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14 09:44:16 中国新闻网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发改委发布消息称,为减轻国际市场油价过高或过低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保障国内能源长期安全,有必要对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设置调控上下限。
调控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即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低;在40美元至130美元之间运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正常调整,该涨就涨,该降就降。
此外通知要点如下:
【油价新年首次下调汽油价格下调140元/吨】
根据完善后的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还有一定的下调空间。按此,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40元人民币和135元,测算到全国平均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降低0.10元和0.11元。
【为何调整成品油价格机制?】
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是2013年修改完善的。2014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石油市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市场油价从每桶110美元快速下跌至40美元以下,成品油价格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问题:一是国际市场油价持续走低的影响逐步显现。过低的油价不利于我国石油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新能源和可替代能源发展。二是成品油价格调整与市场化目标尚有差距。
【新机制为何要设调控上下限?】
油价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油价过高,会加大用油行业和消费者负担,影响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油价过低,长期看会导致国内原油产能萎缩,削弱我国石油自给能力,不利于保障能源安全。
另外,过低的油价不利于资源节约使用和治理空气污染,也不利于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发展。
【为何将调控下限定为每桶40美元?】
调控下限是综合考虑国内原油开采成本、国际市场油价长期走势,以及我国能源政策等因素确定的。
据相关机构统计,国际主要石油企业的平均原油生产成本在每桶40美元左右,因资源禀赋等原因,我国原油生产成本更高。生产成本是决定国际油价长期走势的主要因素。目前看,将每桶40美元设定为调控下限是合适的。
【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如何推进?】
国家决定进一步推进价格市场化改革。一是放开液化石油气出厂价格,二是简化成品油调价操作。这些举措是希望逐步放松价格管制,为将来全面放开成品油价格积累经验。
下一步,国家将结合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进程,适时全面放开成品油价格。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神州控股联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数据开放互联和供应链绿色可持续发展
- 全国首个综合保税区低空运输智能通关模式启动
- 涉外卖员、网约货车司机权益 最高法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相关案例
- 张国清出席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式并在福建调研时强调:不断提升数字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 长安凯程V919全球预售开启,11.99万元起!扬帆启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91万亿元 工业品物流总额比重超八成
- 国家能源局出台举措 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 去年全国重点地区快递服务全程时限53.88小时
- 十部门联合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到2027年交通行业电能占比达10%
- 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