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数字化 > 正文

社交电商发力助农新模式 赋能大众就业

发布时间:2020-06-23 09:46:45 经济参考网

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在助农方面集中发力,赋予了社交属性的社交电商也异军突起,包括微信、抖音、芬香、快手等都纷纷入局。作为一种新业态、新模式,各大平台布局的社交电商近年来悄然兴起,并在助农和赋能大众就业方面不断探索尝试。

来自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移动电商用户预计增至7.13亿人。社交电商行业的崛起还得益于微信提供社交土壤以及小程序红利,2018年微信小程序电商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32亿人。2018年中国社交电商行业融资总额超过250亿元。

“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电商获客成本显著上升,低端市场愈发受到电商企业的关注,消费者对低价产品存在大量需求,同时消费两极化和大众创业就业需求推动2019年社交电商行业稳步发展。”中国互联网协会微商工作组秘书长于立娟此前指出。除了代表性的社交电商拼多多、小红书,腾讯和京东今年来也持续加码布局。腾讯在微信上推出名为“小鹅拼拼”的微信小程序,带来全新社交购物方式;QQ也正式上线“购物直播”功能;依托于京东海量商品池和微信12亿的私域流量生态,芬香以社群分享为手段,构建了平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从而推动消费端与供应链端高效精准衔接;有消息称“淘宝高手”也在内测阶段,不久将正式推出,产品将主要面向一批淘宝爱购买、爱分享的资深消费者,主打闺蜜朋友间福利分享。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相较于传统电商的运营模式,社交电商主要依靠社交关系链实现裂变传播,这类传播获客的方式成本更低,对于平台以及商家门槛相对较低,因此大量中小电商开始往社交电商平台迁徙。对于传统电商平台,在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将更多探索社交化转变,如推出直播栏目营造社群、推出拼购拼团等模式吸引并鼓励用户进行分享推广,未来传统电商往社交化发展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国内农产品的销路一度受到较大冲击。特殊时期,众多社交电商平台发挥优势积极开展助农活动,为农产品市场带来新商机。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传统农货销售模式中,农产品需经农产品经纪人、多级批发商和零售终端才能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上。疫情期间,多级批发商无法看货取货,交易难度加大,多地农产品陷入滞销。而依托各类电商销售模式的助力,减少了流通环节,加快物流运转。今年2月以来,拼多多上线了“爱心助农”购物专区,京东、苏宁和淘宝分别上线“京喜助农”会场、“拼购助农”频道和“吃货助农”频道,帮助农产品商家快速入驻。公开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拼多多已帮助售出4万吨滞销农产品,帮扶超2.4万户农户;京东系(包括京东和京喜)则推出了超1600场助销直播,帮助3.4万个贫困户脱贫。其中诸如唯一获得京东投资的芬香平台通过“助农计划”助力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政府解决花牛苹果卖货难、拓宽农产品销路。得知重庆奉节脐橙滞销情况,平台还第一时间与重庆市奉节政府、商务局等扶贫机构取得联系,3小时助销重庆脐橙近50万斤,20天销量破千万斤。

除了在助农方面持续发力,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也让诸多中小企业遭遇困难,面临较大生存压力,就业压力增大。为助力中国各大产业带稳订单、稳就业,从今年3月起,拼多多先后推出了“产业带复工大联播”“拼交会”等战略项目,利用平台优势,帮助各大中小制造企业渡过难关、转危为机。芬香平台则依托自身优势推出“芬香助力就业计划”,计划在半年内帮助10万人解决就业。6月6日,公司还与北京今日东方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合遵电子商务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了“芬香星耀达人运营中心”,旨在打造一个社交电商直播运营培训基地,带动周边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妇女、残疾人掌握“互联网+电商+直播销售”的技能和经验,增强个人和家庭创收的同时,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助农脱贫奔小康。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表示,新就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既能扩大就业空间,又创造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就业机会,赋予劳动者更大选择空间。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