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2-02 10:29:08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
从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调查、发布的钢铁行业PMI指数来看,2016年1月份延续了上个月的回升势头,为46.7%,较上月回升6.1个百分点,为近9个月以来的最高。但钢铁行业PMI指数已连续21个月处在50%的荣枯线以下,显示钢铁行业景气度依然处在长期低迷局面。主要分项指数中,除产成品库存指数外,均呈现回升态势。生产指数两连升至近5个月以来的高点,新订单指数两连升至2014年7月份以来的最高,新出口订单指数时隔四个月以后重回50%以上的扩张区间,购进价格指数升至近4个月以来的最高,而产成品库存指数则两连跌至2013年8月份以来的最低。PMI显示当前钢铁行业供需均环比有所活跃,产业链去库存取得积极成效,在供给侧改革成为宏观政策主基调、钢铁行业去产能有望取得实质效果的形势下,我们认为后期钢材价格出现反弹的概率增加。但当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压力依然沉重,需求端或现萎缩,将会打压钢价上升的势头。
一、钢厂生产有所活跃
2016年1月份,钢铁行业生产指数较上月上升7.1个百分点,达到45.6%,为近5个月以来的高点,但已连续17个月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与此同时,和生产相关的采购活动也出现回升,当月采购量指数回升1.8个百分点至44.9%,为近5个月以来的最高;进口原材料指数回升7.1个百分点至51.7%,时隔四个月以后再度回到扩张区间;原材料库存指数回升8.8个百分点,达到近9个月以来的最高。从以上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由于去年12月中旬以来钢价出现一轮回升,近期行业亏损现象略有好转,部分钢厂生产及备料的积极性均有所提升,后期钢厂生产或将小幅加快。2015年12月,中国铁矿石进口量环比增长17%,至创纪录的9627万吨。2015年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增长2.2%至9.53亿吨,创纪录新高。
从钢厂生产情况来看,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累计生产粗钢8.04亿吨,同比下降2.3%,这是自1981年以来,国内粗钢产量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其中2015年12月我国粗钢产量为6437.2万吨,同比下降5.2%;粗钢日均产量为207.65万吨,环比下降1.6%,连续三个月环比下降,创2014年以来的新低。数据表明,2015年四季度钢铁行业减产、停产现象较为明显,供应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不过中钢协数据显示,2016年1月上旬重点钢铁企业粗钢日均产量156.81万吨,旬环比增加5.26万吨,增长3.47%。重点企业粗钢日均产量在连续五旬回落后首次出现回升,表明随着近期钢厂亏损幅度出现下降,钢厂开工率有所上升。
我们认为后期粗钢产量难以明显增长,这主要是,2015年钢铁企业出现史无前例的大幅亏损,中钢协统计的会员钢铁企业2015年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645.34亿元,上年为盈利225.89亿元,亏损面达50.5%。近期尽管亏损面有所减小,但多数企业依然处于亏损局面,且资金紧张将限制钢厂开工率的上升。此外,环保风暴对钢厂产能的释放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短期内钢市资源供给方面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资源供给偏紧将会延续,预计1月份国内粗钢日均产量将会较上月有所增加,但幅度有限。
二、钢企订单继续回暖
2016年1月份,钢铁行业新订单指数为49.9%,较上个月上升9.0个百分点,该指数两连升并达到2014年7月份以来的最高。显示随着前期钢价上涨,代理商订货积极性抬升,加之部分钢厂出台冬储促销政策,钢厂接单量出现增加,市场采购需求呈现回升态势。不过,钢铁行业新订单指数已连续19个月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表明在国内经济增长不断减速的大环境下,特别是固定资产增速持续回落的情况下,市场终端需求仍显不足,不论是房地产建设还是工业制造业,都难以释放强劲的采购需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GDP增速为6.9%,创25年以来新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创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创近16年新低。2015年1-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仅增长1%,较2014年全年增幅回落9.5个百分点,更是远低于2000-2014年平均23.6%的增幅。2015年发电量为5.618万亿千瓦时,较上年下降0.2%,为1968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下滑。
从市场来看,1月全国大部分地区迎来极端寒潮天气,工地逐步停工,终端需求表现相当疲弱,进入1月下旬后各地成交基本停滞。西本新干线监测的农历11月(2015.12.11-2015.1.9)销量环比下降11.17%,同比下降38.96%。2015年1-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比前11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创199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钢铁行业新出口订单指数继续回升,1月较2015年12月份回升3.1个百分点至50.9%,连续三月回升并重回50%以上的扩张区间,显示当前国内钢厂出口接单量持续增加,后期国内钢材出口仍有望维持高位。据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12月份我国出口钢材1065.2万吨,环比增长10.9%,同比增长4.7%,创仅略低于2015年9月份的历史次新高水平;全年我国出口钢材共计11240吨,同比增长19.9%,历史上首次突破亿吨关口。国内钢材大量出口已成为调节国内供需关系的阀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市场供需矛盾。
