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数据显示:新常态下经济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平衡性增强
发布时间:2015-01-01 08:58:25 科技信息部
关注中物联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2014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今日同时出炉。作为2014年收官的第一个经济数据,它的公布不仅可以让公众及时、全面和综合性地把握当前经济的形势,而且对重点把脉全年的走势和未来的变化趋势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从当前形势看,经济总体呈现“一稳一升”的态势
2014年12月份,制造业PMI为50.1%,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1%,当月环比下降和上升幅度均为0.2个百分点。从趋势看,制造业PMI企稳,环比降幅收窄;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升幅加大。这“一稳一升”的态势,意味着经济各产业的增速此消彼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特别是服务业支撑经济的作用在加强,并且其作用将更加明显。整体经济走势总体呈现平稳态势。全年经济增长将保持在合理区间。
由于制造业在整体生产过程中所处中间环节。因此,制造业的波动对经济的影响程度要大些。12月份,制造业PMI已接近荣枯分界线的边缘,并回落至年内最低点,意味着整体经济短期内下行的压力仍未缓解。预计2015年一季度后经济有望回升。
从走势变化看,新常态下全年经济走出“三个”新变化
1、 新常态下经济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平衡性增强
从PMI变化轨迹看,经济的稳定性在增强。2014年,制造业PMI全年走势图描绘出了个倒“V”字型。制造业PMI各季度均值分别为50.3%、50.7%、51.3%和50.4%。即第三季度最高,全年走势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态势。而从历年制造业PMI变化轨迹来看,全年走势在经济高涨期(如2008年以前),第三季度制造业PMI 均值,一般都是全年低点。在经济处在回调期(如2011年以后),全年曲线的峰值和谷值则呈现了不规则的变化。而全年峰值处在三季度,即使是在2011年以后,经济回调期间也是第一次。这种走势变化从全年的GDP数据也可得到印证。反映了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而政府采取的微刺激政策,在市场处于淡季时有效地得到显现。因此,从PMI全年走势变化看,指数波幅未出现悬崖式下滑,意味着整体经济走势平稳。
从PMI各单项指数和行业看,经济的协调性在增强。2014年,从业人员指数波动基本保持稳定。特别是非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指数年度均值保持在50%。在国内经济增速处在换挡期内,非制造业对于吸纳社会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意味着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协调性增强;从价格指数看,制造业的原材料购进价格回落幅度较大。尽管经济存在通缩的压力,但对于企业的经营,对于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是较为有利的。这意味着经济增长与价格的协调性增强;从各行业看,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PMI指数正在弱化。如钢铁行业等正处在行业内部的调整、优化和升级阶段。这意味着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协调性在增强。
从PMI的结构看,经济增长的平稳性在增强。从地区看,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PMI差距在缩小。这意味着地区间的平稳性在增强;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与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的PMI差距在缩小,但私营企业仍处在低位。这意味着不同性质的企业间的平衡性在增强。
2、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决定了当下的经济时速
由于投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加上投资的乘数效应。因此,投资增长率的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回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2014年前11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15.8%,较2013年投资增速下降了3.8个百分点。GDP前9个月为7.4%,较2013年降0.3个百分点。
从PMI看,非制造业中,建筑业的商务活动指数高位回调。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年度均值较2013年分别回调1.6和1.4个百分点。特别是新订单指数,增幅水平较往年回落明显。体现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放慢。
3、经济增长新动力和新模式正在兴起
一些新兴行业正在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从行业看,2014年,在制造业中,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和医药制造行业的PMI年度均值均在55%以上。在非制造业中,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和邮政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年度均值在60%以上的高位。像生态保护环境冶理及公共设施管理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年度均值较上年上升3.6个百分点,新订单升幅则达5.3个百分点;还有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航空运输业以及装卸搬运及仓储业的商务活动指数也均达到55%以上。这些高新技术行业、通信与信息化、医药卫生、环境保护、邮政快递等新兴行业和新业态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为适应新常态,生产和流通方式也在悄然转变。从单项指数看,如非制造业中,生产资料批发零售业的存货指数年度均值处在历史数据的较低位。而该行业上游的主要生产企业-钢厂的产成品库存指数则升至年度均值56.2%的高位。一方面是由于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产品积压;但另一方面,则说明贸易商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方式,更多的是以销定产,减少积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站在整体流通过程看,产成品库存由贸易商转向生产企业的这种变化,意味着库存在经营环节中的上移。说明当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方式正在悄然转变。
从未来变化趋势看,2015年,宏观经济保持中速增长具备条件。
2015年,中国经济尽管内外部环境存在较多困难,但经济保持中速增长是具备条件的。主要理由:一是“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的加快实施;二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的空间较大;三是国企改革、引导自主创业、企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的措施等,再加上财政和货币政策等都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手。因此,只要对经济形势把握的准,对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好,对政策措施运用的得当,宏观经济保持中速增长是具备的条件。
我们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关键的不是增速问题。而是用什么来实现增速的问题。即如何使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健康、持续的增长。
从供给的角度看,供给推动经济增长主要包括三方面,即要素供给、结构供给和制度供给。要素供给主要指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资本、土地、劳动、管理、技术等。结构供给主要是指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制度供给即是通过制度的演进和变迁来推动经济增长。
过去在经济增长中,对要素供给中的资本、土地、劳动的投入注重过多,而忽视了管理的效率和技术的创新等;而结构的供给实质上是强调要对要素进行重新分配,实现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的增长。这就是目前政府一再强调的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性所在。
所以,我们理解的新常态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速的放慢,而更应是加快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使经济提质增效,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因此,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应该是,也必须经济增速在保持一定合理区间的基础上加快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何黎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职业道德规范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行业自律公约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4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超360万亿元
- 关于召开“2024第五届新能源物流车生态大会”的通知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一项物流国家标准项目计划
- 蔡进:发展新质生产力 激活行业新动能 谱写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七届一次理事会在合肥召开
- 中国重要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周报 (241209--241213)
- 2024第十八届冷链产业年会暨第二届南亚东南亚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昆明举行
- 贺登才: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推进公路货运高质量发展