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业物流 > 正文

港口航运 释放黄金水道潜力

发布时间:2015-06-29 10:02:36 江淮时报

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我省如何依托这条黄金水道,进一步做活港口航运业,成为此次省政协专题资政会上委员们热议话题之一。

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省民建界别的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政务服务和监管机制条块分割。皖江港口功能定位不清晰,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较为突出。长江航道与内河航道不够匹配,内河水网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管理机构众多,办公地点分散,服务效率不高。航运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尚未建立,“信息孤岛”问题亟待解决。

在此次的省政协资政会上,省民建的专家们建议要尽快编制安徽省港口“十三五”布局规划,明确沿江港口功能定位,加强规划引领。推进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完善“一站式”服务。全面深化关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改革,支持企业自主选择报关方式,实现通关服务便利化。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搭建具有通关、物流、商务等应用功能的皖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打造“智慧皖江”。以公共服务、安全应急处置为核心,整合港口管理系统、港口安全指挥系统、港口物流信息服务体系等,实现船舶、货源、港口、铁路、公路等物流信息网互联互通。

跨区域整合港口资源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打造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黄金水道”。而长江沿线港口是长江航道上的关节和枢纽,要实现长江水道的畅通和高效,港口建设是关键一环。

我省虽有819家航运企业,但规模普遍偏小、散、乱、弱,运行效益较低。据统计,全省自有运力达10万载重吨的航运企业不超过10%,我省港口发展尚未形成合理分工格局,相邻行政区域间港口规划孤立,区域内分工协作与差异化发展不足。港口功能布局、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内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

省九三学社界别的委员们建议我省抓紧制定港口布局规划,打破区域、所有制、行政隶属等界限,促进港口资源整合,多层次多渠道推进我省港口集群建立。他们认为,可依托沿江各地产业特长和现有规模型码头,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如发挥池州、安庆旅游资源优势,依托现有码头,打造安池游轮集散中心。

由于港口是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公益性强,市场化运作余地小,筹资难度大。省九三学社界别的委员们指出,政府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的同时,财政资金应占投资的主导地位。在省级层面上,安排水运建设投资应占交通总投资的30%以上,同时省财政还应安排水运专项投资,在土地、安检、财税等方面实施多渠道税费减免。建设规模上,要谋划启动全省千亿元级的投资内容,力争形成与皖江城市带发展相适应的水运发展大格局。

拉长临港产业链

“整合港口资源,还要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广泛寻求合作对象,实现错位发展、合作共赢!”资政会上,省政协常委、马鞍山市人大副主任徐业志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徐业志认为,不仅要加强与省内外港口间的合作,还要加强与铁路之间的“港铁联盟”、与航运之间的“港航联盟”、与内陆城市“无水港区”之间的“港区联盟”,从而形成系统化的广域物流供应链的战略联盟。

徐业志建议我省选择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五大货物集结点建立物流中心,最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但也要要继续加快港口码头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和港口现代物流的载体建设,构筑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以通信及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以引导、协调、规范、扶持为主的物流政策平台,通过设立出口加工区,拓展港口业务。通过发展港口物流,促使我省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国内外知名物流物联网企业对接,主动融入国际国内物流体系,以物流发展促进港口航运信息、金融、法律、理赔等高端服务功能的提升,使港航服务领域和内涵得到集聚和提升。

走“绿色航运”之路

据统计,目前长江流域的运输船舶总量已经超过15万艘,基本上是以柴油发动机为动力,随着船只不断增多,船型不断增大,燃料消耗不断增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不断加大。船舶燃油硫含量过高,污染严重,柴油机的碳烟排放量远高于汽油机,随着大范围雾霾天气频现、PM2.5严重超标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开展航运污染防治,已经成为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其附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鼓励发展节能环保船舶。省政协常委,芜湖市政协副主席杨高指出,我省应该按照国务院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实施绿色航运工程,积极推进水运优化升级。

杨高建议我省牵头,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出台针对营运船舶的污染气体排放相关规定,以新的城市港口水域、内河水域和沿海海域的排放标准实施为契机,有序推进船舶动力试点改造,大力发展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舶或双燃料动力船舶,积极鼓励开展船舶 “油改气”工作,推进皖江和内河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舶应用示范工程。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