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26 09:00:00 科技信息部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胡焓 孟圆 吴江
2020年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和物流运行造成重大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开展疫情防控,多措并举恢复生产生活,2021年上半年物流运行沿着稳步复苏轨迹行进,主要总量指标高于疫情之前水平。社会物流总需求趋稳,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150.9万亿元,可比增长15.7%,其中工业和居民消费物流需求压舱石作用继续巩固,进口物流实物量保持增势,物流市场规模继续扩大。
展望下半年,疫情防控保持常态化,物流的保障性作用更加凸显,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继续增强。在上年基数基础上,全年物流增长“前高后低”,初步预计社会物流总额全年增长在9-10%。
一、物流运行基本特征
(一)工业民生消费推动物流总需求恢复性增长
从总量和增速来看,数据均高于疫情之前的2019年同期。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50.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7%(上年同期为-0.5%),两年平均增长7.3%,比一季度的两年平均增速加快0.1个百分点。
分结构看:民生消费相关的物流需求较快增长;工业品物流需求增长超预期,工业品物流总额现价增长超过20%,剔除价格因素,可比增长15.9%,工业品物流需求和民生物流需求拉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14.8%,增长贡献率达到94.4%;进口物流需求现价高速增长,但剔除价格因素,物流实物量增长趋缓;反映逆向物流的再生资源物品物流需求增速超过50%。
(二)内需外需同时发力工业品物流需求快速增长
上半年,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5.9%(去年上半年为下降1.3%),两年平均增速为7%,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当月工业品物流总额增长 8.3%,保持较快增速。工业品物流总额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于国内需求回升和国际需求高涨。
国内方面,上半年制造业持续平稳恢复,制造业PMI均值为51.1%,保持在50%以上,制造业物流需求同比增长17.1%,两年平均增速为7.5%。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消费品和原材料工业物流需求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1%、13%、5%和6%,重点行业医药制造业两年平均增长14.9%,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大幅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30-60%,新动能效应明显。
海外方面,新兴经济体新一轮疫情爆发后供应链断链风险加剧,东南亚、南亚等地产能利用率短时间难以提升,我国产业链优势得以放大,带动医疗防疫、电气机械、耐用消费品和专用设备出口。以医疗防疫类为例,上半年医药制造和化纤制造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3.5%和51.8%,疫苗出口量同比增长18.4倍;消费品海外订单暴增,上半年服装、家具、体育用品、家用电器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9.5%、51.3% 、83.1%和35.8%。
(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升,进口物流总额价增量缓
去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攀升,上游铁矿石、玻璃、化工原材料价格涨价向中间品和终端制造传导,尽管采取政策措施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但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均值仍处高位,以铁矿砂为例,7月份1-24日青岛港61.5%的澳矿均价1418.4元/吨,连续三个月在1400元以上,前七个月铁矿石均价比去年同期涨幅达60.6%。由于进口品种大宗商品占比较大,受价格上升影响,上半年我国进口物流总额8.2万亿元,现价增长26%,剔除价格因素,进口物流总额可比增长仅为3.5%,主要货类增长有所分化,铁矿砂、天然气进口量增长2.6%和23.8%,但煤炭进口量下降19.7%,此外,消费类进口物流需求维持高位,粮食、肉类进口量增长43.1%和7%。同时随着基数上升,各月进口物流可比增长连续回落。
(四)疫情改变消费习惯,民生物流需求保持增长
疫情深度改变消费习惯和促销惯性,传统吃穿用需求放缓,医疗保健等健康需求增长,厂商促销常态化旺季峰值趋于平滑,同时大数据、5G和人工智能推动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居家办公生活场景激增,加速居民网络消费需求复苏。上半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7.8%,两年平均增长13.9%,远高于社会物流总额增长。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长16.5%,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7%,比一季度提高 1.8个百分点。上半年电商物流运行指数中,总业务量指数和农村业务量指数均值为127.4点和125.1点,反映出电商物流总需求和农村物流需求订单量增长均超过25%。
