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物流 > 正文

智慧物流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发布时间:2016-08-02 09:03:13 北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变革正在兴起,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产业进程全面推进,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去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提出了“互联网+高效物流”等11项重点行动。这是新常态下我国创新战略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上周7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从国家层面部署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相关文件预计近期将要出台。智慧物流是互联网+高效物流的重要内容,也是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今天,我们在临沂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智慧物流,对于落实互联网+高效物流要求,践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显。从增长速度看,我国经济运行平稳,上半年GDP增长6.7%,高于全年预期目标阈值的下限,呈阶段性企稳态势。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0%,延续缓中趋稳态势;从经济结构看,第三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4.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8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3.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3.2个百分点;从发展方式看,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改善,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2%;从增长动力看,新经济发展的态势良好,上半年网上零售额增长28.2%,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当前,在全球经济进入转型期,增长呈现减速趋势的大背景下,平稳增长是我国经济运行的最大亮点,也为转型升级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和增长动力转换将进一步加快,这为新常态下各行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指明了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服务产业,顺应新常态发展要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有力保障了社会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0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5万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回落1.8个百分点。物流业总收入3.8万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全社会完成货运量197.4亿吨,同比增长3.1%,增速比上年同期有所放缓。6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5.5%,呈逐月回升态势。初步预计,我国物流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社会物流需求增速将有所回升,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可比增长6%左右。
二是物流需求分化明显。近年来,与生活消费相关的物流需求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6.1%,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受消费物流需求增长拉动,上半年全国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132.5亿件,同比增长56.7%。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品物流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上半年,工业品物流总额99.9万亿,同比增长6%。由于煤炭、钢铁等大宗生产资料物流需求持续低迷,相关物流实物量出现明显下滑,上半年铁路煤炭运量降幅超过10%。同时,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高端物流需求快速增长。上半年高技术产业物流增长10.2%,增速明显高于工业平均水平。
三是运行效率有所改善。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比上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有所加大。这既有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随着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上升,物流实物量将受较大影响;同时,也有产业提质增效的原因。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1%,连续两个月减少;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4.9天,同比减少0.5天,去库存带动物流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当然,这一比率变化也受GDP、货运量等指标数据调整的影响。
四是发展动力逐步转换。近年来,物流领域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集成创新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创新驱动正成为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来源。特别是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为互联网与物流业的深化融合指明了方向。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于孕育期,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在消费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形成了较强的规模优势和先发优势。2015年,全国网民数 6.88亿,互联网普及率50.3%,较上年提升了2.4个百分点。全国网上零售额为3.9万亿,比上年增长33.3%,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水平。阿里巴巴全年平台交易额超过3万亿元,京东全年交易额达到4600多亿元。消费互联网总体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和新动能。下一阶段,互联网将加快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这是新常态下构筑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战略选择。与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涉及范围更广、影响面更大、配套服务更多,将大大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互联网+高效物流是产业互联网的重要领域,通过互联网与物流产业的深化融合,发展多种形式的高效便捷物流新模式,促进物流与制造、商贸、金融等的互动融合,最终目标是建立创新驱动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
智慧物流是互联网+高效物流的重要内容,也是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形态。近年来,以电商物流为代表,凭借互联网先发优势,纷纷推进智慧物流体系建设。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络打造数据驱动、开放协同的社会化物流平台,通过大数据预测包裹量,引导商家备仓发货,帮助快递企业调配运力资源,建立起了一张广至全球范围,深入城乡社区,虚实结合,智能互动的大数据物流网络,提升了社会物流运作效率。还有2014年下半年在兴起的一批车货匹配平台,借助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对标消费互联网中的滴滴打车模式,针对公路货运市场中个体司机分散经营的格局,开展车货信息匹配撮合交易,希望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闲置问题。由于产业互联网的复杂性,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简单的照搬消费互联网的成果模式难以快速复制,车货匹配平台与产业的融合仍有待进一步深化。
总体来看,智慧物流是指以互联网为依托,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与物流业的广泛连接和深度融合,实现物流产业智能化,提升物流运作效率的新兴业态。智慧物流的核心是融合,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与物流业机械相加,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改造、优化传统物流效率低下的问题,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重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智慧物流成败的关键是思维、理念及模式的互联网化。智慧物流的武器是连接,依托物联网等自动识别与数据获取技术,将物流相关方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与通讯,保证物流全过程的情景感知。“物流在线化”是智慧物流的基本要求。智慧物流的基础是数据。物流在线化将产生大量在线业务数据,“业务数据化”为数据挖掘、智能分析,解决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创造了条件。这也是智慧物流区别与传统业态的本质差异。智慧物流的目标是智能化,通过对物流赋能,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互对话,智能配置物流资源,优化物流环节,从而系统提升物流运作效率。