从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我国钢材出口的低价优势仍旧突出,特别是人民币自11月份以来阶段性贬值较大,致使国内外钢价实质性价差仍处在扩大,预计后期我国钢材出口仍将保持高位。强劲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国内压力,但同时也使得中国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2015年下半年国内钢产品出口面临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明显增多,2015年针对我钢铁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多达37起,是前两年案件数量的总和。进入2016年欧盟、马来西亚、阿根廷等继续对我国钢铁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后期我国钢材出口进一步增长难度加大。
三、库存消化成效明显
2016年1月份,钢铁行业产成品库存指数继续下降,为34.4%,较去年12月份下跌5.1个百分点,为2013年8月份以来的最低。显示当前库存消化加快,钢厂“去库存化”效果明显。据中钢协数据显示,1月上旬末重点企业钢材库存量1236.14万吨,创下2014年1月中旬以来的最低水平,比上一旬减少0.5%,较2015年12月上旬末大幅下降13.8%,较2015年1月上旬末下降9.36%。
从主要品种的社会库存看,据西本新干线监测库存数据显示,截至1月29日,国内主要钢材品种库存总量为879.35万吨,较去年12月末增加5.85%,较去年同期下降15%。尽管近期社会库存开始季节性止跌回升,但累计回升幅度较以往相比明显缓慢,部分市场仍存在规格不全的状况。薄弱的库存结构将会支撑钢材现货市场表现出一定的抗跌性,一旦遇到补库则容易拉涨。
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全国钢材市场库存降低162万吨,钢厂库存降低128万吨,市场库存和钢厂库存合计较去年同期下降290万吨,而上月为下降147万吨。显示整体“去库存化”效果显现,国内钢铁产业链库存处于低位,将对钢价的运行提供利好支撑。
四、原料成本触底回升
2016年1月份,钢铁行业购进价格指数延续反弹势头,较2015年12月份大幅上升12.8个百分点至38.8%,为2015年四季度以来的最高点。该指数两连升,且升幅明显扩大,显示当前原材料价格触底反弹,钢铁企业成本继续下降难度加大。但该指数仍处50%以下的收缩区间,显示当前原料市场仍处弱势,尚难以对钢价产生明显的拉动效应。
从原料市场表现来看,本月进口铁矿石价格先跌后涨,普氏62%铁矿石指数在1月中旬一度跌至39.25美元/吨的低位,随后再度回升至40美元/吨上方运行。钢坯价格暴涨暴跌,1月27日唐山地区普碳方坯价格跌至1530元/吨,和18日的月内高点相比,累计跌幅达到140元/吨。废钢价格涨势明显,国产矿、焦炭价格则以稳为主。据西本新干线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月29日,唐山地区普碳方坯价格为1540元/吨,月环比上涨20元/吨;江苏地区废钢价格为1190元/吨,月环比上涨100元/吨;山西地区焦炭价格为520元/吨,月环比持平;唐山地区66%品味干基铁矿石价格为430元/吨,月环比持平。与此同时,品位62%普氏铁矿石指数为42.4美元/吨,月环比下跌0.85元/吨。
五、钢材价格震荡运行
2016年1月份国内钢价震荡运行,上旬钢价延续了去年12月末以来的强势上涨,不过此后由于冬季雨雪天气导致需求呈现季节性疲软,下游客户并未对大型钢企前期的涨价做出良好回应,订单状况依然疲软,终端需求的“硬伤”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经历了上旬的快速拉涨之后,中旬钢材价格进入调整期,接连下挫,下旬市场表现基本平稳。截至1月29日,西本指数收在2040元/吨,较上月末持平,较去年同期价格下跌490元/吨,同比跌幅为19.37%。
六、钢铁行业资金紧张加剧
1月央行在公开市场大幅释放流动性,并增加公开市场操作场次,最后一周实现单周净投放6900亿元,创2013年2月来新高。1月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累计投放资金12750亿元,实现净投放12350亿元,操作量和净投放量均超过了2014年、2015年春节前水平。同时,央行还先后通过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以及国库现金定存等货币政策工具投放流动性超过11475亿元。本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贬值,外汇占款持续流出,以及农行巨额票据案件在票据市场迅速蔓延等,伴随各种因素,市场流动性出现紧张,资金利率大幅飚升。据西本新干线监测,1月29日沪大额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为3.7‰,较去年末大幅上涨29.82%。2015年12月,央行口径人民币外汇占款下降7082亿元,至24.85万亿元,降幅创历史记录。2015年全年,我国外汇占款减少了约2.8万亿元,资本外流压力超出市场预期。大多数机构认为,今年1月份新增信贷数据可能达到2万亿,春节前后央行仍然有降准的必要。
