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物流 > 正文

生鲜电商普遍亏损,自建物流是个坑?

发布时间:2016-02-22 09:27:07 互联网

近几年生鲜市场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其中2013年生鲜电商的交易规模为130亿元,2014年为260亿元,2015年达412亿元,预计2016将达664亿元。数据证明生鲜电商市场具备庞大的市场商机,同时生鲜电商市场的高速发展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使得行业发展前景更加光明。

现阶段,生鲜电商行业的产业链和业务模式已经初步稳定。主要分为综合平台类(京东、天猫亚马逊)、垂直细分(本来生活、优菜网、中粮我买网)、依托物流(顺丰优选)、依托线下超市(永辉、沃尔玛、华润万家)、社区O2O(微信、许鲜)。目前,京东、天猫等大公司的生鲜频道主要是综合平台类,而市场上大部分创业公司则采取垂直细分业务模式,通过定位细分人群或提供细分服务得到市场的认可。在用户消费升级的时代,以本来生活、优菜网等为代表的提供中高端特色生鲜产品的电商将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

生鲜APP开发具备庞大的需求

移动互联网发展不断满足用户足不出户的消费需求,大量的用户成为“懒患者”,如买菜不出门、吃饭不出门、看病挂号不出门、健身办卡不出门,一切业务交由APP解决。

相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生鲜电商的主要受众群是年轻人,其主要原因包括:年轻人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具备“快捷、上门服务”等因素的生鲜电商更能够满足生活节奏快、忙碌工作状态下的都市青年。而生鲜APP的存在为用户打造轻松的购物环境,大大提高了采购便利性。

中粮我买网名列2015年生鲜APP排行榜榜首,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其背靠中粮,聚焦进口食品、生鲜品类和自有品牌的打造,一方面是借助着中粮集团海外采购渠道的优势,为平台消费者在全球范围内精选优质产品以及借助平台的大数据,精准抓住中国消费的口味实现定制化产品供应。另一方面,基于中粮在食品产业运营经验,抓住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品质的需求痛点,为用户打造极致“新鲜”体验,提供更高品质的购物服务。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这个行业的痛点一直未解决。仓储、冷链物流、正常损耗带来的高运营成本是所有创业公司需面临的问题。冷链物流配送是生鲜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谁在这方面做得好,谁就将迅速获得市场份额。因此,2015年生鲜电商平台出现三大特点:背靠电商巨头,获得大公司资金和物流支持;背靠超市,“互联网+传统电商”轻模式电商发展迅速;自建物流,打造同城配送生态系统。

2015生鲜电商多亏损

2015年是移动生鲜行业最火热的一年,市场发展较上一年翻了一番,生鲜电商被称为电商领域新蓝海。但是与此同时又有很多生鲜企业倒下。但是在具有近万亿规模的生鲜市场,其目前渗透率上不足1%,大量的生鲜企业倒下,其具体原因是:

首先是强需求胜过一个好产品。从用户消费习惯方面看,当下大部分的消费者是通过线下购买生鲜产品,主要原因是线下的水果可以随意挑选且较为新鲜,但是当线上的价格降到35%的时候,消费者则通过线上进行购买,为此万亿级生鲜电商市场就靠着补贴大战培养了用户消费习惯。

其次是物流问题,因为生鲜电商运营需要面对供应链、冷链系统和物流三方面的难题,为了保证为用户提供必准化品质的产品,企业需要支付大量的物流、保鲜成本,那些缺乏相对稳定的用户群,没有足够资金支持的初创企业及中小型生鲜电商在发展中则面临着物流配送、高损耗高成本以及生鲜品质等现实问题。

第三方生鲜APP开发公司广州酷蜂科技运营总裁表示,虽然移动生鲜行业发展之路艰辛,但是市场仍然具备庞大的需求,良好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看好的,同时其还表示未来塑造产品的重点在于帮助生鲜电商企业解决阻碍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降低高耗产品的运营成本;培养用户消费习惯等。

为此对于生鲜企业来说,如果想要抓住最后一条救命稻草,需要站在自身发展的角度上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在产品服务方面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打造让用户尖叫的、超乎预期的产品。

自建物流或是行业伪命题

事实上,生鲜市场潜力巨大已是多方共识,过去十年间互联网在多方面对生活的介入,用户开始将品质和便利性作为消费的重要考虑因素。

不过在这个渗透率仅为1%、市场预期规模却高达千亿元的潜力市场中,面向消费者终端的第三方冷链B2C宅配物流发展至今仍然极其缓慢,最后一公里配送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解决这个困境,以京东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平台开始耗巨资大举在全国建设自有仓储与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但这里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把物流和物流方案设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些混淆,以为自建物流就是要买车,建仓库,实际上这是两码事。

前不久,在北京所举办的一场中国生鲜电商发展研讨会上,物流和行业专家们针对目前行业内大量热钱涌入、B2C纷纷自建冷链物流的现状,指出目前电商建冷链是个伪命题,重复建设带来资源浪费成本最终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并直指京东做生鲜的主要原因,或是因为京东物流成本太重,必须靠生鲜这种复购率高的行业来分担成本,缓解持续亏损局面。

生鲜电商经营的果蔬、肉禽等产品,仓储需要分为常温、恒温、8°-15°、0°-8°、零下18°五个温度区,这是非常高昂的建仓成本。以一个5000平方米的标准温区冷库来说,硬件投入要在2000万元上下,若仓储覆盖华东、华南、华北三大区域,起码需要1亿元的成本。而以国内冷链园为例,上海冷链利用率仅为67%。这种前面烧钱引流,后面烧钱建仓的模式导致资源配置极为不合理,正如喵鲜生总经理何春雷所说“总不能为了喝牛奶,就直接牵头牛回家养吧?”

当下的现状,类似京东的生鲜平台虽然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自建冷链物流,但目前仍然亏损状态,仍需依靠“平台输血”来补自己的虚。根据第三方数据,目前冷链成本普遍占客单价40%—60%,这种重复建设带来资源浪费成本最终有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从而使得整个行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所以对生鲜电商来说,自建物流是要有自己的供应链规划和物流管理体系,而不是单纯重金进行冷库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况且目前陆续出现的配套冷链企业,也为先解决产品确定性问题,后解决到货确定性问题的冷链物流模式提供了保障,更符合生鲜电商现阶段的发展需求。此时资源也能更多的投入到上游农产品标准化、售后服务标准化等核心问题中。

在2015年,生鲜电商市场的高速发展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你只需要略看一下这个圈子里的主要玩家,就会明白它是多么的“炙手可热”。易果生鲜、沱沱工社、本来生活、天天果园、中粮我买、顺丰优选、美味七七等纷纷扎堆布局,同质化现象极其严重。未来的生鲜市场一定个性化的时代,喵鲜生和阿里大数据的结合将能够发挥巨大的能量。阿里将数据和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生活习惯紧密联合,通过这些数据的整合,能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营销和推广,这将成为助力喵鲜生成为行业黑马。

未来,各类生鲜电商将进行如何的玩法,谁将成为最后的赢家,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