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僵尸企业”牛鼻子 钢铁煤炭去产能要有动作有套路
发布时间:2017-03-02 10:21:05 中国经济网

2月28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提出,深入推进去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中央要求上来,坚定不移处置“僵尸企业”。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系主任文雁兵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产能”是今年政府工作的攻坚战。但是,首先要弄清楚我国产能过剩的状况,其次要做好“去产能”对短期经济和就业的影响研究,再出台精准合理的政策措施。
根据相关数据和研究,从出清“僵尸企业”角度看,目前中国僵尸企业比例最高的五个行业分别是钢铁、房地产、建筑装饰、商业贸易和综合类。从所有制角度来看,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僵尸企业”占比最高。
文雁兵表示,从产能利用率来看,钢铁、煤炭、水泥、有色、石化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水平在全部行业分类中排名倒数。因此,2017年去产能的重点领域是钢铁、房地产、商贸、煤炭、水泥、有色、石化等行业。
去年各省市坚决执行去产能任务,成果明显。2月27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对2016年钢铁煤炭去产能激励省份名单进行了研究,综合考虑各地区去产能实际完成情况和工作积极主动性等方面,拟提请激励通报表扬9省市:其中钢铁方面包括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省;煤炭方面包括山西、山东、河南、重庆、陕西五省。
文雁兵告诉记者,要按照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去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需要精准调控,杜绝“僵尸企业”复活。为此,一是要有侧重有突破,要以钢铁、房地产和煤炭等行业为重点突破。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需要顶层设计的创新,也要给地方和企业减产能更多空间,推动市场化的兼并重组,发挥优势企业的主导作用,用市场化的办法来解决市场中出现的问题,提升生产效率。三是要有动作有套路,各级政府要简政放权“减、转、进”,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2017年去产能的力度将不会有所放缓,政策层对处置“僵尸企业”的态度更为坚决。2017年国企债务违约风险较高,不过,债务置换、PPP项目等政策对地方融资平台存在托底,短期内违约风险不高。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神州控股联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数据开放互联和供应链绿色可持续发展
- 全国首个综合保税区低空运输智能通关模式启动
- 涉外卖员、网约货车司机权益 最高法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相关案例
- 张国清出席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式并在福建调研时强调:不断提升数字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 长安凯程V919全球预售开启,11.99万元起!扬帆启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91万亿元 工业品物流总额比重超八成
- 国家能源局出台举措 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 去年全国重点地区快递服务全程时限53.88小时
- 十部门联合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到2027年交通行业电能占比达10%
- 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