(五)物流市场规模继续扩大,行业保持高景气区间
上半年,物流业总收入达到5.7万亿元,同比增长22.8%,两年平均增长9.3%,增速高于2019年同期,显示物流供给进一步好转,物流市场处于恢复期。从增长动能来看,新业态、新动能市场发展向好,电商快递物流收入增速仍高于运输、仓储、商贸等传统领域,带动物流业总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从构成看,运输业仍是主要支撑,铁路、公路等运输收入对物流业收入贡献率近七成。
上半年,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为54.5%,位于较高景气区间,二季度为55.9%,比一季度明显回升,同时分项指数反映出物流业发展更趋平衡,新订单指数和业务量指数差距不大,大中小微企业均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变动方向基本一致。
中国物流景气指数(LPI)
(六)物流服务价格海外暴涨,公路稳中有升
上半年,物流服务价格呈现明显的内冷外热特征。海运市场,受疫情影响国际航运运力缩减,港口拥堵进一步限制运力释放,估计港口等候运力占比10%左右。主要航线价格持续坚挺,去年以来指数大幅上涨,上半年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均值1961.0点,同比上升133.7%,上半年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均值1257.35点,同比上升29.0%,上半年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均值2257.2点,同比增长2.29倍,航运市场供需失衡传导至中欧班列,结果是量升价涨,今年上半年共开行7323列,同比增长43%;运送货物70.1万标箱,同比增长52%。国内道路运输市场需求扩大,供需有所改善,运价稳中有升,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一、二季度分别为99.8点和100.17点,上半年平均100.02点,比上年同期增长1.8%。
(七)持续推进政策落实,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营商环境是企业经营的重要保障,各部门持续推进政策落实。四部门开展道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专项整治行动。十八部门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持续推进优流程、降成本、提效率,推进通关全流程电子化,跨部门“一船多证一次通办”,今年5月全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38.93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2.12小时,分别较2017年压缩60.03%和82.74%。公安部推进优化和改进城市配送货车通行管理,几项重点值得关注,一是完善电子通行证管理机制,4个城市试点电子通行码,下半年试点扩围,2022年计划全国推广;二是对货车禁行、限行政策开展梳理、调整,督促地方建立正反馈机制;三是推进落实新能源和冷链等物流车量的通行权限。近期,交通部还拟出台政策,从规范道路执法、依法规制平台垄断、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改善货运司机生存环境,强化货车司机权益保障。
二、关注的问题
后疫情时代,风险和机遇并存,但更重要的是识别风险和确认风险,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和策略调整能力。下半年,重点关注:疫情风险对复苏的冲击,外部经济复苏减弱出口替代效应,内部需求基础需要巩固,周转不畅导致保管环节成本上升,企业微观盈利偏弱和后劲不足。总体来看,外部重点关注疫情冲击,内部重点关注物流需求变化、微观活力和周转不畅。
(一)物流需求内外条件发生变化
一是制造业出口物流需求减弱。全球经济不会陷在泥潭中挣扎,一些国家实施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提高人群接种比例,放开封锁措施和社交限制,努力在艰难复苏中提升供给,下半年制造业出口的外需替代效应或将减弱,对制造业物流需求造成一定影响。二是疫情加剧复苏的不稳定性。从全球来看,欧美和南亚疫情仍在扩散过程中,货场、港口和跨境节点持续拥堵,货源、箱源和订舱紧张的情况可能延续到四季度,国际贸易和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稳定性显著增加。三是国内消费尚未全面恢复至常态,各地散发疫情对餐饮、旅游、住宿、会展修复造成冲击,消费较难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工业生产的需求端恢复要弱于生产,上半年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均值为52%,低于制造业PMI生产指数0.7个百分点。
(二)社会周转不畅警惕库存上升
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增长20.1%,两年年均增长7.4%,两年平均增速略高于2019年平均水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比今年一季度、2019年上半年高0.1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成本总体平稳。
实体经济带动运输费用快速增长。去年二季度以来,生产普遍加速,制造业PMI连续回升,经济增长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由此带来实物量运输需求增长,上半年货运量同比增长24.6%,两年平均增长7.2%,运输费用同比增长24.9%,两年平均增长9.5%。铁路、公路及水上运输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在20%左右。
