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供应链管理 > 正文

京东金融哲学:“大供应链”思维

发布时间:2015-01-16 10:20:00 经理人

京东在IPO之路上尘埃落定之时,其另一谋划也在悄然施展:去除身上的电商标签。从供应链金融(京保贝)、消费金融(京东白条)、支付业务(网银在线)、平台业务(京东小金库)到7月上线的众筹业务,京东金融在互联网金融的布局逐渐多元化,在其官方定义中,其金融模式属于“互联网零售商金融”。
  对于京东来说,它的互联网金融布局从2012年收购网银在线起,终于在2014年下半年开始,初具规模。而在此领域步步落于人后的京东,更在8月扬眉吐气了一把,公开数据显示,8月13日,多款电商网络理财产品涨幅较大,其中稳居榜首的是京东小金库对接的嘉实活钱包,7日年化收益率为4.678%。此外,加上作为噱头和时髦存在的京东众筹,更在2014年末,成功通过和远洋地产联手推出“11元筹1.1折房”的方式,将世人的目光吸引到了京东金融的身上,造势效果远比实际销售业绩高出许多。
  但互联网金融已经不再停留在类余额宝阶段,京东的布局矩阵,其实重心也不再于此……
  “大而全”的京东哲学
  5月22日晚,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京东在IPO之路上尘埃落定之时,其另一谋划也在悄然施展:去除京东身上的电商标签。
  按照京东金融副总裁姚乃胜的说法,从供应链金融(京保贝)、消费金融(京东白条)、支付业务(网银在线)、平台业务(京东小金库)到7月上线的众筹业务,京东金融在互联网金融的布局逐渐多元化,在京东的官方定义中,其金融模式属于“互联网零售商金融”。
  京东对于互联网金融可谓给予了厚望。在4月上市前夕,京东集团分为两个子集团,京东商城集团和京东金融集团。这举被外界认为是迈出了去电商标签的实质性一步。而在2013年3月底,京东已将原有的京东商城的标签正式改为京东,其网站域名、Logo均已“去商城”。
  而按照其CEO刘强东的设定,除电商外,京东的新业务方向为物流平台、技术平台和互联网金融业务,而其中,物流和技术,京东均以布局多年,且未见真正成效,而对于互联网金融,刘强东则给予厚望,甚至于对外宣称:“京东十年后70%的净利润将来自于金融业务。”
  这种布局,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京东一贯的作风。从大布局而言,在主流电商平台还在B2C上纠结之时,京东已经大踏步的开始了在自营物流上的尝试,尽管早期配送滞后、服务缺失等问题广被诟病,但经过一番尝试后,目前在一二线城市的配送水准已经可和专业物流公司比肩。而时至今日,其他电商巨头在自营物流上依然口号多过行动。
  这种“大而全”的思维,在京东的互联网金融布局上也可见一斑,其五大板块,几乎涵盖了当下最为热门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尽管一直强调去电商化,但实质上五大板块依然强烈依附于其电商主干。
  大供应链条上的中介
  较之京保贝和小金库,真正让外界认识京东金融的是京东白条。
  上市后的京东,一改过去“烧钱”的标签,以市值350亿美元的姿态,成为“吸金”大户,而业界则调侃道,京东白条是京东在上市前,提前给老主顾们吃红。
  2月13日至14日两天,针对个人消费者的京东白条正式公测。在京东购买商品,用户可选择最长30天延期付款,或者3-12个月分期付款等两种不同消费付款方式,其最大信用额度1.5万元。
  从本质上而言,京东白条并不新鲜,其与银行提供的分期付款业务差别不大,只是垫付资金来自京东自身,可以称的上国内互联网金融第一款面向个人用户的信用支付产品。京东白条一出,众多互联网金融巨头纷纷跟风,最为强悍者如老对头阿里巴巴,还推出“天猫分期购”,并宣布“先开后买”的购车计划。
  京东白条尽管影响力强大,但实质上只是一种带有强烈噱头意味的营销模式,和京东金融哲学的一场科普,和早前阿里、腾讯之间的“打车补贴”大战一样,并不会带来互联网金融的变局。消费者对于白条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毕竟京东白条并非真正可以打白条,30天的延期付款和小额借贷与最终还要支付的消费,和时下的网购习惯并不兼容。
  但从白条之中,却可以看见京东“大供应链”的金融模式,较之各种“宝们”以无差别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的特征被称为“屌丝金融”,京东的金融理念则是延续商城模式,走精准营销路线。
  京保贝主要是针对上游供应商的信贷,简言之就是给自己的供货商提供一定额度的资金方便周转,而白条则是针对下游消费链的信贷,给消费者提供周转资金,而最近推出的众筹业务则主要定位于产品众筹领域,其业务的重点是在智能硬件和流行文化两个领域“试水”,而智能硬件,对于以家电电商起家的京东来说,更是得心应手。
  由是观之,京东金融的主流产品,其实都是一个“大供应链”,处处服务于自己的受众群体和整个电子商务链条,覆盖点也集中在消费者、商家和产品之上,京东金融其实就是“大供应链”上的中介商,和京东电商的本质无异。
  在这一点上,京东这个互联网金融的慢行者,在理念上已经对前辈们后发先至了。
  借互联网基因实现金融个性化
  京东金融的五大板块,是将过去传统金融的各种产品互联网化。白条是分期付款、京保贝是企业信贷、京东小金库不过是和各种宝一样的基金理财。真正有互联网基因的网银在线和众筹,前者市场份额不足,难成大器,后者时至今日还逃不出类团购和产品预售的框架,新鲜感一旦丧失,其金融布局极有可能成为空谈。
  这其实也是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弊端,即当下仅仅实现了平移,并依托网络力量,将资金需求“众筹”在了一起,但实质上依然缺乏造血功能,对于更需要实质性利益驱动的大链条上的受众们来说,除了申请贷款可能快一点、收益率可能高一点、产品选择可能丰富点等多个“可能”外,利诱点可能还少了一些。特别是传统金融在互联网金融OTT的压力下,加快丰富产品、减少环节,并实现互联网化的大背景下,现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先发优势,已经不再明显。而“大而全”的互联网金融布局,如果不能够找到足够的差异化内涵,则反而会成为沉重的包袱。
  在互联网金融期待的颠覆式创新还没有实质性突破的当下,或许互联网企业更多的需要依靠大数据等互联网基因来保持对传统金融的差异化。如京东技术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何刚就指出:京东利用大数据做的金融,主要有两个产品:一是京东白条,可以让消费者在京东上购物,即可根据客户过去的消费记录免费消费;二是京保贝,可以根据这些商家、供应商运营情况,做到比行业里标准低将近一倍的成本借给商家资金,并实现三分钟之内从申请到放款。
  这不仅仅是传统金融所不具备的互联网积淀,而且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因为基因的不同,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模型,并实现针对不同受众的精准投放,而最终,互联网金融将至少可以在大数据的引导下,形成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无论对个人、企业或是其他……
  在不能实现造血能力的差异性下,这是互联网金融唯一的突围之路,毕竟传统金融在产品上的千篇一律,难以满足对客户的个性化体验才是真正的死穴,而大体脱胎于电商环境,有着庞大客户信息库和使用习惯积淀的互联网金融则在此大有可为。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