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会专区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联合会快讯 > 学会工作 > 正文

何黎明:建设南向物流大通道 打造区域经济大走廊 推进“一带一路”大战略

发布时间:2018-09-14 21:44:00 研究室

——在“第六届中国——东盟物流合作论坛”上的致辞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何黎明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第六届中国——东盟物流合作论坛”。首先,我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关心和支持会议各项组织筹备工作的单位表示诚挚的感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围绕新目标新要求,广西深耕东盟、拓展南亚、面向世界,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在此,我想就我国物流业的阶段特征,以及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的想法,与大家做一交流。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物流大国”。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超过12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口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一是物流成本进入快速回落期。2018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5%,较2012年的18%下降3.5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持续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因。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到位,物流降成本将更多依靠物流自身的效率提升、服务升级和全程优化,提高物流核心竞争力。

二是物流需求进入平稳增长期。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从金融危机前动辄两位数的增长降至2015年5.8%的历史低点,2018年上半年上升为6.9%,逐渐企稳回升。社会物流需求结束了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增速换挡平台期。

三是需求结构进入持续升级期。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消费品物流需求保持较快增长。五年来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年均增长38.7%,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与消费相关的电商、冷链、汽车、配送等细分市场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工业品物流保持稳定增长,五年来工业品物流总额年均增长6.6%。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需求分别增长11.6%和9.2%,中高端需求增势良好。

四是物流市场进入集中发展期。随着市场环境逐步改善,物流市场从分散走向集中。“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主营业务收入达8300亿元,进入门槛不断提高。快递物流、汽车物流、零担快运、电商物流等门槛较高的细分市场,市场集中度快速提高。截止目前,全国A级物流企业达到5355,其中5A级企业293家,一批综合实力强、引领行业发展的标杆型企业加快涌现。

五是运输结构进入加快调整期。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货运量。6月下旬,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优化调整货物运输结构,大幅提升铁路货运比例。近年来,各地出台环保限行措施,引导“公转铁”和多式联运发展。2017年,铁路货运量一举扭转了2012年以来的负增长局面,同比增长10.7%,铁路货运量占货物运输总量的7.7%。今年上半年,铁路货运量占比8.4%,保持持续回升势头。

六是智慧物流进入创新爆发期。近年来,无人仓、无人港、无人机、无人驾驶、物流机器人等一批国际领先技术试验应用。互联网+高效运输、智能仓储、便捷配送等创新模式全面推广,物流互联网平台带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发展,通过协同共享方式改变传统物流业态。智慧物流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进入爆发期。

七是物流供应链进入快速起步期。现代供应链是衡量一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物流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选择。随着客户需求和服务能力的提升,物流业与上下游制造、商贸企业深度融合,通过聚焦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协同创新,创造供应链新价值,物流业正迎来向供应链物流转型的热潮。

八是对外开放进入持续扩张期。2005年底我国物流业全面开放,世界主要跨国物流企业全面进入国内市场。为更好参与国际竞争,国内物流企业跟随工商企业“走出去”,在航运物流、工程大件物流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物流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截止到8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一万列。沿线港口、码头、园区等基础设施成为对外投资热点,打造物流大通道,融入国际物流大市场。

九是基础设施进入融合发展期。目前,我国规模以上物流园区已经超过1600家,较2006年第一次有调查的207家翻了三番。还有大量的配送中心、物流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初步估计超过13亿平方米。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均居世界第一。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

十是物流政策进入持续发力期。2009年以来,国务院两次出台物流专项规划,奠定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近年来,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和有关部门连续两年出台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的政策措施,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促进物流降本增效作出部署。各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落实,一批行业关心的税收、交通、土地、通关、监管政策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为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建设南向物流大通道 打造区域经济大走廊

当前,我国物流业已经告别了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口期。物流业已经从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逐步向引领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转变。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联动日益紧密,物流集聚支撑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发展,物流业在区域经济中的集聚辐射和支撑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枢纽经济日益显现。枢纽经济需要多种运输方式和物流服务模式紧密衔接和联动发展,对区域物流一体化提出更高要求。与物流条件相对成熟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物流条件相对落后。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亟待建设与其相配套的物流大通道,打通内陆对外开放的现实障碍,制定互联互通的标准规则,形成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大走廊。

广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物流业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期。近年来,广西围绕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三大定位”,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广西北部湾作为我国南方面向东盟国家最近的出海口,已经成为引领广西发展的增长极,也成为我国沿海经济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取得巨大成绩,陆海两大主干线实现常态化运行,海铁联运、跨境公路、跨境铁路运输等多式联运线路也已开通。以广西北部湾为枢纽,以南向物流通道为桥梁,区域物流一体化进程正在加快,区域经济交流合作走向深入,助力形成内陆开放新格局。

展望未来,广西将是我国面向东盟国家的国际性物流枢纽城市,北部湾经济区将成为践行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的重要引擎。如何借助广西区位优势,加快物流一体化建设,助力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下一阶段,广西物流业要始终围绕“三大定位”,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建设南向物流大通道,推进区域物流大融合,促进口岸物流大通关,融入国际物流大市场,形成区域经济大走廊,有力支撑“一带一路”大战略。

一是建设南向物流大通道。要强化北部湾枢纽规划建设,整合多种运输方式和各类节点设施,建设综合型枢纽园区,充分发挥枢纽经济辐射带动作用。要合理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布局,补足铁路线路、水路码头等基础设施短板,发挥铁路、水路长距离运输优势,大力发展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

二是推进区域物流大融合。要强化区域物流协调机制建设,通过协商协作,打通区域物流互联互通的制度瓶颈,便利区域物流监管一体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政务优势,推行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监管等便民方式,进一步开放政府公共信息,搭建区域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促进口岸物流大通关。要强化区域一体化通关机制建设,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站式作业,缩短通关时间。对接国际通关先进规则和制度,创新国际中转、保税流转、跨境直通车等监管措施,优化监管手段,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

四是融入国际物流大市场。要强化内引外联市场开拓机制,一方面,通过成本和时效优势吸引国内企业通过南向通道出口海外,另一方面,主动“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打造南向通道品牌,让更多的国际企业了解南向通道、使用南向通道、宣传南向通道,形成内引外联的良性循环。

五是形成区域经济大走廊。要强化中外经济合作互惠机制,加强与新加坡、东盟国家的协商合作,以南向通道沿线国家为核心,吸引国外投资,加大对外投资,共建开发物流集聚区域和经济开发区域,深化互利合作共赢,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各位来宾,广西战略地位突出,区位优势明显,随着南向国际大通道的建设,广西物流业发展将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防城港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第一大港,西南地区走向世界的海上主门户,将成为南向通道上的一颗明珠。随着南向通道的建设,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日益深化,正在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全国物流领域的行业社团组织,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东盟物流合作发展。希望有更多的单位和企业参与到广西物流建设发展事业,精诚合作,携手共赢,建设南向物流大通道,打造区域经济大走廊!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