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宏观经济 > 正文

钢铁电商尚“有头无绪” 又来钢铁“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5-04-24 09:53:33 经济参考报

直到今年开春之前,钢铁业界最热门的话题还只是“钢铁电商”。传统“搬砖”式的钢铁贸易已难以为继,向电商转型势在必行,不过尚是“初程初启”,可谓“有头无绪”。但是,开春之后,随着“互联网+”新理念的迅疾传播,钢铁业界最热门的话题马上向钢铁“互联网+”升级。
  话题怎么热都没关系,不过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怎么办”这个实题上来的。
  传统钢贸“流水落花”
  经济下行,是“水落而石出”的良机。过去看不清楚或者不愿看清楚的东西,到这时候,你不想看都不行。
  传统钢贸,就是这样子。据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提供的一份行业调研报告,自2012年钢贸危机以来,在“温水煮青蛙”式的慢跌行情及价格无支撑可寻的心理煎熬下,众多贸易商逐渐退市。据不完全统计,上海近70%、全国其它地区近30%的钢贸商退出行业,全国钢贸商数量从20万家迅速缩减到10万家左右,市场活跃度进一步降低,行业重新洗牌在所难免。
  当然,以上的统计数据,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调查结果和测算。但是有一点几乎可以说是肯定的:传统商贸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这种“尽头”式的暗淡,已不是一种感觉,而是可以用“数目字”清晰地进行“描绘”:
  ——微利无利已成市场常态。估计整个传统钢贸界,六成以上钢贸企业吨钢净利低于10元。近半数的企业已对自己的盈利能力没有信心,近年来不断调低自己的盈利预期,有的已经在评估自己年度的亏损控制范围。
  ——盈利来源单一导致利润低下。大部分传统钢贸商的盈利来源仍主要是“倒买倒卖”赚差价。这种传统的“低买高卖”的单一模式,时至今日已不能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
  ——融资问题成最大制约因素。有评估认为,至少六成以上企业自有资金低于3000万元,若去掉包含其中的注册资金、固定资产等,实际用于经营的流动资金可能还不足注册资金的十分之一。
  其实,在不少钢铁业界的人看来,传统商贸的问题,早在市场“红火”的时候,已在悄悄积累。到了该“水落石出”时,总体爆发。钢贸危机,重复质押贷款,当然是“经济无德”和“经济不规”的问题,但实质却是行业模式难以为继的一种根本上的“征象”。钢铁本身赚不到大钱了,他才会想着法子“借钢铁”做钢铁之外的事儿。
  钢铁电商“烧钱”何时了?
  尽头之处,即起头。传统钢贸之“末代”,就是钢铁电商之“初代”。任何创新,“飞来峰”是极少的,甚至没有,都是借着“末代”的肩膀而登高的。其实,创新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疑无路”式的失败的一种“深情拥抱”。
  目前,在全国钢铁电商业界走得最快、做得相对最完备的上海钢联属下的钢银平台,在电商运营新模式的设计上,对于旧模式的“针对性”是极强的。上海钢联董事长朱军红在与记者的交流中,总体说了电商的三大好处:一是透明;二是高效;三是安全。每说一点,都会与传统商贸中暴露出来的“难以为继”处进行对应性的比较。钢铁电商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行业“难以为继”处的“为继之法”。
  据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的最新调查,目前全国钢铁类电子交易平台已增至178家,在全国大宗电商平台总数中占到27。6%左右,呈现“井喷”态势。去年全国第三方钢铁电商平台交易量(自营+撮合)超过6000万吨,总交易额破2000亿元大关,全国钢材网上销售量的占比已悄悄达到了近10%。
  “现在,各家都在试,很难说已找到了一种成熟的、放之行业皆准的盈利模式。”朱军红等业内人士说。但是,有一点却是绕不过去的:不管今后钢铁电商会在哪一种盈利模式上“稳定”下来,其先决的基础条件是形成电商平台的产业链“闭环”。这里面,有一个“辩证关系”:电商平台应该是最开放的平台,同时又是不能有“敞口”的平台。最开放,就是它向社会上的一切有关联和合规的资源开放;无“敞口”,就是开放平台在完成资源集纳之后,要形成采购、销售、融资、结算、运输、配送等“前后道”环节的闭环运作,以此降本增效、保障安全、控制风险。上海钢联的钢银平台基本完成了这个闭环,最新推出的“运钢网”一上线,运营效果就显现出来,车辆、线路、往返路程等等因素的平台配置,大大提高了效率,压缩了物流成本。
  但是,对于国内大部分的钢铁电商平台来说,目前的状态要比这“原始”得多,基本还是处于信息撮合和交易撮合的阶段。电商经济的最突出特点是“共享经济”,共享意味着在交易撮合上将长期处于“免费时代”。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如果钢铁电商想在交易环节赚大钱,那无疑是外行的“缘木求鱼”。现实的路径只能是,以免费求“人气的集聚”;在人气的背后“延伸开拓”,在物流和融资等衍生环节酝酿未来的“大事业”。
  这个“大事业”,阿里巴巴等消费品互联网行业,走在了前面。像钢铁这样的B2B电商,企业对企业、产业对产业,“前景很光明、份量也很重”,但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出来,只能落实在“自古成功在尝试”的这一句老话上。
  钢铁“互联网+”如何做“加法”?
  钢铁电商尚“立足未稳”,钢铁“互联网+”的一张更大的“网”已经覆盖而来。一下子,在这张更大的“网”中,钢铁电商将退居“网格”或者“网眼”的位置。
  钢铁“小网”与“大网”的关系,已经引发业界的思考。作为中国钢企的领头者,宝钢的探索应该说是比较领先的。宝钢股份总经理戴志浩最近详细地作了相关的介绍。在他看来,电商一开始是在“线上”做大影响力,但一旦“做大”后,马上就会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线下”的实体。钢铁电商更是如此。
  宝钢在国内外同行中,一个比较独特的优势就是,从20年前就开始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线下实体网。今后,虚拟网和实网“两网融合”,就是最理想的状态。到目前为止,宝钢在全国各地已经有60多家加工配送中心,未来还会进一步加大这一方面的投入。这是目前国内任何一家钢厂、任何一个贸易商、任何一个电商交易平台都不具备的。
  接下来,钢铁“互联网+”的那个“加号”,就会在整个钢铁业的制造、贸易等领域进行“智慧整合”,利用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技术,不仅把企业内部的边界打通,而且将站在行业的高度,跨行业地打通和上游供应商、下游用户系统之间的边界。未来,通过电商这个平台,可以帮助钢厂找到最终用户,可以让整个生产过程的物流效率最高。钢厂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汽车厂新接订单的变化,以此来决定要生产什么钢材。
  在新近的一次“创新大讲堂”上,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面对南洋模范中学的高中生发表演讲时说,“互联网+”的关键在于那个“+”,它不是虚幻的东西,而是要实实在在与社会和生活结合。这一点与戴志浩不谋而合。宝钢股份总经理也认为,互联网不是“为互联网而互联网”,互联网只有和传统的产业嫁接在一起的时候,对整个社会创造的价值才会更多。
  但是,记者记得更牢的一句话,却是南模的高中生与张杰校长互动时说的一句话:再大的变化中,总有不变的东西在。有时,这个不变的东西比变化更重要。
  也许,这个不变的东西,就是生活的内在核心。古人解释周易的“易”字,说“易有三义”:简易、变易和不易。再让人目迷五色的东西,你能看出那个“不易”来;再复杂的东西,你能看出那个“简易”来,也许才能真正理解创新的真义。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