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21 09:55:27 中国经济时报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11月份我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4.2%,比10月份回升0.7个百分点。相关专家预计,随着西方圣诞节以及我国春节日益临近,物流经济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不仅仅是国内,从大的战略层面来分析,物流企业“走出去”发展态势同样良好。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总人口约44亿人,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按照国家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加强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建设,人员交流和货物流通将更为频繁。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一方面,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同物流业发展密切相关,这将给国内物流企业集群式“走出去”提供重大机遇。另一方面,随着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物流业正朝通道化、网络化发展,并迎来依托沿线节点城市的陆海双向辐射物流的大规模建设机遇。
提升物流业协同能力创新经营模式
“总体来看,民营物流企业作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些年来表现不俗。”大唐国际(上海)品牌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赵猛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几年,不仅崛起了远成、海丰国际、民生轮船、宝供物流、上海佳吉、山东荣庆、福建盛辉、天津大田、上海环世、福建盛辉等一批有实力的物流企业;而且还诞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大中型快递企业,如顺丰、宅急送、申通、韵达等。
但与此同时,我国物流业在市场竞争力、管理水平方面,与欧美国家还有着不小的差距。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配送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加速,民营物流企业要“走出去”发展,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很多,主要表现在:第一,自身因素方面,由于其规模小、网点少、信息化程度低,企业“走出去”意识不强;第二,外部因素方面,例如人才缺、资源乏、融资难、跨区域物流市场政策不配套等。
对此,赵猛认为,当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应尽快适应角色转换,加快企业升级,提升协同能力,创新经营模式是其发展的优先方向。
首先,要提升物流企业的“走出去”意识。配合“一带一路”以及我国产业、产品和投资“走出去”,要有前瞻思维,在做好战略研判的同时,抓紧战术布局。赵猛以上海宇培集团为例对本报记者表示,“最近该集团收购了成都首个物流项目,这也有助于我国的西部物流产业‘走出去’。”
其次,要提升“走出去”供应链物流的服务能力。在赵猛看来,尤其是民营物流企业要满足全球化、区域化的物流市场需求,必须向集约化、规模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一带一路”国家覆盖亚非欧广大地区,东西跨度一万多公里,地形地貌非常复杂,在其中一些地区,发展水运、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受环境影响很大。对比陆路和水路运输,空中运输则体现出很大优势。而我国很多民营物流企业在此领域存在明显短板,亟须加强战略重组,优化升级,以提升“走出去”供应链物流的服务能力。
此外,还要冷静练好企业内功。赵猛坦言,涉足国际物流并非易事。沿线国家人文、法律、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民营物流企业“走出去”经验不足,盲目参与市场竞争风险很大,需要扎实提升内功基础。仅就人力资源问题,物流从业人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技术,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西方国家的物流业有着一套较为完善的物流系统,而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系统建设还远没有跟上。”
赵猛坦言,我国的民营物流企业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通过增强竞争意识,实现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整体提升,才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和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平台的竞争力。
加快物流业的信息平台建设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家对物流业信息化应用日益重视。
去年9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并提出了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农产品(19.25+1.74%,买入)物流、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12项重点工程。
今年3月7日,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旨在加速发展跨境电商平台建设、为跨境电商配套提供服务。
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发展现代流通业,鼓励流通企业发挥线下实体店的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推动实体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支付结算和仓储物流网络,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鼓励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集群式“走出去”。
“毫无疑问,民营重资产类物流公司均将从中受益。”针对“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赵猛指出,民营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优化物流系统、优化物流方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实现企业目标利润。赵猛强调,“互联网+”在我国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窗口期,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效提供了新动力,对民营物流企业提速发展同样产生深刻影响。
而今,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信息化管理必须提升到新的层面。民营物流企业更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平台,将经营网点连接起来,既能优化企业资源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及信息共用,又可与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单位连接,对物流订单、采购、存储、运输、交易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缩短运作时间,减少运作成本。“民营物流企业自身要做好思维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把人才、技术、服务等核心竞争力有效地激发出来。”赵猛建议。
物流业发展离不开政策、创新和指导
赵猛强调,当前,我国民营物流企业整体规模不大、水平不强,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要取得成功,的确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认为,关键要落实在三个行动上,一是要推动“走出去”,二是要坚持“走得快”,三是要保障“走得好”。
赵猛具体表示,首先,“走出去”要靠政策推动,应在国家层面制定财政、金融、保险、外交、商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把“鼓励民企参与”落到具体执行层面,制定民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规划,修订和完善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一些政策,加强政策引导和政策支持。并对带动作用强、发展贡献大、国际合作水平高的我国物流企业给予奖励支持,以逐步形成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合力。赵猛认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少,是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政策推手之一。
其次,“走得快”要靠创新驱动。赵猛介绍,自去年开始,我国政府对境外投资就实行由核准管理向备案为主管理转变。截至今年6月,我国已与2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3个自贸协定,签订避免双重税收协定国家达99个,这些都为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创造了极大的便利。但在操作层面,关于境外投资的国际国内法律制度并未得到有效发挥,各地推进“一带一路”发展的地方法律政策配套及法律服务保障存在滞后现象。所以,抓好政策的完善和落实,还要依靠制度机制创新,才能激励民营物流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得快”。
再次,“走得好”要靠服务保障。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审视我国物流和电子商务跨区域、跨经济体延伸发展,对民营物流企业的服务从体系到能力都提出更高要求。从有关机构调研情况反映,因海外投资经验相对缺乏、境内外市场相对隔离、文化差异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民企海外投资遇到的风险和困难不少,比如政策风险、法律风险、汇率和外汇管制风险,让一些民企遭遇挫折。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工信部:截至今年11月,已举办近700场中小企业撮合对接会
- 海关总署:将持续深化跨境电商综合改革,助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 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总额6.4万亿元 同比增长4.2%
- 福佑卡车启动第三期“叁餐计划”,为公路货运注入善行力量
- 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货物突破80万标箱
- 铁路首运锂电池,物流迎来新篇章
- 湖北出台18条措施加快数字人才培育
- 中国航运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全球供应链稳定畅通
- 豪华重卡新王者!欧曼银河7驾驶舱再升级 科技智能与舒适安全完美融合
- 跨境运输新征程 | 中国潍坊——俄罗斯莫斯科TIR国际公路运输线路发车仪式圆满落幕
- 十城入选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