据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 截至2015年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连续17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连续10季度上升;银行业全年利润增速从2011年的39.3%大幅下降至2.3%。不良贷款从2011年的1.05万亿元上升至1.95万亿元。为保持资产质量的稳定,压缩不良贷款的规模已成为银行家们目前的重要课题。1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示银行对僵尸企业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1月21日某股份制银行发出通知,将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等列入压缩退出行业范围,同时对行业存量客户实施不同管理策略。近日某国有大行也明确发文,暂停办理铁矿石、钢贸、煤炭三个行业的票据贴现业务。意味着2016年银行对钢铁行业限贷、抽贷的局面仍将延续,行业资金面紧张的态势依然难以改变。
从以上情况来看,当前国内钢市供需格局已经开始显露积极变化,特别是当前产业链库存处于低位,供给侧改革推进带来钢铁去产能的加速有利于提升市场预期,钢材市场回暖的积极因素在增多。不过,当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压力依然沉重,特别是与钢铁需求相关的终端产业均没有好转迹象,需求低迷将会制约钢价的上涨空间。
1、国内增速下滑,政策空间有限
2015年我国GDP同比仅增长6.9%,自1990年来增速首次破7。一至四季度GDP当季同比增速分别为7%、7%、6.9%和6.8%,增速逐季下滑,显示经济仍在寻底过程中。工业产能过剩、企业杠杆高企、房地产库存过多是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目前,工业产能仍未出清,制造业、房地产、工业的增速可能还会往下走;消费虽有下滑但已基本企稳,出口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或仍将萎缩,因此GDP增长率还难以持稳反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6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创2012年9月以来的新低,显示制造业整体景气度低迷,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自去年12月资金大幅外流及央行动用外汇储备干预汇市,官方外汇储备和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双双创下历史最大降幅。未来随着资金外流压力加大,央行单靠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相对有限,降准的推出仍是大概率事件。但从最近高层的表态来看,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市场应降低货币宽松的预期,2016年的货币政策将更稳健,不会出现大水漫灌的情况。
从财政政策来看,据外媒报道,中国或上调2016年财政赤字率至50多年最高的3%,财政赤字规模大约将高达2.2万亿元,较2015年的1.62万亿元增长5800亿元。但考虑到积极财政政策与“去产能、去库存”有一定的矛盾,且当前我国财政面临收支矛盾加剧的尴尬局面,2015年我国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仅5.8%,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低于预算增长7.3%目标,这是1988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最低增速。预计2016年财政政策更多是适度,以保住实体经济的增长底线为主,基建将成为财政宽松的重要砝码,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宽松,对更多赤字率也难有期待。
2、供给侧改革效果或超预期
国内供给侧改革持续加码,我们注意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之后,供给侧改革的预期不断增加。在高层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改革五大任务之后,供给侧改革也成为地方强调的重点。供给侧改革的利好刺激不仅传导至股票市场,大宗商品中的黑色和有色品种也表现抢眼。1月20日的国务院专题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谈到化解过剩产能,应率先从钢铁煤炭行业入手。1月2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研究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并出台了去产能的原则、路径和保障政策。并强调在近几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的基础上,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至1.5亿吨,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据报道,《关于钢铁行业脱困指导意见》目前已获得国务院批复,或将在春节后正式下发,中国钢铁业将开展影响深远的改革。按照国务院“再压缩粗钢产能1亿到1.5亿吨”的目标,将有50万左右的钢铁职工面对调整。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经济虽然面临较大压力,终端需求依然低迷,但是官方高层不断发表言释放积极信号,给予市场一定信心,特别是供给侧改革若能真正实施,将对钢铁市场形成真正的利好。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二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多数时间市场交易将处于停滞状态,预计春节前后国内钢价难有行情出现,将以平稳运行为主。近期国家针对钢铁行业去产能密集部署,其效果可能超过预期,加之国内企业多数会在春节后增加现货采购,集中的现货采购将会使市场短期的需求快速增加。在产业链库存处于低位的背景下,我们认为从二月下旬开始,国内钢价有望出现一波上涨。但考虑到宏观经济承压和需求的持续淡化依然是个不争的事实,钢价上涨的时间和幅度或均将较为有限。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