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24 09:20:33 现代物流报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我国“六稳六保”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发挥供应链服务平台的创新优势,为产业链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6月20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在线论坛第14期活动圆满举行,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倩仪以“后疫情时代,供应链服务平台企业为产业链保驾护航”为主题,分享了怡亚通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经验并提出建设性思考。对于如何保供应链稳定发展,她提出三个方向:一是加快供应链服务“新基建”步伐;二是全国范围内搭建产业供应链平台,通过“供应链+”的强大生态服务能力,形成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三是发动“进口供应链”与“出口供应链”双引擎,全面推动企业供应链服务体系区域化、全球化布局,打造中国供应链服务企业“国际名片”。
论坛由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供应链发展处处长肖荣臣主持,中物联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委员会主任胡大剑总结发言。北京物资学院副院长何明珂教授、天津大学经管学部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系主任刘伟华教授两位专家参会点评,商务部等有关部委代表、全国各地供应链主管部门代表、企业代表,以及院校和研究机构代表400多人在线参会。
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供应链服务行业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应运而生、蓬勃发展,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平台反之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在疫情中,以怡亚通为代表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发挥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平台优势,保障市场供应、推动复工复产,充分显示了现代供应链的力量。
肖荣臣指出,供应链服务平台往往以供应链服务为切入点,将供应链上下游有效协同并进行各环节管理和流程优化,促进供应链整体降本增效。在我国刚“入世”时,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第三方平台通过供应链服务赋能,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效率,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协同整合以及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怡亚通就是其中的代表企业之一。
李倩仪描述了怡亚通的“全程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全景图”,其初衷聚焦于企业和行业降本增效,针对客户和行业需求,提供定制化、专业化及全程的供应链服务。具体来讲,让企业专注于研发、生产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采购、销售、营销、分销、物流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由供应链平台整合资源,优化全程供应链各环节管理,提供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构建企业竞争力。
在采购、销售、物流服务各个环节,怡亚通都形成了特别的模式,比如物流环节,构建B2B、B2C一站式物流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国际和国内物流、保税物流等全方位服务;在VMI库存管理上,聚焦产业链上生产链和销售链的核心企业,共享核心企业和供应商的库存变化和实际消耗数据,灵活制定库存补货策略,降低因预测不确定导致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浪费。
怡亚通基于产业链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对提振区域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倩仪介绍,平台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实现产销端对端协同,推动不同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园、企业、政府等都是怡亚通的服务对象,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等合作方式,依托当地产业优势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双链驱动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助力各地政府提振区域经济。目前,已签约广西、四川等省市的20多个城市,注册合资公司超过15家。
深化“供应链+生态”战略,怡亚通在抗疫之战中,凭借多个跨界融合服务平台与资源整合优势保障疫情期医疗、生活物资持续供应。后疫情时代,李倩仪提出个人对保供应链稳定发展的方向思考:一是加快供应链服务“新基建”步伐,提升供应链全程数字化水平,提高供应链各环节服务质量;二是全国范围内搭建产业供应链平台,通过“供应链+”的强大生态服务能力,形成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三是发动“进口供应链”与“出口供应链”双引擎,全面推动企业供应链服务体系区域化、全球化布局,打造中国供应链服务企业“国际名片”。
胡大剑高度评价了怡亚通的创新实践并给出个人建议。他指出,怡亚通的商业模式与时俱进,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在坚实的线下服务能力和专业经验基础上,怡亚通打通了线上与线下,积累了生态提供者的基本能力;同时,怡亚通利用其供应链整合的强大优势,与一些城市在垂直产业链供应链整合方面做出有益尝试,是怡亚通商业创新的新动向。他建议怡亚通在业务扩张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整合,适当减少对流动性的依赖;此外,努力做产业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引领者,坚定地做供应链一体化综合服务提供商。
创新、深耕、整合助发展
关于我国现阶段如何推动发展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与会嘉宾给出了各自的精彩观点,“创新”、“深耕”与“整合”成为共识。
李倩仪提出了四点建议:推动供应链服务企业或制造业供应链链主企业深度融合,鼓励制造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提升产业供应链运营管理效能;大力发展数字物流、建立智慧仓库,夯实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基础,提升商业流通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培育一批“专而精”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骨干龙头企业,供应链服务企业不仅仅是供应链服务商,更应该为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政府推动供应链服务企业与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金融机构等加强信用信息交换共享;鼓励金融机构、供应链服务企业等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
北京物资学院副院长、教授何明珂指出,我国供应链服务发展的条件分两个层面:从企业角度,需要有总体设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业务运作能力、专业服务能力、过程控制能力和生态构造能力这六方面能力才具备发展供应链服务的条件。从城市而言,中国有80%的供应链服务企业在深圳,旺盛的供应链服务需求、市场化的要素配置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透明的供应链信息、完好的供应链基础设施、专业的供应链人员、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些都给了城市发展供应链服务一些启发。从怡亚通的创新实践来看,供应链服务有一定的要求和门槛,它比单一的专业化业务复杂得多,另外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很重要,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做供应链服务企业,不应一哄而上;此外,供应链服务模式没有固定模式,应该不断创新,通过供应链服务模式的创新推动供应链服务的发展。
天津大学经管学部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系主任、教授刘伟华提出供应链管理 “深耕”与“整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他指出,深耕是保证供应链管理可持续的第一条定律,不仅要深耕所在的产业和地区,更要深耕其所在的客户。供应链经常面对不确定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有效提高供应链的效能,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核心命题。“整合”则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义,整合能力也是供应链服务企业的核心能力。供应链管理几个阶段的发展历程(除了我国供应链管理的孤岛阶段、供应环节阶段、内部供应链集成阶段以及扩展供应链阶段这四个阶段,可能还会发展到价值型供应链创造等阶段)不仅是要素的整合,也是范围的整合、环节的整合以及区域的整合。
他还指出,供应链服务是立体、丰满的,模式也在不断演进,特别是在当下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下,企业的供应链服务必须有弹性,有效保障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曹朝霞)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