保管环节成本上升,资金占用成本、仓储成本增长20%左右。疫情反复、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以及市场预期不明,供应链不稳定性增大,保管环节总体不畅,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7.8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2.5天,高于往年水平。存货比例上升,资金周转、销售周期和账期普遍延长,资金占用比例增大,同时还存在大量的避险需求,综合导致保管环节成本上升。当前条件下,库存提高的后果是,资金成本压力和社会物流成本水平上升,供应链上下游断链风险增加,这些方面尤其值得关注。
(三)企业微观盈利没有明显改观
物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物流企业对上游企业议价能力普遍偏弱,同时企业经营成本持续上升,企业盈利情况没有明显改观。从物流景气指数分项来看,主营业务成本指数始终高于主营业务利润指数,2021年1-6月份主营业务成本指数和主营业务利润指数差距进一步扩大,反映出成本增长压缩利润空间。从重点企业调查来看,今年以来一、二季度重点企业成本分别增长22.3%和30%,而收入利润率均不到5%,明显低于工业企业8%的水平。
(四)物流经营的基本要素难题
当前物流运行和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协同的情况依然存在,物流需求宏观趋稳和企业微观盈利趋弱并存,单一环节效率较高和综合物流效率偏低并存,物流服务价格内部趋稳而外部高涨,传统物流供给充裕而高端供应链物流服务不足,物流所需的土地、通行、税费等基本要素问题推进缓慢,而人力资源、环保低碳、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成本显著增加,这些问题持续制约物流平稳健康发展。
三、全年预判和对策建议
展望下半年,国际国内循环进一步放开,人员交流和跨境活动更趋频繁,但物流环节疫情风险和堵点不容忽视,海外港口等节点拥堵状况短时间难以完全缓解,疫情防控仍将保持常态化,因此物流的保障性作用更加凸显,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继续增强。在上年基数基础上,全年物流增长“前高后低”,三、四季度物流需求、物流业务收入、业务规模增速将有所放缓,初步预计社会物流总额全年增长在9-10%。
下半年,物流持续复苏需要在加大投资、政策激励、供应链发展和提振需求几个方面进行加持:
一是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加大公铁水港航空升级扩能的投资力度,在农业物流、国家枢纽、冷链物流方面加强短板建设,推进城乡配送体系建设和物流枢纽有机衔接,加快物流领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物流领域技改资金引导企业物流数字化、智慧化改造升级,用高质量物流供给应对需求。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将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项目优先向民间投资宣介,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二是同步推进政策激励和市场纠偏,优化市场环境。一方面持续推进两业深度融合、供应链试点、物流高质量发展、交通物流融合、多式联运、冷链及农村物流网络建设等文件落实,着力推进解决通行、土地、税费、年检年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切实提高企业政策感知度和参与度。另一方面,及时对行业发展态势进行纠偏,建立城市物流绩效评价体系,强化政府诚信和企业诚信,突出治理乱罚款、任性检查等问题,规范行政执法,科学监管网络货运平台运营,促进运输市场集约化发展,提高对经营者集中和物流领域资本融资的关注,重视物流领域新型基础设施信息安全。
三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效率。当前社会周转不畅,大量物流成本消耗在无效环节,增加供应链上下游成本负担,要改变降低单一环节成本的思维,加强工业制造业内部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深度融合,提高供应链物流效率,降低全产业链、全链条成本。
四是进一步提振需求。消费物流需求占比总体不大,但终端需求对中间产品和初级产品物流需求存在倍数效应,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和物流网络布局深化,城乡电商物流消费依然存在广阔空间。工业物流需求占比九成,要围绕工业高质量发展和提质增效,以高质量供给释放工业物流需求,在空间布局、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等方面整合实现全方位供应链资源整合。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中国重要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周报 (241216--241220)
- 何黎明出席第二十七届中国供应链技术与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国有企业供应链协同交流会暨采购供应链协同展在广州举办
- 马增荣会见厦门市商务局副局长黄慧菁一行
- 胡大剑:推动供应链融合发展,构建世界级繁荣湾区新格局
- 中物联党委召开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暨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委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1月政策辑要
- 2024(第七届)物流与供应链平台发展年会暨第二届数字物流(长治)大会在长治召开
- [新闻直播间]《2024中国物流平台发展报告》 已有3286家企业取得网络货运经营资质
- 崔忠付:推进物流数字化 引领新质生产力 物流平台助力行业降本、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