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信息 > 正文

顺丰“双十一”限流快递企业瞄准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6-11-17 11:12:47 中国经济网

11月16日,中国的“双十一”不仅是消费者和电商的盛宴,也是快递企业的一个“金矿”。国家邮政局曾预计,今年“双十一”当天产生快递订单超过10亿件。尽管今年消费者普遍感觉快递到货速度比往年快了许多,但一些快递公司野蛮装运、投递服务质量打折,或因爆仓无序占道遭投诉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事实上,从“双十一”到春节历来是快递行业的传统旺季,也是各大快递企业攻城略地的大好时机。在以数字论英雄,以规模话短长的思维定式下,各大快递企业一贯极为看重“双十一”当日的件量数字。更为重要的是,今年是快递企业扎堆上市,行业走向资本之路的重要一年,圆通、中通已经完成上市,顺丰借壳鼎泰新材(50.060, -0.41, -0.81%)、韵达借壳新海股份(52.100, -0.37, -0.71%)也将到位,显然,今年“双十一”已成为快递企业完成华丽转身的重要时点,各家快递企业也似乎比以往更需要一份靓丽的“双十一”成绩单,来为资本市场注入强心剂。

然而,面对这场业绩“大考”,行业龙头企业顺丰速运却在今年“双十一”反其道而行之,执行了颇具勇气的“限流”政策。顺丰内部人士对此解释为,这是为了确保业务高峰时期顺丰的服务品质和客户体验始终如一,在重新梳理、规划高峰业务资源后,决定将优先保障长期合作伙伴的服务体验,采取“限流”措施。”

一家即将成为上市公司的企业,在“本该”追求更大利润和规模的时候,却推出更务实的举措,以确保不降低服务质量和声誉,这也是这家快递企业延续其不走寻常路,寻求差异发展的传统。

在民营快递企业中,顺丰的形象有点特殊,其品牌和口碑在业内首屈一指。作为最早的几家快递公司之一,顺丰初期和其他企业一样采取加盟制,在那个野蛮扩张攻城略地的年代,顺丰第一次走上差异化道路,在2002年完成加盟改直营,于深圳设立企业总部。此时加盟与直营的模式之争还未显现,各家公司仍然停留在多买车才能多拉货这个“小目标”上,顺丰第二次走上差异化道路,于2009年成立航空公司,开始大规模扩充航空运力。插上翅膀的顺丰一发不可收拾,“精、准、快、信”成为顺丰最大的特色。日益增长的件量对信息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顺丰第三次走上差异化道路,率先成立科技公司,对公司进行系统性信息化改造,用信息技术打造标准化的管理流程。

数据证明顺丰的选择抢占了市场先机。根据国家邮政局《关于邮政业消费者申诉情况的通告》统计,2015年度全国每百万件快递有效申诉数平均为13.38 件,而顺丰月平均申诉率仅为 2.06 件,在国内第三方快递服务企业中排名第一。2015 年,我国快递市场业务量达到 206.67 亿件,业务收入达到2769.60 亿元,而顺丰仅凭17亿票的业务量,就换来了481亿元的营业收入和11亿元的归属净利润,业务平均单价高达23.81元,2013年到2015年,顺丰速运物流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5.05%、17.55%和20.42%,竞争优势异常明显。

今年的“双十一”,顺丰再一次走上差异化道路,通过“限流”措施保障服务质量与客户体验,顺丰的选择无疑有利于保证它在商务快递和中高端快递中的地位。尽管这并非是企业追求利润与规模化的常规做法,但欲成为上市公司的顺丰却大胆取舍,以此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从业绩承诺来看,顺丰在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度预测实现的合并报表范围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分别不低于21.8亿元、28亿元和34.8亿元。顺丰2016年半年度财务报表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0.87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7.53亿元。加上旺季的发力,本年度顺丰当可轻松超出净利润承诺。顺丰亮眼的业绩表现,是对顺丰总裁王卫多年来专注于高品质服务的肯定和回报。

可以预见的是,顺丰未来将持续专注于服务品质的提升,打造大而强的中国快递企业。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