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15 11:12:27 中国储运
冷链物流与物流行业同趋势增长
观点:相对于物流行业,当前我国冷链物流企业中龙头企业已经产生。冷链物流企业前十名始终位于前列,且营收规模不断增大。
在刘京秘书长看来,“物流市场发展以来市场不断细分,专业化增强。冷链物流市场多样化增强,市场加强细分,趋于成熟化。”
从基础设施上看,现在对于冷藏车的需要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十年来,我国公路里程增长很快。而冷链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为公路运输。2008~2016年,冷藏车总量逐年增加,2016年~2017年在共享经济的影响下,冷藏车数量递减。
相比冷藏运输车,冷链物流仓储设施一直处于增长态势,2017年我国冷链容量相对于2008年增长了325%。
刘秘书长介绍说:“物流行业与冷链物流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物流园区分为综合服务型、商贸服务型、货运枢纽型、生产服务型、口岸服务型五种类型,其中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所占比例最多。冷库类型分为低温库、中温库、高温库、气调库、速冻库五种类型,其中又以低温库占比最多。”
从物流十年与冷链十年50强企业主营业务对比来看,物流市场、冷链市场趋于完善,各类物流企业、冷链物流企业均快速发展。
据中冷联盟分析显示,物流50强企业主营业务分为商贸物流、综合物流、水运物流、港口物流、能源物流五种,其中商贸物流占比最多高达35%。冷链物流50强企业主营业务分为农批物流、城市配送、专干线冷链物流、食品商贸四中,其中农批物流企业占比最多,达到36%。
冷链发展趋势
观点:值得关注的一点是通过银行对专线利润的评估,由之前营业额的5%调整为3%。金税三期上线之后,很多之前能避税的,变得不能避了,专线利润进一步缩减。
趋势一:冷链新势力产生
新势力第一股电商快递“三通一达”携资进入市场,顺丰冷链快运业务急速增长,全峰快递以及亚风快运布局零担快运;新势力第二股区域零担老大壹米滴答成功连接,成为区域零担小霸王;新势力第三股平台型整合德坤;新势力第四股中铁物流、远成物流、东宇物流;新势力第五股空运南航;新势力第六股合同物流宝供、新杰、恒路、海格、虹迪、大恩;新势力第七股平台企业卡行天下、天地汇;新势力第八股专业物流冷链、危化;新势力第九股供应链九曳供应链;新势力第十股金融服务唯你金服。
趋势二:生鲜电商迅速发展
在电商平台的兴起推动下,以顺丰为代表的快递企业迅速发展,跻身物流企业前50强企业且排名稳步向前,营收逐年上升。
趋势三:资金积极涌入
从2012年开始,生鲜电商正逐渐深入消费者的生活,各冷链企业开始向生鲜电商延伸和转型。据统计,当前我国生鲜电商市场渗透率只有1%,与其他行业相比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刘秘书长透露,“电商行业也积极布局冷链行业,生鲜电商推动了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在他看来,生鲜电商行业兴起使得社会资金积极涌入。
趋势四:“并购重组”活跃
从中冷联盟统计数字看,冷链行业重组并购案例一共19件,冷链行业重组并购活跃,企业积极布局冷链行业,行业内企业多“强强联合”,意在冷链行业占据发展优势。强强联合之下,冷链呈现出“链条化”发展,“中国食品商业化、农产品商品化正在形成,全程供应链服务更受客户青睐。”刘秘书长介绍说。
趋势五:专线市场利润下降
2017中国冷链好专线活动调研得知,2016年货量上升但是相对2015年利润收入下降。据刘秘书长分析,“这是因为适应专线公司的货源进一步减少”。据了解,瞄准3~15吨整车拼车市场的大车队出现,定位300公斤到3吨的大零担全国网络不断崛起,以区域服务为主的传统专线企业遭遇两面夹击,其原有价格体系适应的货源结构开始遭到不断挤压。9.21之后,整个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专线老板开始疯狂上车,期望可以从“赚货上的钱”过渡到“赚车上的钱”,这条路真能走得通,走得稳吗?与此同时,成本在连年上涨。
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许多专线的到货网点总是在不停搬家。搬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损失装修费和客户。哪个客户敢把货交给一直在搬家的公司?提货和送货成本居高不下,小票货大量流失。工人工资,租金等固定成本年年上涨,造成了专线利润普遍下降。
对冷链的思考
观点:新的一年里,把握政策方向。当前正处于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阶段,国家政策向好,冷链市场推动力强劲,大中型企业战略意识觉醒,积极布局。当前冷链物流企业应当把握国家政策方向,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同时,国家加大对于冷链行业的监督和管制,推动冷链标准化发展。
要加强国际冷链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主要加大中国与东盟、欧洲的合作与交流,中欧班列的运行,将国内28个城市与11个国家的29个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在刘秘书长看来,“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与实施,开放了我国的国际贸易,直接促进了跨境食品的需求与冷链物流的发展。”与此同时,发展“冷链供应链”,中国食品商业化、农产品商品化正在形成,全程供应链服务将更受客户青睐。
刘秘书长强调在供应链整合的过程中应注意:
一、制度创新,增强成员之间的信任,不能用任何一个整合或是被整合的企业文化制度去实施管理。
二、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过程、协作过程、服务质量的控制。
三、模糊产权,不能追求合并的规模,而是要考虑合并的优势发挥和核心竞争力的树立。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