从发展阶段看,智慧物流可分为基础期、导入期、成长期和发展期等四个阶段。基础期以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包括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终端等在内的信息基础设施在行业内的推广和广泛应用,为智慧物流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导入期以智慧物流互联互通为主,借助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实现物流在线化和业务数据化。“万物互联”为智慧物流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成长期以产业融合为主,互联网与物流业深度融合,改变传统产业的运营模式,为消费者、客户以及企业自身创造增量价值。数据代替库存、数据驱动流程、数据重塑组织成为智慧物流重要驱动力。发展期以智能化为主,在万物互联和深化融合的基础上,开发人工智能实现智能配置物流资源,形成智慧物流生态体系。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基础期向导入期过渡的重要阶段,发展空间巨大。当然,这四个阶段是可以并行发展的,这对传统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挑战。
当前,我国物流业下行压力较大,发展智慧物流是物流业新的增长点。智慧物流兴起激发了行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市场新进入者的参与,催生出一批像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运力优化、互联网+仓储交易等的新业态,成为物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源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壮大,起到了市场风向标的作用,改变了传统市场格局,是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发展智慧物流是物流业提质增效的新路径。智慧物流从物流基础设施入手,通过全流程的在线化和数据化,打破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全面改造行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和分工体系,核心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发展智慧物流是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智慧物流不是颠覆传统行业,而是通过智能化手段改造传统物流业的基因,由劳动和资本驱动转为效率和创新驱动,为消费者、客户以及企业自身创造增量价值,带来新的业务来源和收入增长。因此,传统物流企业不应害怕被新进入者颠覆,而应抱着开放的心态,客观看到新进入者带来的新情况,树立开放竞合的观念,与新进入者以及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商业新生态。开放、共享、协作、共赢是智慧物流的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新兴企业和传统企业在智慧物流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是,现阶段我国发展智慧物流还存在一定现实障碍。主要是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和布局不够,新兴企业对物流产业的理解和把握不深,传统企业运营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受传统监管模式和体制机制制约,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互联网信息接口和相关标准尚未统一,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问题亟待解决等。这些问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主体予以重视和解决。
从国家层面,传统政府监管方式正在成为制约智慧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产业的互联网化,行业组织方式、服务模式和分工体系加快向去中心化、去边界化、去中间化转变,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分离,按照传统的集中式监管方式和地域型监管架构,很难进行有效监管。国家多次发文鼓励的“无车承运人”模式,受传统监管政策规定影响难以纳入有效监管范围。同时,由于无车承运人整合的是分散个体司机资源,难以解决个体司机异地开票和责任保险问题,也是导致无车承运人模式难以有效推广的政策障碍。最近,交通运输部正在制定无车承运人试点相关政策,国家税务总局也在积极推进企业异地开票问题,无车承运人政策有望实现落地。此外还有政府信息公开和共享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政府监管信息是信息互联的重要一环,目前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的落实,争取建设开放透明的政府监管体系。相信随着政策环境和监管制度的改进,将充分释放智慧物流的潜力,助推智慧物流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十三五”时期,随着国家对智慧物流的重视和关注,相关支持政策措施的出台,智慧物流发展面临广阔的前景。物流业把握智慧物流发展机遇,加快转型升级,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准备工作。
一是转换思维方式。智慧物流的发展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这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对物流市场、用户、产品、企业及整个生态体系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要参照互联网去中心化、自组织、个性化的运作方式,重构商业模式、组织方式、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推动管理方式、运作模式等企业内在形态的调整,重构企业观念、组织和流程。最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回归价值创造的商业本质。
二是基础设施投入。智慧物流的发展前提是互联网在行业内的广泛安装。传统物流企业信息化往往采用由内而外的发展,信息内部化和孤岛问题凸显。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终端等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帮助企业直接接入互联网,促进了信息的广泛流动,实现了信息更广范围的分享和使用,大大降低了信息处理成本。因此,要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全面实现物流业务的数据化,充分释放信息和数据潜能,为智慧物流奠定大数据条件。
三是实现普遍连接。智慧物流的生态体系建立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之上。要借助互联网基础设施,全面实现物流的在线化,促进整个生态体系中各参与方的情景感知和智能交互,从而在企业与客户间形成新的商业关系。其中,信任性关系的沉淀是普遍连接的阶段性目标,也是商业价值创新的基础。下一阶段,无车承运人试点开展后,如何通过普遍连接建立无车承运人与个体司机间的信任关系,是决定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
四是加强互联共享。智慧物流打破了传统的物流分工体系。由于信息处理成本的大幅降低,物流在线化和数据化成为可能,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可以像互联网一样,实现实时响应。原来专业化的分工协作方式逐步被实时化、社会化、个性化取代。众包、众筹、分享成为新的社会分工协作方式。这就要求企业重新思考市场分工体系,系统调整资源配置和分工安排,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分享经济模式在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充分体现了分工协作的社会化趋势。
五是推进深化融合。当前,我国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大部分物流企业还没有找到产业互联网化的可行路径。智慧物流依然遵循价值创造的商业本质,要推动互联网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融合,利用互联网再造流程、管理和模式,提升企业运作效率,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形成企业创新力和生产力,创造新模式、新业态。与新进入的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了自身核心竞争力,如何深化与互联网的融合,提升和再造核心竞争力是行业发展新机遇。
六是创建生态体系。生态体系的重构是智慧物流最终成功的标志。未来的市场竞争是生态体系的竞争,选择生态体系的合作伙伴、规划伙伴间的分工协作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随着参与者的增加和分工协作的复杂化,生态体系的建立成为考验产业互联网化的关键。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带动互联网深入上下游产业链条,物流企业有望借助互联网加强对产业链的控制,扩大生态体系范围,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掌控能力,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