海,发往印度尼西亚。广东中亚班列首次以“铁路—驳船运输—海运”的铁水联运方式走出国门,打通“中亚—广州—东南亚”出海物流通道,实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无缝联运。
在业界看来,中亚班列货物的成功运输,叠加欧亚大陆桥运输快速便捷和自贸试验区内南沙港区航线丰富的优势,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物流出海大通道。
挂牌5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不断推进大湾区海陆空铁互联互通,探索模式创新业态创新。
在完善海陆空铁多式联运网络方面,广东自贸试验区推动建设深中通道、前海妈湾跨海通道,推动澳门轻轨延伸至横琴,初步形成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对接港澳的高速交通网络。加强国际海关合作,开启南沙港与德国汉堡港之间安全智能贸易航线,启动“陆铁联运”对接“中欧班列”。
在推进国际贸易通关智能化方面,广东自贸试验区聚焦“减环节、压时间、降成本、优服务”,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经验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建立“提前申报、随机布控、货到验放”等快速验放机制,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超过1/2。实施“多证合一”简化进出口单证,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从86种压缩到46种,申报无纸化率达到99.56%。
为顺应新业态发展、加快贸易监管模式转型,广东自贸试验区推出“先入区后报关”“两步申报、两段准入”“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等便利化措施,并创建“全球报关服务系统”,提供跨多国海关的一站式报关服务。此外,推进“跨境电商保税备货”“保税+实体新零售”等举措,有力促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汽车平行进口、融资租赁等新业态发展。
海陆空铁互联互通,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进一步对外开放。2019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11535.35亿元,占全省16.15%;开通250条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2818万标箱,占全省1/3。
完善跨境投融资服务体系创新金融监管模式
9月10日,弘毅大厦暨全球私募中心在前海桂湾片区落成,预计未来10年内将吸引不少于30家境内外知名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及上下游企业进驻该项目,入驻机构管理基金规模不低于5000亿元人民币,打造全球有影响力、辐射能力强的机构总部集聚圈。目前,前海蛇口片区已是全国基金聚集密度最高的区域。
挂牌5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不断完善跨境投融资服务体系,创新金融监管模式,打造金融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
在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广东自贸试验区率先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跨境资金池等改革试点。同时,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率先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拓展自贸试验区个人直接投资和其他经常性项目业务,允许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境内碳排放权交易,启动合格境内投资企业(QDIE)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
在开展跨境金融业务创新方面,广东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实现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跨境资产转让、跨境金融基础设施等“六个跨境”业务,并获批设立自由贸易账户体系(FT账户体系)。此外,还促进与境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成功在香港发行首单离岸人民币债券(点心债)、首单境外机构人民币债券(熊猫债)和首单双币种国际绿色债券。
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也极为重要。广东自贸试验区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上线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并落地全国首单区块链跨境支付业务,探索开展金融监管沙盒试点,探索完善适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的新型监管模式。同时,建立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率先运用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技术进行全天候风险实时监测。
探索与港澳制度规则机制对接
8月18日,横琴口岸新旅检通道正式开通,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新型通关查验模式,珠海到澳门通关历时最快仅需30秒。在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和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为两地交通运输、人员往来和经贸活动提供便利。
挂牌5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探索与港澳制度规则机制对接,进一步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
为深化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改革,广东自贸试验区不断推动与港澳“机构互设、资金互通、市场互连”。比如,率先放开港澳金融机构持股比例,设立粤澳合作发展基金,推动香港钱包互联互通,开展粤港电子支票联合结算、粤澳同城清算系统对接、跨境支付、跨境车险等。
在推进港澳居民就业创业便利化改革方面,广东自贸试验区推进南沙粤港深度合作产业园和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建设,并探索通过资质认可、合伙联营、项目试点、执业备案等特殊机制,推动港澳金融、会计、法律、建筑、导游、专利代理等20多类专业人士在区内执业,率先实施台港澳人士免办就业许可证。同时,试点澳门企业到横琴跨境办公,开通对澳跨境直达通勤专线,试行澳门居民享受珠海基本医疗保险。
为加快三地口岸合作监管模式创新,广东自贸试验区从车辆备案、驾驶证互认、海关通关等作出制度性安排,便利澳门单牌车出入横琴。开展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推动港澳游艇出入境口岸、停泊码头、活动水域、游艇证书互认。此外,建立跨境货物无缝连接通道,将香港机场进入区内货物查验从口岸后移到自贸试验区,实现一站式空陆联运。
下一步,广东自贸试验区将密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继续推动试点改革任务落地,在CEPA框架下扩大与港澳专业服务合作领域,推动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在贸易、航运、金融、旅游等方面的务实合作,高水平建设南沙科学城、前海城市新中心、“琴澳新街坊”等重大项目,瞄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提升广东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能级。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工信部:截至今年11月,已举办近700场中小企业撮合对接会
- 海关总署:将持续深化跨境电商综合改革,助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 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总额6.4万亿元 同比增长4.2%
- 福佑卡车启动第三期“叁餐计划”,为公路货运注入善行力量
- 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货物突破80万标箱
- 铁路首运锂电池,物流迎来新篇章
- 湖北出台18条措施加快数字人才培育
- 中国航运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全球供应链稳定畅通
- 豪华重卡新王者!欧曼银河7驾驶舱再升级 科技智能与舒适安全完美融合
- 跨境运输新征程 | 中国潍坊——俄罗斯莫斯科TIR国际公路运输线路发车仪式圆满落幕
- 十城入选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