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02 08:58:15 中国证券报

顺丰控股等快递物流企业大力布局物流无人机。专家表示,无人机商业运输刚起步,市场需要培育,并应完善监管。
快递企业发力无人机
顺丰控股日前宣布,旗下子公司江西丰羽顺途科技有限公司获颁国内首张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证。
顺丰控股相关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顺丰无人机包括多种机型,可覆盖不同的业务场景,大型无人机载重量超过1吨,小型无人机载重在5公斤-25公斤。
2012年,顺丰控股创始人王卫就提出发展物流无人机的设想,并于2013年开展运营试点相关工作。2017年,顺丰控股自主研发的Manta Ray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问世,顺丰与赣州市南康区联合申报的物流无人机示范运行区的空域申请也获得正式批复。
其他快递物流企业布局无人机的热情也是高涨。
2015年,京东无人机项目立项。2016年5月,京东成立X事业部,布局了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三大板块。公开资料显示,京东自有的无人机已经能够实现100公里/小时的飞行速度,载重量在5-30公斤。此外,京东对载重1吨的无人机进行了测试。
中通快递集团已在浙江乐清公司启动无人机邮路试运行,并成功完成首次试飞。该款无人机采用六轴设计,配备25升大容量货仓,最大载重10公斤,最大航程可达30公里。
苏宁计划围绕无人机上下游配套产业在全国建设5000个无人机智慧物流枢纽,覆盖无人机通航、研发、生产和售后的地面服务网络,集中管理无人机行业资源。
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无人机商业配送领域刚起步,企业进入早容易得到市场认可。但布局无人机“很烧钱”,背后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同时具有一定的广告效应。
专家表示,无人机正在成为“新风口”,但受制于技术、成本以及政策等因素,物流无人机仍停留在测试或概念阶段。未来在末端配送、干线的高速公路运输以及边远地区,无人机前景广阔。
重载无人机是方向
民航局副局长王志清表示,中国首张无人机航空运营许可证的发放,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无人机运输的新阶段。试点企业需把握机遇、找准定位,推动偏远农村无人机物流配送网点的布局,形成经验,形成制度,复制推广,以点带面。
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无人机运输监管领域缺乏明确的规范以及法规,监管归属部门也不明晰,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徐勇表示,无人机的安全性需要重视,对航线安全、居民区安全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通过尝试,针对痛点问题制定完善监管办法。
“无人机技术方面比较成熟,如果解决了监管问题,大规模商用可能较快实现。”徐勇表示,“轻型无人机单件运输成本较高,重载无人机是快递运输商用的发展方向。”
顺丰科技负责人田民表示,将建设物流无人机覆盖网络,依托顺丰现有的资源,在非人口密集、涉山涉水的偏远地区,扩大物流配送范围,提升物流服务时效。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7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6.7% 增速创年内新高
- 今年188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投资补助资金下达完毕
- 数字赋能深入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 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 陆海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活力涌动
- 跃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提质向新
- 市场监管总局拟出台新规强化网络食品安全监管
- 两部门发文明确快递服务等增值税政策
- 国家邮政局:2025年7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5.2%
- 上半年邮政行业规模保持高位运行 国内快递业务增长较快
- 国家战略视野下“十五五”江苏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趋势研讨会在淮安举办
- 江苏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首次降至12.8%!上半年节约物流成本超1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