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15 09:44:55 浙江物流网
冷链物流是大连市推动“四个中心”建设、发展高端服务业的重要战略之一,是大连港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重点产业,更是把大连港建设成为现代高端服务功能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
今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要“支持各地开展集装箱运输、商品车滚装运输、全程冷链运输、电商快递班列等多式联运试点示范创建。”——成为近年来我国针对冷链物流业发布的又一高层级的意见文件。在一系列冷链物流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先试先行、提前布局的大连港驶入了冷链物流发展的快车道,向着建设大连东北亚冷链物流中心的目标加速前进。
基建先行剑指百万吨级冷库群
随着冷链市场急剧扩张、消费者需求持续增长,我港为进一步服务好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自2012年起启动了冷链产业布局建设。
近年来,集团作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旗舰,始终致力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完备的集疏运条件、密集的航线网络、丰富的冷链货源及自贸区、保税港等政策优势,现已形成全国沿海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技术最先进的大窑湾保税港区冷链物流中心,也是国内唯一一个集保税港区、专业冷藏船泊位、集装箱码头及冷库群于同一区域内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中心。大窑湾冷链物流园入驻的国内外物流企业达百余家,其中不乏大连港毅都冷链、恒浦、獐子岛中央冷藏等知名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服务功能涵盖水产品、水果、肉类等货种的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贸易与分拨配送。
今年3月,仓储能力达12万吨的大连口岸最大单体冷库——大连港毅都冷链二期1号冷库正式投入运营。由此,大窑湾冷链物流园区冷库仓储规模已达到40万吨,遥遥领先青岛、天津、上海等国内沿海主要港口,冷库规模连续多年领跑全国,预计2020年将形成100万吨级冷库群及冷链物流配套产业群。
创新引领为冷链发展加档提速
目前,冷链物流信息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生鲜产品的质量,增加了物流成本。为改善这一问题,集团正在加快建设无缝透明的公共冷链信息服务平台,全力打造“互联网+”冷链物流追溯平台。
追溯系统是冷链物流追溯平台的核心系统。通过追溯系统,B端客户只需提供单号就可以实时追踪货物口岸状态、关检情况、堆存信息、金融质押状况、物流配送等相关信息;C端客户可依据追溯码及时了解商品来源、加工运输、质检、配送等信息。追溯系统在产品产销过程中无疏漏、全方位的跟踪,将为消费者提供“看得见”的安全食品,为企业提供“摸得着”的改善方向。
作为平台内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整合堆场配置和车辆调度的堆场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通信模式,形成卡口、中控、车辆、堆场作业网络式联动执行监控的可视化管理,加强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管控能力。堆场管理系统建立的统一调度中心,有助于制定可行性疏港、堆捣规则,实现任务和资源的统一分配,进而提升企业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未来,集团将以大窑湾冷链物流园为核心,着力打造冷链物流供应链与全程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创新冷链物流发展模式、推进“互联网+冷链”工程,提升冷链技术及信息化水平,实现冷链物流向高层次、高端化发展。
多点布局拓展冷链物流服务网络
近年来,集团通过实施“立足大连、辐射东北、覆盖全国”的布点战略,将冷链服务网络由北向南延伸至东北、华中、华南等地区,初步形成了具有网络化、一体化、互动式发展格局的冷链物流服务网络。
为尽早实现建设成为东北亚冷链物流中心的目标,集团紧紧抓住冷链产业快速增长的黄金机遇期,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丰富的冷链产业要素以及相关政策支持,提出建设以大连为口岸、以沈阳东北冷鲜港为中心、以哈尔滨、长春、通辽等为支点的东北冷链物流体系布局;规划建设以华东、华南、华中等冷链物流区域为节点的全国冷链物流体系,实现网络布局的快速扩张,叫响大连港冷链物流服务品牌。
目前,集团在建的冷链项目覆盖大连、沈阳、郑州等城市,规划建设项目有广州、北京、长春、上海、哈尔滨等。其中,位于沈阳的东北冷鲜港项目是抢抓东北振兴机遇的一个重点民生项目,也是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向东北腹地延伸的重要节点。2017年9月,东北冷鲜港首次完成进口冷冻肉品的报关、报检、查验及通关全过程,成功将港口功能复制到沈阳。
华中冷鲜港是集团与河南机场集团于2016年携手共建的冷链项目,成为全国首个海港与空港冷链业务合作项目。目前,集团正在与广州港积极推进华南冷鲜港项目,该项目将建设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冷链物流基地,弥补华南区域冷链节点空白,与大连、沈阳、郑州等枢纽节点互相配合,形成南北呼应、覆盖全国的冷链物流网络。
辐射海外畅通国际冷链物流通道
2016年6月,大连港“拿到”全国首张国际中转水产品货物原厂地证明和卫生证书,成为国内第一个可以向国际中转冷藏货物出具原厂地证和卫生证的港口,极大提升了大连港建设国际水产品中转港的竞争力。目前,针对俄罗斯、日本、韩国远洋捕捞渔船等主要客户的国际冷藏中转业务日见成效,冷藏水产品等国际中转业务正以每年60%的速度快步发展。
为进一步畅通冷链产品进出口物流通道,集团不断创新冷链运输模式,拓展业务辐射范围、壮大港区冷链产业。搭乘“一带一路”的东风,集团2016年3月成功开通全国首组冷藏集装箱班列,开创了“国际海运+冷藏班列+公路短驳”的多式联运新模式,填补了中国铁路不带动力运输冷藏集装箱货物的空白。在此基础上,同年8月开通了全国第一列全冷藏过境班列,将河北鲜梨、广东蜜柚、山东大蒜等冷鲜货物运往俄罗斯,与以往的模式相比运输时间减少60%,中俄间稳定、高效、便捷的冷藏产品贸易全新物流通道就此建立。去年4月,集团利用海洋联盟美西至大连直航航线,成功打造西雅图至大连“冷藏精品快线”,冷藏货物全程运输仅需12天,较以往经香港、釜山等港口中转的模式全程时间缩短了40%,较空运方式物流成本更是节约了40%以上,在保证食品新鲜品质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
如今,每年从大连口岸进出口的冷藏集装箱超过20万标准箱,进口水果、冻肉等冷藏货物份额多年位居全国前列。菲律宾的香蕉、智利的车厘子、澳大利亚的牛肉、俄罗斯狭鳕鱼……大量“引进来”、“走出去”的水果、肉类、海鲜在大连港分拨、转运,销往广阔的国内市场,成为民众“菜篮子”里、餐桌上的常见食品。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