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06 09:07:57 中物联冷链委
9月4-6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山东省物流与采购协会承办,烟台市物流协会、巴问协办的"第七届中国农产品供应链峰会暨2019生鲜零售供应链论坛"在山东烟台召开。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以下为讲话内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
当前,农产品供应链和冷链物流发展得到中共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频频下发,比如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财政部、商务部出台的《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等,都对农产品供应链和冷链物流发展提出了明确路径和目标。
打造符合新时代流通需求的农产品现代供应链体系,不仅是应对当下中美贸易战和非洲猪瘟疫情等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扩大鲜活农产品消费的必要途径。
2019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为3911万吨,同比下降2.1%,其中猪肉下降5.5%;牛奶产量为1326万吨,同比增长1.7%;水产品产量2770万吨,同比增长1.1%。整体来看,这几类农产品总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实际增长6.6%,达到7778元。这其中,供应链体系优化创新所带来的农产品附加值和流通效率的提升,以及流通成本的降低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农产品供应链涵盖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过程,其发展程度关系到农民的经济利益、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主要由农产品供应商、农产品物流商、农产品批发商、农产品零售商及最终消费者构成,整个流通过程涉及主体多、环节复杂。
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取得明显进步,但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流通渠道层级多
从农田到餐桌需要经过至少4到5个流通环节,农产品搬运、装卸、配送次数多,尤其生鲜农产品货损严重。另外流通层级多导致各环节参与主体多,各经营主体由于利益驱动存在农产品层层加价现象,最终造成菜贵伤民。
二、流通企业规模小
我国大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是本地运营,较少跨区域流通,一方面对供应链整体掌控能力较弱,同时对消费者需求和价格接受能力也不是很了解,造成农产品积压、周转率低、资金占用现象比较明显。
三、生产和需求间缺乏协同
我国农产品供应者主要是家庭农户,缺乏规模性、计划性、组织性、市场性,难以形成与销售者之间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农产品“供-产-销”链条上以各自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存在利益对立局面。
四、物流专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采用自营方式,第三方物流组织还不多,更缺乏连贯成型的冷链物流体系,在产地预冷、分级、运输、存储、配送等过程中造成农产品耗损严重。
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对消费升级的强劲推动,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将迎来新的趋势变化:
一、订单需求驱动
未来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配送都将会由终端消费需求来驱动。信息技术的互联互通,会逐步使得流通过程扁平化,流通企业直接和最终消费者交易,通过交易数据积累预判下个周期的消费趋势、消费品种和数量,引导上游生产种植、养殖,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局部供需失衡。
二、端到端的产业链协同
未来的农产品供应链不仅仅是在企业内部要协同,还需要上下游之间很好的协同,这样才能确保整个产业链的效率最大化,浪费最小化。端到端的产业链协同既可以确保生产合理的品种,合理的数量,也可以对流通过程中需要的仓库,运输车辆进行更有效的规划和计划,从而获得更好的利用效率。
三、按需采摘,即时消费
农产品是有生命的,因此需要在尽量短的保质期内消费掉,如果有了扁平化的流通渠道,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加上规模化的运营模式,这种按需采摘、即时消费的模式是会产生的。而这样的交易模式能够保证农产品是最新鲜的,且流通过程中浪费是最少的。
四、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
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周期和消费者需求周期是不同步的,这种情况下,能做到按需采摘,即时消费的数量相对还是有限的,还有很多农产品需要通过错季存储来平衡需求和生产的不同步,这必然需要做大力发展全程冷链,特别是在目前最缺的产地冷链。
五、流通企业供应链化
一方面随着渠道的扁平化,流通企业既要面对上游生产商的批量交易,也要面对下游消费者的零售交易,拆零作业会增加仓库作业的难度,配送的零散也会导致运输线路的复杂化,这就要求流通企业需要更高的物流技能。另一方面,要想实现到端到端的协同,流通企业需要强大的供应链计划能力,确保数据的可采集、可分析、可分享。此外,随着流通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金额也会越来越大,引入供应链金融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金融的手段来优化资金周转使用。
应对新阶段的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形势,要坚持以满足消费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充分贯彻和结合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精神,加强以下几方面应对措施:
一、加强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
在产地就近建设改造具有产后商品化处理功能的产地集配中心、冷库、产地仓等设施,配备产后清洗、加工、预冷、烘干、质检、分级、包装、冷藏等设备,补齐农产品供应链“最初一公里”短板,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强产地移动型、共享型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使用效率。
二、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把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列为下半年重点工作,由此可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意义。应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管理理念、标准和技术,建设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配备预冷、低温分拣加工、冷藏运输、温度监控等冷链设施设备,建立覆盖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
三、提升供应链终端消费链接和服务能力
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或改造农贸市场、菜市场、社区菜店等农产品零售市场,完善末端销售网络,发展联合采购、统仓统配等模式,降低流通成本,提升便民惠民服务功能。
四、提升标准化和品牌化水平
建立覆盖本地特色优势农产品种养加工、检验检测、质量分级、标识包装、冷链物流、批发零售等各环节,国标、地标、团标、企标有机结合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标准推广应用,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品牌推广,提升标准化、品牌化水平。
五、优化农产品供应链产销对接功能
建设智慧街区,优化农商互联对接,提升步行街展示和产销对接功能,引进与农产品供应链相关的经营主体,扩大农产品品牌影响。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国家标准《多式联运服务质量及测评》(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中国重要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周报 (241216--241220)
- 何黎明出席第二十七届中国供应链技术与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国有企业供应链协同交流会暨采购供应链协同展在广州举办
- 马增荣会见厦门市商务局副局长黄慧菁一行
- 胡大剑:推动供应链融合发展,构建世界级繁荣湾区新格局
- 中物联党委召开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暨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委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1月政策辑要
- 2024(第七届)物流与供应链平台发展年会暨第二届数字物流(长治)大会在长治召开
- [新闻直播间]《2024中国物流平台发展报告》 已有3286家企业取得网络货运经营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